• 字體:

古文名詞意動
( 2012-10-07 )



      在古代漢語中,詞類活用是一種常見的語法現象。古代漢語中詞類活用現象非常普遍,只是有些好理解,有些不容易理解,但只要認真總結規律,還是有一定的特點的。每一種活用現象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從語法結構上找規律,往往會柳暗花明。
      其實,這些活用現象的名稱就是從語法上來分的,如:名詞用作動詞、名詞作狀語、形容詞的使動、形容詞的意動、形容詞用作名詞、動詞用作名詞等等,都是從詞性上來說的,或者是在句子中的成分來命名的,把握住這一規律,就可以分析那些比較難理解句子,難理解的詞。
      在古代漢語中裏,某個詞屬於某一詞類是比較固定的,各類詞在句子中的職務也有一定的分工。例如名詞經常作主語、賓語、定語,動詞常常作謂語,形容詞常常用作定語、謂語和狀語等等,這種情況,古今是相同的。
      在這些活用現象中,名詞的意動也有其固定的語法結構。其特點是:一般是兩個名詞連用,後一個名詞作前一個名詞的賓語,而且含有“把……(後面的名詞)看作……(前面的名詞)”的含義。那麼我們就說第一個名詞是意動用法。在這裏,強調是不要把名詞意動用法和名詞作狀語混在一起,名詞作狀語句子中已經有動詞了,而名詞的意動用法句子中沒有動詞,必須有一個名詞活用為動詞,而且是意動。這在古代漢語裏是很常見的。舉例分析如下:
      王安石《傷仲永》:“稍稍賓客其父。”
      譯文:漸漸地把他的父親看作賓客。
      “賓客”是意動用法,翻譯為“把……(後面的名詞:父)看作賓客”。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糞土當年萬戶侯。”
      譯文:把當年的萬戶侯看作糞土。
      “糞土”是意動用法,翻譯為“把……(後面的名詞:萬戶侯)看作糞土”。
      柳宗元《封建論》:“無君君之心。”
      譯文:(人們)沒有把國君當作國君的心意。
      “君”是意動用法,翻譯為“把……(後面的名詞:君:國君)看作國君”。
      《谷梁傳.僖公八年》:“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譯文:(國君)把她看作夫人,我可以不把她看作夫人嗎?
      “夫人”是意動用法,翻譯為“把……(後面的代詞:之:她)看作夫人”。
      在古文中,名詞的意動大體就是這幾個固定的語法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