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遊客在海南三亞南山景區合影。中國在成為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國的同時,也在邁向遊客輸出大國。新華社
某網絡排行榜上列出的“中國慾望榜”中,環遊全世界排名第二,佔到65.12%。旅遊的慾望矗立在民富和國強之間,逐年高漲,並成為現實,中國正在構築隱形的“遊客帝國”,然而大部分人連怎麼玩都學不會。拓闊視野也好,體驗文化也罷,中國遊客似乎應該先學的,是怎麼去玩。
8年前,中國已有24個省(區)把旅遊確定為支柱產業;5年前,中國已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2011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數達26.4億人次,全民旅遊年年升溫。而全球旅遊的意義,比中國國內全民旅遊意義更大。在當地人眼裏,遊客主要是來觀光和消費的。在遊客眼裏,旅遊不只是花錢證明“我來了,我看見了”,一次旅遊就是對世界的豐富性和複雜性又多了幾分瞭解和敬畏。
痛並快樂着
“中國人來啦!” ——世界各地的城市、政府機構和相關從業人員懷着喜悅和忐忑的心情,順應中國遊客的到來進入相應的迎賓模式、語言模式、營業模式、特色文化展示模式和貨幣兌換模式。澳洲人因為中國人開始吃鮑魚;英國人戲謔人民幣是北京鎊;韓國地鐵報站採用漢語;雅加達的超市掛大紅燈籠促銷;美國的酒店房間開始配上電熱水壺,酒店提供粥和鹹菜;歐洲將“請勿吐痰”和“歡迎使用銀聯卡”都做了中文標識……
據《新周刊》報道,中國盛產遊客,他們裝備昂貴的相機,只為在景點前用10秒拍下V字手勢;他們用7天遊遍歐洲12國,每天都發條到此一遊的格式化微博;他們穿着短褲白襪加皮鞋,卻在名牌門店前大排長龍……他們足跡所及之廣闊、出行人口之眾多、沿途花費之巨大、文化探索之深入、往來世界之頻繁,甚至讓他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也發生了小小的改變——這是屬於中國人的大旅遊時代,大陸遊客縱橫四海,讓中國堪稱“遊客帝國”。世界旅遊組織也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和第一大旅遊目的地國。
出遊淪為“小丑”
雖說中國盛產遊客,但大部分人連怎麼玩都學不會。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讓一些中國旅行團在外國人眼中變成來自東方的馬戲團,團友則淪為了帶來快樂(例如數錢數到手抽筋)的“小丑”。師奶帶着電熱水壺和簡易麻將參團、“高富帥”到非洲打獵、“白骨精”到歐洲滑雪、“富二代”去歐洲遊學、驢友3000元人民幣遊遍歐洲、裸婚夫妻蓄錢到巴黎和平街13號買卡地亞、小清新窮遊幾乎沒有聽過地名的地方、理科男則騎着自行車全世界找無線網絡。
今天的中國人還把身邊的外國人叫“老外”,可能在世界140個國家和地區依法自費旅遊的中國人,在當地人眼裏也算“老外”了。面對“中國老外”,全球各地除了負責接待,還有回饋傳來,不少是負面的。比如說,“全球最不受歡迎的遊客,美國人排第一,中國人排在第二”。比如說,中國遊客“缺乏公共空間的基本禮貌”,常有加塞、隨地吐痰、紮堆和喧嘩等不文明行為。中國遊客不會迅速成為最受歡迎的或最不受歡迎的遊客群體,但正迅速成為增長最快和人數最多的遊客群體。
《孤獨星球》的作者托尼.惠勒和莫林.惠勒夫婦有一個說法,認為旅行是一種人類的本性,也是地球生物的本性。“旅途中,人類的天才智慧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旅途中,有新奇的感受,有神奇的發現,有生活的改觀,有人生的超越。真正的旅行是一種人生體驗。”
因此選擇旅行方式,也是在選擇生活方式。有人窮遊,陳宇欣搭火車晃晃蕩蕩走完西伯利亞鐵路全程,順便成為中國北極裸泳第一人;有人打工遊,吳非全球旅行打工,一年實現一個夢;有人貫徹周作人“30歲後旅行只是為了吃”的思想,記者蔻蔻梁辭職80天環球旅行;有人立志環遊世界,60多歲的張廣柱夫婦賣掉房子環遊世界,最後變成了某品牌廣告;還有12個年輕人賣掉房子、辭去職務,用800萬買了兩輛房車,如今正在環遊世界。
