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帝都三千年 安陽名不虛
( 2012-09-28 )



中國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前不久揭曉,包括河南省安陽殷墟考古遺址公園在內的12個項目入選。圖為位於安陽市西北郊的殷墟遺址。新華社

河南安陽,一個令炎黃子孫敬仰的名字。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曾留下“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詩句,盛讚這座具有3300多年歷史的古城。被考證的華夏文明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大方鼎在這裏出土。1988年4月,中國古都學會將安陽列入與洛陽、西安、開封、南京、北京、杭州並稱的七大古都,安陽排在中華古都之首。

      安陽位於河南省的最北部,地處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匯點,西倚巍峨險峻的太行山,東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北隔漳河與河北省邯鄲市相望,東與濮陽市毗鄰,南與鶴壁、新鄉連接。
      安陽之名,始於戰國末期。前275年,《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廉頗攻魏之防陵、安陽,拔之。”在《史記.趙世家》記載:“惠文王二十四年,廉頗將,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還。又攻安陽,取之。”,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提到安陽。秦統一六國後,分天下為36 郡。安陽分屬上黨、邯鄲二郡。三國時安陽屬魏郡。
      早在大約前14世紀,商王盤庚自奄(今山東曲阜)遷都於殷(今安陽市區小屯村),安陽遂為殷商國都。殷商王朝,在此歷8代、12王。前11世紀,周武王姬發率諸侯之師,與商紂王戰於牧野(今鶴壁淇縣西南),紂王兵敗自焚,殷亡。
      商王盤庚建都於殷,營建了中國青銅時代最繁盛的都城大邑,創造了以甲骨文、青銅器、玉器為代表的燦爛奪目的殷墟文化。作為商代晚期的國都,殷墟依託洹河,地理位置優越,形成了以宮殿宗廟區為中心的環形、分層、放射狀分布的總體規劃形式,體現出了一個高度繁榮都城的宏大氣派。瀕河而建的殷墟宮殿建築以土木為主要建築材料,形制多樣,對中國古代的宮殿宗廟建築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以宗族為單位的民居,成片分布,並鋪設了陶制排水管道,其聚族而居、聚族而葬的形式,一直延續至今。12座王陵大墓和數量驚人的人殉、犧牲則組成了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代表了中國古代早期王陵建設的最高水準。
      周滅殷後,安陽隸屬衛。魏文侯七年(前440年),建都於鄴(今河北臨漳縣西南鄴鎮﹑三台村以東一帶),以西門豹為鄴令,安陽為都畿之地。春秋時,先屬衛,後屬晉,稱東陽。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行郡縣制,始置安陽縣,隸屬邯鄲郡。
      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先後建都於鄴,公元580年,楊堅輔政,相州總管尉遲迥不服,發兵討楊堅兵敗自殺,楊堅下令焚毀鄴城,並徙相州、魏郡、鄴縣治所及鄴民於鄴南40里之安陽城,安陽城遂為相州、魏郡、鄴縣治所。605年,廢相州,存魏郡,治安陽,領11縣。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複改魏郡為相州,領8縣。宋初,相州隸屬河北西路,並置彰德軍節度。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彰德升為府,領5縣。明、清亦稱彰德府,領6縣1州。
      1932年10月,國民政府在省下設區,安陽領11縣。
      1961年3月,殷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3月,殷墟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首。      2006年7月13日,殷墟在第30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藥材堆掘出甲骨文 漢字現源頭
      甲骨文是怎樣被發現的呢?按照最早收集甲骨的學者王襄說:甲骨文的發現是在1898年冬末,而它的價值為人所知則在1899年秋。最早認識甲骨文的人,被學界公認為清末著名金石家王懿榮。
      王懿榮是山東人,對金石素有研究,1899年他正在北京做官。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瞭解到河南安陽小屯村有一批商代銅器出土,就忙親赴安陽。然而,他到達時銅器已為商賈運走,發掘處只剩下大批正準備作肥田和藥材用的龜甲和牛骨。
      其中,有一部分較大的龜甲,上有“行列整齊,非篆非籀”的古文字,這就是甲骨文。
      後來,王懿榮共收集甲骨片1000余片,被認為是“研究甲骨的第一人”。
      甲骨文是一種什麼文字呢?按照中國著名甲骨學專家胡厚宣的說法:“所謂甲骨文,乃商朝後半期殷代帝王利用龜甲獸骨進行占卦時,刻寫的卜辭和少量記事文字”。
      殷朝人迷信神鬼,不論祭祀、戰爭、漁獵、出入、風雨、年成、疾病、生育,都要蔔問“上帝”。占卜的方法是:在甲骨的背面用鋒利工具鑽兩個坑,然後用火燒灼,出現縱橫的裂紋,就叫蔔兆。再由卜人根據蔔兆判斷吉凶,把內容契刻在甲骨上,就成為甲骨文。
      甲骨文裏記錄了商朝後期的大量史實,具有極重要的史料價值。
      後來,搜集和研究甲骨文的人越來越多,前後對甲骨文研究作出貢獻的有王襄、劉鶚、羅振玉、王國維等人。劉鶚先後搜得甲骨文有5000余片,編為《鐵雲藏龜》一書問世。羅振玉獲得甲骨更多,總數在3萬以上,先後編成《殷虛書契》前後編等書。羅振玉與王國維對於殷墟地點的考定,為後人研究甲骨文和殷商史指出了可靠的和基本的方向。他們確定了甲骨文的出土地點為河南安陽西北五裏之小屯,也即《史記.項羽本紀》所說的“殷墟”,是商代後期國都遺址。
      從1928年至1937年10年間,當時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對殷墟前後進行了15次發掘,共獲有字甲骨2.4萬余片。
      1949年後,前後12次發掘又獲甲骨文字5000多片。至今中國已收藏甲骨共達9萬余件,分散於24省市39城市。甲骨學現在已成為國際性的一門學問,日本、英國、美國、法國、加拿大都有一批甲骨專家,都出版了有關甲骨和殷商史的專著。           

