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李登輝與副手連戰(右)在選舉中勝出。1984年,蔣經國(左)提名李登輝擔任副總統。
從民間盛傳“在蔣經國面前只敢坐三分之一板凳”,到完成總統直選,繼任中華民國第七任總統、又連任兩屆的李登輝無疑是台灣民主化過程的關鍵角色。而由於其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政治立場,外界對其的評價又大不同,可謂愛憎兩極。
我推動台灣的民主化,就是希望台灣人當家做主,做自己命運的主人。——李登輝
1984年蔣經國捨棄原本副手謝東閔、提名李登輝擔任副總統之前,台灣社會對於李登輝的印象停留在“農業專家”。即使李登輝以坐直昇機的速度歷任政務委員、台北市長、中常委、省主席,政壇看好的蔣經國接班人仍是孫運璿。《中國時報》稱,無怪乎1988年蔣經國逝世,李登輝繼承大位時,《紐約時報》會“鐵口直斷”:李是學者從政,沒有權力基礎,只是過渡時期的領導人。
但《紐約時報》錯得非常離譜,李登輝此後做了整整十二年總統,最後國際媒體還給了他“民主先生”封號,台灣社會則有“愛憎李登輝”情結。
“民主先生”在位12年
李登輝執政時期核心幕僚、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透露,“強人一向恩威難測,蔣經國並沒有告訴李登輝是否由他接班,但蔣李二人的關係比外界想像得親近。”
在領略蔣經國為政、用人乃至宮庭權鬥之道後,李登輝逐步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施政方向。張榮豐說:“李登輝雖然不知道日後會有十二年任期,但他一接任總統時,就確定了民主化的方向,並且把幕僚找到官邸清楚交代如何推動民主化。”
1992年國民黨內“直選派”、“委選派”大戰,攸關總統直選進程,其間激烈攻防甚至被李登輝視為“驚濤駭浪”。李登輝自述,由於委任選舉派在三中全會前夕變成黨內主流,他交代秘書蘇志誠直接連繫21縣市黨部主委,多數主委表示“一般老百姓對直選比較聽得懂,還是直選比較好”,他因而決定力推直選案。李登輝其後召集施啓揚、馬英九等規劃憲改官員溝通,但三中全會仍出現李煥、邱創煥等一百多位中央委員爭相上台痛批李登輝“政策急轉彎”局面,反對者更強調總統直選將失去全中國代表性,形同台獨。李登輝只好使出“緩兵之計”,三中全會決議將總統選舉方式延至1994年第三屆國民大會再討論,拉長戰線後終於達陣。
全程參與李登輝民主化工程的張榮豐透露,李登輝有其改革優先順序:“李先把國會選舉權還給人民,國會具有最高民意基礎後,行政部門就會相對弱勢,這時候不是來自民間的省長就可以用直選產生,然後總統直選就會水到渠成”。
1996年李登輝修改台灣憲法,首次在台灣舉行了總統直選,並與副手連戰當選為首屆民選總統、副總統,他也因此贏得了“民主先生”的稱號。《自由時報》在社論中說,李登輝在位12年,以民主化和本土化為核心價值,進行總統直選、凍結省政府、改革國會等,“讓台灣成為一個真正的民主國家”。
“兩國論”引發軒然大波
BBC稱,李登輝不計名份,出訪東南亞及中東國家,並以校友身份訪問美國康乃爾大學。雖然這些出訪不一定取得實質效果,但也的確令美、中、台之間的三角平衡關係出現了微妙的變化,同時也突破了台灣在國際外交封鎖下的困境。
但當選後,李登輝關於兩岸關係的言論由之前的“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漸漸轉為台灣獨立的傾向。1999年7月,李登輝接受德國之聲錄影專訪的時候,針對海峽兩岸的關係,首度以“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形容,即“兩國論”,一石激起千層浪,遭大陸強烈抨擊。李登輝在卸任總統前一年整,又出版《台灣的主張》一書,其中“中國七塊論”,分割中國為七部分——台灣、西藏、新疆、蒙古、華南、華北、東北,各自競爭發展以維持安定,更引發軒然大波。
“台獨教父”建台聯
