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創客當道新奇自造
( 2012-09-27 )





2010年末,一顆來自大洋彼岸叫做“創客”的種子正式“落戶”北京,開始向全國擴展,如今,敲開素有“炫技派”之稱的珠三角地區唯一的創客聚集地——柴火創客空間的大門,發現這些傳說中的“創客”,正在用自己無限的創意打造一片新奇世界。

      柴火創客空間位於深圳南山區的一座寫字樓內。恰逢每周一次的會員日,屋裏的年輕人正興致勃勃地擺弄着一款手搖發電機,一旁的長桌子上隨意地擺放着電線、鉗子、烙鐵等各種工具。“無論電子、機器、軟件、藝術,不管三年五年有沒有經驗,只要你是個真的創客,敢於直面極具挑戰的設計,或厭煩教條不屑於沒有靈魂的作品,或懷揣漫天創意哀歎無用智之地,加入我們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一起來挑戰工業化量產的霸權!”貼在創意區的海報讓人熱血沸騰,這個150平方米左右空間裏的每個小角落都藏着創意,二進位鐘、“柴火牌”自釀啤酒、能持續製造泡泡的“超級泡泡屋”,都是創客們智慧的結晶。
      創始人潘昊從小熱愛手工製作,在美國參加Maker Faire(造物者聚會)期間,參觀了各地的創客空間,開放輕鬆而又創意四射的空間環境將其深深吸引。回國後,潘昊認識了SZDIY成員atommann,得知在深圳也有一群創客們。去年8月,潘昊將辦公室改造成了“創客空間”,劃分為創意區、創造區和創業區,旨在讓會員們感受到一個層層遞進的創客“進化過程”,每一個會員都可獲得一本“護照”。潘昊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創客空間可以比咖啡廳還要多,比KTV更熱鬧,讓更多不同背景、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聚在一起,碰撞火花,創造夢想。


      DIY達人孝順之作
      一說起空間裏這些有趣的創客們,就不得不提atommann,這個熱情的“80後”可算是空間中動手能力最強的DIY達人。《廣州日報》報道,Facephone是他的得意之作,它實現了利用固定電話一鍵撥號。這是孝順的atommann為外婆親手打造的電話,每次拿起聽筒,螢幕上都會顯示一句英語:To My Dear Grandmother,而撥號區也沒有我們常見的阿拉伯數字,取而代之的是九位親人的照片。
      atommann 在談及創作初衷時稱:“外婆不識字,連數字也不認得,手機就更不會用了,每次有急事打電話總是要請鄰居代撥,很不方便,所以我決定讓外婆‘看圖撥號’。”為了讓外婆能在春節一家團圓時用上,atommann花了一個通宵時間把硬體完成,第二天便帶着未完工的電話直奔機場,回到家鄉後顧不得舟車勞頓,繼續埋頭造電話。功夫不負有心人,春節還沒結束,外婆已經可以將新電話運用自如了。


      “不務正業工科女”
      除了這些資深會員們的大製作,“90後”的在校學生們也會發揮自己的小宇宙,讓柴火創客空間充滿了文藝氣息。大三學生杜曉青是名“不務正業工科女”,作為柴火創客空間三名管理員中的一員,她“不求高薪但求開心”,在她看來,這裏的工作是她大學生涯裏最特別的一份兼職。去年11月,熱衷黏土DIY的杜曉青把自己的各種新奇作品放在微博上,被潘昊發現,熱情地邀其加入,“當時我並不知道創客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只覺得又有一個新地方可以讓我玩黏土了。”杜曉青沒有想到的是,黏土只是一個開始,柴火創客空間的一切如同一個磁石將她牢牢吸住,能和各種創客交流,做着自己喜歡的事讓異鄉求學的她找到了家的感覺。在此,杜曉青還將自己的DIY黏土舞得出神入化,栩栩如生的卡通造型配以手機鏈、鑰匙扣、耳釘、戒指扣等各種小裝置,讓玩具變得更為實用。

      “創客”一詞來源“黑客”
      “創客”一詞,原本來源於英文單詞“hacker”,它並非指電腦領域的黑客,而是指不以贏利為目標,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此外,還有另一個種解釋ideask(創意客)主要是從事創意設計工作的人員。
      進入21世紀,資訊技術推動下知識社會的形成及其對技術創新的影響進一步被認識,科學界進一步反思對創新的認識:技術創新是一個科技、經濟一體化過程,是技術進步與應用創新“雙螺旋結構”(創新雙螺旋)共同作用催生的產物,而且知識社會條件下以需求為導向、以人為本的創新2.0模式進一步得到關注。
      創客是一群喜歡或者享受創新的人,追求自身創意的實現,至於是否實現商業價值、對他人是否有幫助等,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而創客空間就是為這些創客們提供實現創意和交流創意思路及產品的線下和線上相結合、創新和交友相結合的社區平台。
      國內創客空間屬於初創階段,創意來源也主要來自國外的開源網站,目前還沒有形成有顯着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除了個別創客空間屬於綜合性平台之外,今後創客空間的專業化趨勢在所難免。創客空間本身的商業模式和運行模式也是值得探討和摸索的。