      商鞅銳意變革
      商鞅(約西元前390-前338),戰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衛國(今安陽市內黃縣)人,公孫氏,名鞅,後來他到秦國被封于商,又稱商鞅。西元前359年,衛鞅聞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續修穆公之業,遂西入秦,任左庶長,實行變法,旋陞大良造(相當於宰相之位)。商鞅相秦19年,輔佐秦孝公變法。


      女將婦好厚葬
      婦好墓發現於1976年,是目前唯一能與甲骨文聯繫並斷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墓室有殉人16人,並出土了1928件精美絕倫的隨葬品,包括製作精美、紋飾神秘的青銅器、玉器等,反映了商代高度發達的手工業製造水準。根據甲骨文記載,“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曾統率萬人征戰沙場,是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女將軍。


      周易橫空出世
      羑里城位於安陽城南15公里,是中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座國家監獄,是“文王拘而演周易”所在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文王在此潛心研究,將伏羲八卦推演為64卦,以此形式推測自然和社會的變化,提出了“剛柔相對,變在其中”等富有樸素辯證法的哲理。《周易》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財富。

      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抗金名將,字鵬舉,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一。湯陰縣永和鄉(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程崗村)人。岳飛20歲投軍抗金。紹興十一年(1141年)12月29日,秦檜以“其事莫須有”(難道沒有這樣的事嗎)的罪名將岳飛治罪殺害,時年39歲。乾道五年(1170年),宋孝宗詔複飛官,以禮改葬,建廟於鄂。六年,賜岳飛廟曰忠烈。淳熙六年(1180年),諡武穆,嘉泰四年(1204年)宋寧宗,追封高宗的抗金諸將為七王,岳飛封為鄂王。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定諡號忠武。



圖為安陽市外貌。網上圖片

一位遊客在安陽中國文字博物館甲骨文展廳內參觀。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