2000年,台灣總統大選,同為泛藍的宋楚瑜脫黨參選,最終讓民進黨籍的陳水扁以相對多數當選。大選失利,淪為在野黨的國民黨內部出現了要求李登輝下台的聲音,認為是身為黨主席的李登輝造成中國國民黨近十年的分裂,並認為李登輝在暗中支持競選對手陳水扁。2000年9月,李登輝辭去中國國民黨主席職務。
2001年7月,李登輝出面主導國民黨內的本土派及一些政治立場比較偏向台灣獨立的人士,成立了“台灣團結聯盟”。於是,李登輝雖然名義上已經離開政壇,但仍然被很多台灣獨立運動的參與者視為是該運動精神領袖。當年9月,李登輝被國民黨開除黨籍。 被外界視為“台獨教父”的李登輝,近年卻不斷語出驚人,他否認自己是台獨教父,“我不是台獨,也從來沒有主張過台獨”,並稱“喊台獨沒有用”。有些人解讀此為李登輝大轉向,但外界普遍認為,李登輝的兩岸理念並沒有改變,而是在政治市場的定位與行銷上作調整。
改過日本名戀過日本女
眾所周知,李登輝有着濃重的“日本情結”,他也稱自己“深受日本傳統的影響”,“22歲以前是日本人”。
李登輝祖籍福建省永定縣湖坑鄉奧杳樓下村,也就是現在的龍岩區永定縣湖坑鄉樓下村,為閩西客家人。李家遷台後,落腳於桃園縣龍潭鄉的三合村,後因謀生不易,而遷居台北縣大屯山下靠海的三芝鄉埔坪村。
據南方網報道,讀淡水中學那年,剛好碰到改日本姓名運動,李登輝的父親李金龍為其改名為“岩里龍男”,之後又改名為“岩里政男”。這個日本名字從1940年一直沿用到1945年日本戰敗為止。在小學、中學至大學的前兩年,李登輝接受的都是日本式的教育。李登輝至今對日本的感情依舊,凡是到台灣見過李登輝的日本訪客,都從心底感到李登輝親切、熱絡,猶如自己的“家長”。
而據《中國時報》報道,李登輝曾接受國史館的訪談過程提到兩段情事,雖然簡單數語帶過,但卻是隱約透露了當年的曖昧情愫,一是在日本京都大學時,曾有一位助手感情不錯,但兩人最後並沒有進一步發展;另一位則是回到台大讀書後,認識一位在學校圖書館兼任助理的日本女性友人。在李登輝眼中,當年那位圖書館女助理頭腦很好,長的“椪皮椪皮(臉頰豐腴)”,當時農經系老師都還要撮合他們,不過,李登輝因為打算要和曾文惠結婚,當場婉拒老師的好意。
否認兩進兩出共產黨
李登輝曾承認,他加入過共產黨,後來離開了。對於這段經歷,李登輝諱莫如深,但卻早有各種說法在民間流傳。
1943年9月,李登輝畢業於台北高等學校,同年10月,他進入日本京都帝國大學農學部農業經濟系就讀。當時的帝國大學盛行共產主義思潮,李登輝也成為標準的“馬克思男孩”,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被李登輝放在書架最顯著的位置,以彰顯自己的“前衛”。
據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央主席團委員吳克泰(後來成為李登輝入黨介紹人)回憶,1946年3月,他到台灣大學法學院學習,並很快和台灣創立不久的中共地下黨組織接上了頭。當時的李登輝剛剛從日本回來不久,在台灣大學的農學院就讀,作為過去認識的朋友,他們很快就談到了一起。身兼中國共產黨“台北市工作委員會”書記的吳克泰,經常與李登輝討論時事問題。吳克泰說,當時李登輝給他留下的印象比較厚道,肯用功讀書,做事認真。這一年,李登輝獲批准入黨,由吳克泰同李登輝單線聯繫。此後,他們基本上每星期都在李登輝家裏見一次面,交流思想。李登輝的黨費每月都是由吳克泰轉交組織,中共的一些綱領性文件和宣傳刊物都是由吳克泰轉交給他。
李登輝入黨後,積極參加各種地下活動。1947年1月9日,他參加了地下共產黨領導的針對美軍強姦沈崇事件的遊行,給遊行的領導人吳克泰留下很深的印象。1947年2月28日,台灣爆發著名的“二二八”(民眾示威反對國民政府)運動,李登輝參加了這次運動。8月下旬,吳克泰被任命為台北市工委委員、學生委員會書記。但過了沒多久,吳克泰接到李登輝要求退黨的通知。退黨時,李登輝還主動表示會保守黨的秘密,同時也要求組織為他的這段歷史保守秘密,算是定的君子協定。據稱,退黨後的李登輝後來又曾經再度加入共產黨,但不到半年又退黨,“二進二出”共產黨。
1991年7月21日台灣《求是報》在“中外縱橫”欄目中刊載了謝聰敏(台灣的前總統府國策顧問)“明察暗訪查出李登輝默認自己曾出賣共產黨同志”的文章。指出,由於李登輝的出賣使得台共台大法學院支部書記葉城松等五人被捕,並被判處死刑,於1955年槍決。