各國對華簽證 政策較前放鬆
各國對華簽證政策放鬆,中國遊客成為搶手的“香餑餑”。“近期,韓國、日本、美國、英國等國家都先後簡化了簽證手續。2012年2月,美國出台了簽證新規,包括旅遊在內的七類赴美簽證,如失效不足4年,其持有人無需再次面談便可獲得同類美國續簽簽證。 ”在一家旅行社負責簽證的肖守偉介紹。
據某旅遊網站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2012年赴美遊客人數達到了歷史新高:“2012年的出境旅遊熱始於3月份。進入暑期以來,預訂人數迅速上升,這股熱潮將持續至十一黃金周後。”
一家專辦赴美簽證業務的公司經理朱先生表示,2012年赴美簽證預約的高峰期較往年提前了一個月。從5月中旬開始,使館的預約和面簽人數已經達到了2012年高峰期的水平,而往年的高峰期一般在七八月份左右。“自2月份美國簽證新政策出台後,每天去領事館面簽的人數都在1500人至2000人左右,幾乎天天爆滿 ”。
據《中國窗》報道,“七八月份赴日旅行的中國遊客數量較往年有了很大提升。 ”說到原因,某旅行集團負責人認為,一是因為2011年大地震後,日本政府為了重振旅遊市場,進一步對中國遊客降低赴日自由行門檻;二是因為七八月份日本有很多大型節日和特色活動,會吸引遊客前往。
一旅遊網站的工作人員分析:“歐美國家集體向中國降低簽證門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近年來中國遊客出遊購買力已被世界認知。年均7000萬人次以上的中國遊客出境人數,讓各旅遊目的地更加重視中國遊客這個龐大的群體。 ”
中國遊客潮挑戰澳洲旅遊業
澳洲統計局發布的官方數據表明,在年收入340億澳元的澳洲旅遊業中,中國遊客越來越重要,因為該國旅遊業的增長不能再依靠傳統市場,但澳洲旅遊業現在還沒有做好準備應對這種轉變。
中國遊客每年給澳洲經濟創造價值近40億澳元,而中國遊客的湧入也給首府城市帶來改變。現在,很多酒店的自助早餐新添了粥。客人可以點花椒牛肉到房間,一邊欣賞中國頻道的節目,一邊享用美食。
據《環球時報》報道,這些變化可能顯得微不足道,但反映了澳洲旅遊行業為適應中國市場所做的改變。據德勤統計,2000年以來,到澳旅遊的中國遊客數量增長376%,在澳消費增長達770%。現在,每年有近60萬中國人選擇在澳洲度假。
要想最大限度地享受中國遊客潮帶來的利潤,澳洲旅遊公司面臨改變的壓力。譬如,最大的挑戰之一便是中國遊客往往不願去首府城市以外的地方旅遊。去新南威爾士州旅遊的中國遊客中,90%在悉尼;而去維多利亞州的中國遊客有98%待在墨爾本。
另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與澳洲很多小型旅遊公司一樣,位於昆士蘭黃金海岸的一家旅遊公司遇到了一個問題——它沒有做好迎接富有的中國遊客的準備。該公司女老闆表示:“我們所有的安全指導示範都是英文,遊客理解那些說明,我們才能發團。”
如今澳洲旅遊業面臨的問題是,應該如何應對這些劇烈的結構性變化。某博彩運營商主席詹姆士.派克領導的賭場游說組織認為,吸引更多中國和亞洲遊客的最好方法就是建設大型酒店和賭場綜合設施。但澳洲旅遊出口協會常務理事費利西亞.瑪莉安妮等人卻不太贊同這種觀點。他們認為真正的挑戰在於提升語言技能,讓中國遊客能夠更容易地在澳洲各地區景點和偏遠地區遊玩。
當地的一家船舶公司也表示,過去5年,中國客戶數量從零上升至佔全部遊客總數的15%。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在澳洲很難找到普通話和英語都流利的潛水教練。
赴京遊客狂吐槽
到中國旅行的外籍遊客,難免會對中國人的一些習俗和生活方式感覺很新奇,這也就是常說的“文化衝擊”。在北京實習的美國人伊麗莎白.拉貝(Elizabeth Rabe)和克里斯汀.麥卡沃伊(Kristen McAvoy)表示,有許多習慣他們覺得難以容忍。
據新浪網報道,不同於歐美人的審美觀,中國人認為白皙的皮膚才叫美。因此,無論是颳風下雨還是艷陽高照,中國女性往往都愛撐起一把傘,或是擋雨,或是遮陽。走在路上,如果注意力不集中,一不留神就可能被空中的傘傷到。
