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因紐特人:我們不是吃生肉的人
( 2012-10-05 )



有亞洲血統的因紐特人。 等待午餐服務的因紐特人。 傳統因紐特人住的雪屋。

在歐洲人“發現”新大陸之前,美洲大陸上便住着許多原住民。這些原住民分佈廣泛,在不同的地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因紐特人(inuit)就是北美原住民族之一,分佈於加拿大北極圈周圍包括魁北克、西北地區、育空地區等地,說因紐特語。因紐特人屬於愛斯基摩人的一支(另一支為尤皮克人),不過有人認為愛斯基摩人是當地其他印第安人部落對他們的稱呼,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帶有貶義,因此他們自己稱為因紐特人。因紐特的意思為人,因紐特人認為“人”是生命王國至高無上的代表,故外界也逐漸改口稱呼他們“因紐特人”,以尊重其文化精神。
      加拿大北部居住着因紐特人或叫愛斯基摩人,在格陵蘭、阿拉斯加也能看到他們。身材不高,寬鼻子,頭髮又黑又直,因紐特人居住得十分分散,西伯利亞和Tchouktchs半島北端,只有幾千人。在加拿大,他們主要生活在Nunavut地區,人口約3萬多人。世上共有6萬多人 。


      從白令海峽來到美洲
      因紐特人不喜歡人們稱他們為“愛斯基摩人”(Eskimo),因為這種說法來自他們的敵人,印第安阿爾岡昆人的語言,意思是“吃生肉的人”,而“因紐特”是他們的自稱,意思是“人類”。他們和印第安人一樣,只是晚一些從白令海峽來到美洲。因紐特人主要表現出蒙古人種的種族特征,他們是最矮的黃種人。
      在加拿大西北邊界有18000名因紐特人,6000人居住在魁北克的北部,大約3500人生活在拉布拉多地區。加拿大因紐特人進入新生活的經歷和美國的情況大體相同,只是變化的時間推遲了10年,有的地方達20年。


      1/7人口患了肺結核
      事實上,直到20世紀50年代加拿大政府才認識到應該重視因紐特人。加拿大政府在因紐特人村莊建立了幾個小學,想上初中、高中的孩子則必須到南方的寄宿學校。政府給愛斯基摩村莊派來了醫生和護士,建立了幾座醫院。但是患重病的因紐特人仍需到南方去治療。因為當地醫院沒有治療條件。大多數患病的因紐特人得的是肺結核和其他肺病。一段時間內,有1/7的加拿大因紐特人都患了肺結核。得病的原因主要是室內空氣混濁--因紐特人男、女無節制地吸煙,加上室內油燈燃放的油煙吸入肺中,造成肺病普遍蔓延。


      上世紀50年代加國政府開始幫助
      加拿大北極地區自然條件更為惡劣,就業機會極少。曾經有一段時間,因紐特人受雇建設軍事基地和雷達站。工程結束後,沒有技術特長的因紐特人便失去了生活來源。50年代末期,50%的加拿大因紐特人無力維持自己的生活,只能依靠政府救濟。到60代,情況有所好轉,越來越多的因紐特人能夠找到工作養活自己。
      他們在海岸邊安家落戶,主要靠獵捕海生哺乳動物(主要是海象、獨角鯨和各類鯨)和陸地哺乳動物為食(鴨子、加拿大馴鹿、白熊、麝牛、極地狐和北極熊)。
      捕獵的方法有很多種,雖然步槍取代了傳統武器,但魚叉還是一種有效的補充工具。因紐特人也從事漁業,主要捕食海魚(鯊、鱈魚、庸魚菜、肉色像鮭魚的鱒魚和紅鮭魚)。一些地方化的種族也捕捉淡水魚。


      傳統的因紐特人住雪屋
      捕魚活動有時在大浮冰上,更多時候在浮冰下進行,不同的種族用不同捕魚工具,捕不同類型的魚:釣魚鉤,漁網,捕魚簍,魚叉。因紐特人在北極地區短暫的夏天也從事採摘業,但他們的食譜中還是主要以肉食為主,這種生活環境中,他們主要依靠海豹和加拿大馴鹿生存。也是那些動物的皮毛為因紐特人提供了抵禦嚴寒的衣服。
      傳統的是雪磚壘成的圓屋頂的房屋——雪屋是他們的家。然而,雪屋這個詞不僅僅指這種雪磚房屋,而是指各種居住形式,這要依季節而變化:夏天,因紐特人住在獸皮搭成的帳篷裡;冬天則住在雪屋,石頭屋或泥土塊屋子裏。


      雪地摩托代替了雪橇
      遊牧生活也起源於部落不斷的遷移,後來發明瞭狗拉雪橇——美洲印第安人也用這種工具,和海豹皮小艇、獨木舟。不同的海豹皮小艇通常是一人操縱的小船,用雙短槳划動,加上窄窄的船體,使海豹皮小艇無論是在海上還是在冰上活動起來都十分靈活。
      在新魁北克Ungava海灣那裏,海豹皮小艇最顯神通,然而,在因紐特人和印第安人中,遊牧生活方式已經消失,雪地摩托代替了雪橇,營房代替了雪屋。     



上世紀60年代以來,大部分因紐特人在政府的幫助下已經住在小鎮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