而據《中國時報》報道,國史館出版的《李登輝總統訪談錄》套書中,李登輝首度詳談早年加入共產黨的始末,他在1947年10月到1948年6月,前後不到一年曾經是共產黨員,負責學生活動,後來因為被交付的任務沒有意思,又加上想結婚成家等因素就決定退黨。 李登輝並駁斥外傳他二次加入共產黨,他說前後只有一次入黨。李登輝說,從二二八事件開始,他的想法就和中國“再見”,慢慢地轉變以台灣為主體。
國安密賬案“人生最後一仗”
李登輝如今已是90歲高齡,冠狀動脈心臟病情嚴重,去年又動過大腸癌手術,即使身體狀況一直不好,但仍得面臨洗錢貪污罪的指控。
特偵組偵辦國安密賬案,去年以李登輝、國民黨前大掌櫃劉泰英等涉嫌侵佔密賬公款779萬多美元,透過洗錢後,向潤泰集團購買台綜院辦公室及支付開銷,依貪污、洗錢等罪起訴兩人。
據《中國時報》報道,至今仍有人將李登輝執政的1990年代形容為“黑金橫行”,這對追求歷史定位的李登輝,當然是不可承受之重;而國安密賬案,更是可能抹煞李登輝“民主先生”形象的污點。因此,去年遭起訴後,李登輝多次大動作捍衛名譽,更主動要求法院盡快開庭,以免讓他“白布被染黑”,但首度開庭時,李登輝卻因為心絞痛,臨時跟法院請假。
幕僚透露,走入人生後期的李登輝,早已把名譽看得比生命還重;對李登輝而言,國安密賬案就是人生最後一仗,因此即使身體極度不適,仍不願輕易放棄出庭機會,“只要能捍衛清白,就算倒在法庭上他也願意。”
幕僚透露,李登輝開刀後,體力始終未恢復罹癌前水準,但只要公開露面,就算身體再不舒服,李登輝也絕不允許自己顯露半分疲態,“他希望能將最好的形象,永遠留給台灣人民。” 正因為如此,李登輝近來刻意淡化政黨色彩、四處對年輕學子宣揚個人的政治理念及人生哲學,強調李登輝是推動台灣民主化的舵手,絕非特定族群黨派的“神主牌”。
宋美齡力阻上台
1988年1月,蔣經國去世,副總統李登輝按憲法繼任總統。此時的台灣政壇表面平靜,實則暗流洶湧。
在這場權力之爭中,關鍵性人物是國民黨中央秘書長李煥。支持李登輝的李煥與一些高層人士密商後,急急忙忙通過了由李登輝代理國民黨主席的決定。
宋美齡聞知,很快就表示了不同意見。她心裏十分明白:匆忙推出李登輝當國民黨主席,是借李登輝阻擋行政院長俞國華、總統府秘書長沈昌煥上台,來個先下手為強,以期奪權。
1月26日下午,宋美齡叫她的孫子蔣孝勇親自送給李煥一封歷史性的親筆信函。信中表達了她的意願,即她認為此時選舉國民黨代主席時機不當,理應緩議,在國民黨十三大時決定才比較合適。但是李煥等人經過緊急磋商,決定不等代表大會召開立即進行。翌日國民黨中常會如期召開,李登輝順利坐上了國民黨代主席的位置。
李登輝語錄
►三十歲前不相信共產主義,是“沒夢想”;三十歲後還相信共產主義,叫“不實際”。
►釣魚台列嶼是日本固有的領土,所有權應屬於日本沖繩縣。
►中國要統一,但必須統一在既照顧全體中國人利益,又合乎世界潮流的民主、自由、均富的制度之下,而不應統一在經過實踐證明失敗的共產制度或所謂的“一國兩制”之下。
►沒有啥台獨的問題要追求,咱是要強化國家的認同。國家認同不夠,要如何來增加?堅持台灣為主體,追求正名、制憲、正常化國家。
►我沒有說“要放棄台獨”。我是說台灣已經獨立了,沒必要花時間和精神去爭辯要統還是要獨。
►很多國家雖然具有民主制度的形式,但是政治人物的民主素養、道德操守是決定一個國家民主運作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
►不求公平公義的人,最後只會滅亡。有人問公平公義在哪?其實不完全在六法全書當中。公平公義的核心價值在我們心中。
►選舉是為了選好人,不是為了吵架。國家安定,民主社會才會進步。
►政治家不要只是嘴巴說說,要看行動,做最重要,不要欺騙百姓。
►只要“統獨兩黨制”存在一天,台灣就有被“終極統一”的危險。
►人生有時候該殺的時候要殺一點。
來源:維基語錄
李登輝(右)和哥哥李登欽(左)。
李登輝(中)打扮成漫畫人物,為“李塾”網站代言,此網站主要為宣揚台灣主體性。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