傳統中醫推拿與西方傳統按摩截然不同,如果想享受西方傳統的按摩,最好選擇一家西式賓館,因為中醫推拿重在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常使用的方法有針灸、刮痧、拔罐等。
在北京,出租車是最昂貴的出行方式。而且有些出租車司機要講價,特別是在深夜的時候。如果他們不打開計價器,那就再換個出租車。一定記得最後給錢時,要在計價器顯示的數額上額外再加兩到三元的燃油附加費。對於那些經濟緊張的旅遊者來說,地鐵會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當然,巴士系統也很便宜,但是對於不懂漢語的外籍人士來說,看懂車牌是非常困難的。
很多中國人都喜歡養狗。可是,在北京,草坪不是那麼常見,所以人行道也成了人類最好的朋友“撒歡”大小便的地方。別太疏忽了腳下,否則這一天都會因此而懊惱。另外,路上還要注意交通,中國的行人可不是“中規中矩”地遵守交通規則的。
在中國,使用公共廁所可沒有西方那麼讓人心情愉悅。就算廁所裏有衛生紙,那也是在廁所門旁邊的某個地方,所以進去前要記得撕點衛生紙。不過,公廁裏沒有衛生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要價1000元的錢包,並非真的是這個價,一定不要害怕討價還價。按照店主的出價,直接在心裏打個一到兩折,然後來跟她講價。如果她們說不行的話,那就直接走開﹔大多數情況下,她們還會把顧客叫回來。
倫敦掛中文條幅迎客
“歡迎來到倫敦!”在倫敦奧林匹克公園的一家商場中庭,碩大的中文條幅從天而降。這家商場工作人員所穿的T恤,胸口也用中文寫着相同的問候……無論是在倫敦的傳統商業旺地牛津街、邦德街,還是在借奧運之勢新近崛起的奧林匹克公園商圈,洶湧的人潮裏都少不了中國人的身影。
據奧運第一周的旅遊收入,來自全球的遊客在倫敦共花費了4.45億英鎊。其中中國遊客出手是最為闊綽的——平均每筆消費高達203.04英鎊,這比排名第二的阿聯酋遊客高出了10%。儘管因為距離、簽證等原因,中國遊客的總數比不上美國遊客,導致在“消費總額”的排行榜上沒能力壓美國成為老大,不過中國遊客顯然是英國商家“最歡迎的上帝”。
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中國遊客出手大方,除了自身腰包夠鼓以外,還因為倫敦的商家做好了一切準備,為中國遊客掃除了購物障礙:大型百貨公司,全都開通了銀聯結算,中國遊客甚至不用開通國際信用卡,就可以像在中國一樣,輕鬆地刷卡消費。
在倫敦某着名的百貨內商場內,世界頂級奢飾品品牌一應俱全,而這裏也成了中國遊客最“紮堆”的地方。“我買了兩個名牌包包,一個給自己,一個送媽媽。”羅小姐來自中國浙江,“同樣的一款皮包,這裏算下來要比中國便宜三四千元,很划算的。”某名品匯集的打折店遠離倫敦市區,路途遙遠但依然擋不住中國遊客“挖掘金礦”的腳步,每一天這裏都會來很多中國遊客。
英國旅遊局專門負責中國事務的劉慧心表示,中國遊客對奢侈品的“狂愛”已經讓英國人震驚了。“2011年聖誕節的打折季,中國人的購買力讓英國人望而興歎,英國媒體甚至創造了一個新名詞叫做‘北京鎊’,也就是中國人所花的英鎊” 。
羅小姐英語並不太靈光,只能進行最簡單的日常交流。但是,語言的障礙已經不能阻止她購買奢侈品了——人家專櫃都配備了中文導購。羅小姐買名牌包專櫃的中文導購許小姐,是中國香港人,熟識普通話、粵語和英語的她,很輕鬆地就得到了這份報酬不菲的工作。她笑着說:“中國遊客就是購買力超強,我的銷售額在幾位導購裏遙遙領先,全因中國遊客。”
吸客有方
韓國
擬翻修志願軍墓地,打造中國遊客朝聖之地。
泰國
向中國遊客推出廉價機票,物價較合理,旅遊團零自費。
德國
推廣以商務旅遊和美酒之旅為主題的旅遊項目。
澳州
改變周日不營業政策,應對中國遊客潮。
俄羅斯
對中國旅遊實行免簽政策。
“花甲背包客”張廣柱夫婦賣房環遊世界,三年遊歷歐美數十國。 網上圖片
澳洲跳水運動員、北京奧運會金牌得主馬修.米查姆(前左二)與幾位中國遊客一起攀爬悉尼港大橋,共度中國新年。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