      把自己變成“電子寵物”
      柴火創客空間也作為資深會員的創業場所開放給大家,交互設計師高磊便是其中的一員,創客空間是他和搭檔楊橙的工作室。相熟的朋友總是親切地稱呼他為“鯨男”,這個從日本留學歸來的大男孩安靜靦腆,腦子裏卻裝滿了各種奇思妙想。
      你一定會對小時候養的電子寵物有印象,現在,鯨男正嘗試用同樣的方式來“養自己”。他把這個正在研發中的小東西叫做tamagome,它可以記錄你每天行走的步數、公里、爬了多少樓梯,消耗熱量,甚至可以通過你夜晚睡覺時翻身的頻率來判斷你的睡眠品質。“這些資料能幫助我們在數字世界裏重建一個電子自我,它的作用像鏡子一樣,只是它映照出的不是我們的外貌,而是我們的行為習慣和身體狀態。”鯨男解釋道。未來,它還將實現重建一個我們日常行程的地圖,有趣的是,這個地圖只顯示我們所走過的路的地圖。那時候你會發現,原來自己這麼喜歡走某條小路,“我希望它可以從這種不知不覺地對自己行為的記錄,從而得到對自己的新的發現。”

      自製電子玩意網上曬
      幾年前,肖文鵬拿着不菲薪水,過着朝九晚六的生活。那時他是北京一家知名電腦企業的程式師。幾年後,他想做些“想做的事兒”,不願再被程式化的工作束縛。少了穩定收入,但他很快樂。現在他有了個特別身份:創客。由他組織創辦的創客們的線下俱樂部,被稱作“北京創客空間”。包括肖文鵬、王盛林在內的10來名核心成員,大多當初就是網友,這群“發燒友”從線上聚到線下,奇思妙想盡情創作,轉而又把完成的作品從線下曬到網上。
      “當一塊通有電流的金屬或半導體薄片垂直放在磁場中時,薄片兩端會產生電位差,這種現象稱為霍爾效應,霍爾開關就是利用霍爾效應的一種感測器……”肖文鵬講得有板有眼,10來個年輕人圍坐一圈,聽得聚精會神。這是每周一次的線下聚會,已持續兩年。每次內容討論當日或近期要完成的項目,隨後大伙親自動手。“起初我們在網上交流得很熱烈,但時間長了話題漸漸分散。紙上談兵多,實際動手少啊。”肖文鵬想到了線下交流,眾人一拍即合,摩拳擦掌……在創客空間,你能見到各種好看好玩的東西。電動車模、魔方機械人、四軸飛行器玩具……這些都是創客們集體或個人的智慧結晶。最近,創客們完成了“彈眼落睛”項目,他們從自選螺絲、密度板開始,歷時整一年多,居然製造出一台3D印表機!“這和價格動輒幾十萬的商用印表機肯定沒法比,但它能像個混合器一樣,根據給出的模型列印出真正的實體複製品。”團隊成員王盛林告訴《文匯報》,印表機製作成型後,創客們甚至想到列印一個塑膠人體出來。
      其實,活躍在空間的成員不都是電子、電腦等工科背景的年輕人。他們中不乏有文科與藝術背景,既有快畢業的大學生,也有工作多年的“白領”。“很多精彩作品,光靠幾個技術精湛的工科男搗鼓不出來。在創意策劃上,恰恰需要藝術家的感性。”學電子出身的阿龍說,不少大項目的製作不可能單人完成。比如在控制部分,一定是電子工程師擅長,到了皮帶裝置與傳動設計環節,又非機械工程師的專長莫屬。
      “與保護專利的傳統思維方式不同,創客空間不怕被偷‘知識產權’。”肖文鵬說,受幾年前興起的“開源硬體”啟發,創客空間裏很多創作就是在被稱作Arduino(阿都諾)的知名國際開源代碼硬體基礎上完成的。“開放所有代碼與資料,允許任何人站在前人肩膀上參與創造,這是開源硬體的初衷。”不管是個人創作還是團隊傑作,創客們多會把線下完成的成品照片掛到網上共用,供更多“發燒友”參考。王盛林打比方,“我們都見過椅子,但很少有人會做椅子。現在公布所需的原始材料、加工過程、拼裝工序,即便是個小學生也能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