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吳佩孚 拒絕汪精衛勸降
( 2012-09-21 )



吳佩孚

      吳佩孚,1874年4月22日生,山東蓬萊人,北洋後期直系軍閥首領。七七事變之後,他居住在北平什錦花園,因留戀故宅未曾南下,日偽方面妄圖誘其出山,利用其強大的政治和軍事影響力,在淪陷區組織傀儡政府。
      日本軍部侵佔北平後,先後派出大特務土肥原賢二中將和大迫通貞少將,向居住在北平的吳佩孚勸降。被政治手段高超的吳佩孚一一化解。日本人拿吳佩孚沒有辦法,不過他們不死心,就把大漢奸汪精衛抬了出來,讓汪精衛做說客。
      汪精衛知道吳佩孚在日本人心中的份量,日本人一開始想爭取出山的兩位中國大人物是唐紹儀和吳佩孚。如果不是唐紹儀被軍統特務刺殺,日本人的“南唐北吳”計劃受挫,就不會有他汪某人什麼事了。雖然時勢發生巨大變化,他這個叛逃的國民黨副總裁成為了掌管傀儡政府的重要候選人,但是日本人嫌他是個文人沒有實力,堅持要“汪吳合作”,汪精衛掌管行政,吳佩孚掌管軍事。
      1939年5月22日,汪精衛給吳佩孚發來電報,先向他大肆兜售漢奸理論——“中日兩國為敵,則兩敗俱傷;為友,則共同發達。其理至明。不幸數十年來糾紛膠積,鬱積至於今日,遂敗壞決裂,一至於此。欲謀收拾,且引之入於正軌,其事誠難,然又不可以已,且舍此更無他道也。”接着大拍吳佩孚的馬屁——“公老成謀國,如有所示,極願承教。銘一得之愚,亦當作芻蕘之獻,但求有益於國,任何艱險,皆所不計。” 
      吳佩孚雖然對汪精衛極其鄙視,但“老成”的他,照樣與汪精衛“禮尚往來”,於是雙方電報不斷,互派信使,表面上彼此敬重,很是親熱,可是實際上吳佩孚只不過在說些客套話,敷衍汪精衛。6月7日,吳佩孚給汪回了一封擲地有聲的電報。電報中說:
      ……竊謂中華民國,四萬萬民眾,實為主體。民意趨歸,果以抗戰為然,則任何犧牲,均可弗計。若民皆厭戰,相戰之國,複有感於窮兵黷武之非,即宣矜恤同胞,戛然而止。……誠知民為邦本,和與戰同一為民,則應戰應和,自不能不已民意之向背為準繩也。……故自蘆溝橋變起,兀坐故都,本所信念,日以啟導和平為事。和平要領,則以保全國土,恢復主權,為唯一之主張。……弟委質國家,誓與國家共存亡,同其命運,苟能河山無恙,自計已足……
      這封電報毫無疑義地表明了吳佩孚的態度,他沒有正面斥責汪精衛的賣國理論,卻明確表示抗戰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共同心聲,他作為一個愛國軍人,雖然傾向于中日和平,但是和平要以保全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為前提!
汪精衛已經碰了一鼻子灰。可是日本主子還是讓他勸降,他又不敢不聽。
      1939年6月26日,汪精衛飛到北平,邀請吳佩孚到日本華北佔領軍參謀長山下奉文的住宅會面,被吳佩孚拒絕了。汪精衛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表示希望在著名外交家顧維鈞的宅邸會面。這次吳佩孚照樣沒有答應。
      汪精衛派說客紛紛上門,有一次,他派了吳佩孚的心腹陳中孚上門來勸,吳佩孚把桌子一拍,大罵道:“誰跟汪精衛合作,這個人一定下賤!”嚇得陳中孚屁滾尿流,落荒而逃,很久不敢登門。
      後來,汪精衛在北平等待多日,吳佩孚就是不與他見面,汪精衛也不肯“紓尊降貴”主動上門拜會吳佩孚。雙方在禮節上拉鋸了數次,汪精衛見沒有結果,就悻悻地回南京去了。
      汪精衛又陸續派趙尊岳、陶家瑤到北平來勸駕。
      吳佩孚說,他對汪精衛離開重慶政府深表可惜。他指出,汪精衛在日本挾持之下,空言救國,實則亡國也,他絕不會與之“同惡相濟”。 

      文:張杏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