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環球經濟及金融面臨重要關頭
( 2012-09-28 )



      當一個相對安靜的夏天接近尾聲,好消息相繼出現。歐洲中央銀行宣布買債計劃,德國憲法法院作出了有助解決歐債危機的裁決,美國聯邦儲備局終於決定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頓時前景似乎充滿希望。
      在今年剩下的日子裏,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將面對重要關頭。令投資者和企業苦惱的風險,其中許多都會於未來數月面對決定性的時刻。毫無疑問,事情也許會變得糟糕。可是,更有可能發生的境況將如同在激流中划筏:很多轉折、很多變化、很多刺激,但願彼岸相對平靜。當然,前提是筏子並沒有在途中翻轉。我們簡略研究目前一些主要風險和未來形勢。


      歐洲金融危機仍是頭號風險
      歐洲的金融危機仍然是頭號風險。如果歐洲完全失去了控制局勢的能力,就可能造成系統性的銀行危機和新一輪的環球經濟衰退。不過,更有可能的情況是以過去為序幕。我們預期情況是繼續摸索前進而取得逐漸的進展。現在市場廣泛認同的是,歐洲必須制訂政策,從主權債務危機中移除銀行危機。那麼便有邁向成立銀行業聯盟的必要,這將涉及改善對銀行的監督、加強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並且或許實施一個泛歐存款保險制度。歐洲亦需要取得有關邁向財政聯盟的具體進展,對財政行為需有具約束力的限制。邁向這兩個聯盟所要面對的政治障礙不可低估。當各國政府都被要求從根本上改變它們之間的關係和主權債務,現行政治體制完全無法快速前進。
      同時,歐洲央行只好彌補不足,並給政客們一些喘息空間。因此,歐洲央行於9月6日宣布新的購買債券計劃,抑制財困國家的債劵收益率,此舉是在市場普遍預期之中。在名為“直接貨幣交易”(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s) 的新計劃下,歐洲央行可以無限量購買3年或以下年期國債。
      鑑於西班牙的經濟形勢迅速惡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盟和歐洲央行似乎勢必於未來數月內救助該國。如果西班牙獲救助,市場可能會開始擔憂接下來意大利需要救援。德國憲法法院於本月12日作出有關歐洲穩定機制 (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 的裁決,對意大利和西班牙等財困國家來說是大好消息。法院允許德國批准這個規模達7,000億歐元的救助基金,但同時規定德國對此基金的出資上限為1,900億歐元,而德國國會對未來基金規模的擴大具有否決權。由於德國是歐元區中唯一尚未批准該機制的國家,這項裁決像是清除障礙,令市場強烈希望歐元區現在作好準備,解決已維持了3年的債務危機。
      倘若歐洲的經濟危機繼續下去,將有數個國家面對經濟收縮,其他也只有微弱的經濟增長,財政挑戰有增無減。許多接受財政援助的政府預期將繼續達不到議定的財政目標,這將造成政治風險,因為救援資金可能會延遲甚至不會發放。
      就希臘而言,這樣的結果可導致該國混亂地退出歐元,而其財政壓力可能會蔓延至其他國家。大家可以想像木筏開始傾斜的情況,最終的評估是在解決歐洲財政危機問題上要於今秋獲取得進展,否則環球經濟無疑會有下行風險。


      美國經濟脆弱
      第二大風險是美國脆弱的經濟。美國經濟增長又一次於年中下滑。好消息是顯示經濟活動的數據看來有一點兒好轉。然而,增長前景仍然似乎較弱,而在降低失業率上的進展將繼續非常緩慢。聯儲局擔心,若不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經濟增長力度將不足以令勞工市場持續改善。公開市場委員會於兩日議息會議結束後公布的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包括每月購買400億美元按揭擔保證券 (MBS),直至就業市場明顯改善為止;繼續維持超低利率水平至2015年中,而非早前所承諾的2014年底;以及繼續進行扭曲操作 (Operation Twist) 直至今年年底,那麼年底前美聯儲手上將每個月增加約850億美元的較長期證券。
      美聯儲提供更多貨幣刺激措施是市場所廣泛期望。可悲的事實是,任何行動都不會大為推高經濟增長或創造就業機會。更大的風險是投資者感到失望。美聯儲只是更改了其前瞻性語言,表示一個高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將於經濟復蘇增強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依然恰當。美國經濟正在從信貸泡沫的後遺症中康復。最重要的是,房地產市場終有穩定下來的跡象。
      現在的大風險是財政政策的執行。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最近作出的一個經濟情景假設顯示,如果美國經濟遇上財政懸崖 (fiscal cliff),將重新陷入衰退,這是道明經濟分析部 (TD Economics) 強調已久的風險。所謂財政懸崖是指很多稅務措施將於今年年底到期,加上2011年提高債務上限方案大敗所引起的預定削支行動,導致財政驟然緊縮,赤字如懸崖般陡降。如果所有的削支和加稅行動都發生,我們估計2013年的經濟增長將因而減少3.5個百分點。這是實在不能接受的,所以政治體制方面將有所行動,以確保此情況不會發生。
      然而,11月的選舉過後華府運作情況有多好,目前並不清楚。這個政治不明朗的局面,使未來經濟狀況非常難以評估,我們要等待塵埃落定,但可能需等到2013年初。


      新興市場增長放緩
      第三個風險是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長放緩。由於對抗通脹政策的滯後效應,以及先進國家需求增長放緩所導致的出口疲弱,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增長大為減慢。隨着中國政府的政策槓桿轉向經濟增長,道明經濟分析部仍然認為軟着陸必將發生,但經濟疲弱的程度可能會比最初預期更大。
      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不是那麼由中央高度指揮,這意味着經濟管理可能其實更困難。毫無疑問,新興市場經濟體將繼續帶動全球經濟增長,但它們可能不會竭盡全力。軟着陸需於今秋落實。還有一件政治大事,便是中國領導層將於11月更迭。中國過去也曾經歷這樣的權力轉移,但從未有約70%領導權轉手的情況。這次可能是中國的大轉變,值得注意。
      第四個風險是油價和伊朗的緊張地緣政治局勢。伊朗的核計劃及其他國家對該計劃可能產生的反應,令人關注。最壞的情況是有出現石油危機的風險。高油價已是全球領導者的心頭大石。
                                                          

      文:陳建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