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張浩遊說張國燾
( 2012-09-21 )



張浩

      張浩,原名林育英,1897年2月25日出生在湖北黃岡縣林家染鋪灣,是林彪(原名林育蓉)的堂兄。父親是一個染織工人,因家庭貧困,張浩自小就參加勞動,13歲才入私塾。 
      1919年五四運動中,張浩開始走上革命道路。1922年2月加入中共,在武漢、大冶等地從事工人運動。1923年秋,被派往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
      1925年,張浩由蘇聯回國。歷任漢口市委書記、上海滬西區委書記、滿洲臨時省委書記、全國總工會常委、中華海員總工會黨團書記。
      1933年,張浩化名李複之,前往莫斯科,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1935年7月,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召開第七次代表大會,決定在中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起草了有名的“八一宣言”。
      1935年11月底,張浩到達陝北瓦窯堡,會見了張聞天、鄧發、李維漢等人,當時毛澤東、周恩來正在直羅鎮指揮作戰,等他們回來後,立即召開了政治局會議,張浩傳達了共產國際“七大”的精神,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會議還決定成立白軍工作委員會,由周恩來任書記,張浩任副書記,負責國軍的統戰工作。
      張浩到達陝北,正是張國燾在南方另立中共中央之時。12月5日,張國燾致電中共中央,宣稱:“(甲)當地已用中央、少共中央、中央政府、中央軍委、總司令部等名義,對外發表文件,並和你們發生關係。(乙)你們應稱黨的北方局、陝甘政府和北路軍。(丙)一、四方面軍名義已取消。(丁)你們應將北方局、北路軍和政權組織狀況報告前來,以便批准。”
      針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中共中央決定張浩以共產國際特派員的身份,不斷給張國燾發電報,進行說服工作。張國燾在《我的回憶》一書中說:“林育英到達陝北後,立即致電給我,大意是:他和王明等曾參加1935年7月間共產國際第七次大會,大會對中國問題的討論,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新策略的決策。他奉命攜帶密碼,經蒙古來尋找紅軍,已於某日到達陝北,完成了第一步使命。他擬由陝北繼續到川康地區來,與我和其他同志會晤,但因交通阻隔,尚不知能否如願等語。”“我接到這個電報,一時喜出望外。立即回電表示欣慰,並請他暫留陝北,以免途中遭受襲擊的危險,彼此可用電訊商談各項問題。”“接着,林育英的電報源源而來,主要是告訴我們共產國際改採新政策的經過,並提出黨內團結的步驟。……”
      在武漢搞工運時、張國燾就十分敬重張浩,他們之間有着深厚的感情。關於張浩所發的電報,從中共現存檔案中只發現了12月16日的一封。原電如下:
      共產國際派我來解決一、四方面軍的問題,我已會着毛澤東同志,詢問一、四方面軍通電甚(少),國際甚望與一、三軍團建立直接的關係,我已帶有密碼與國際通電,兄如有電交國際,弟可代轉。再者我經過世界七次大會,對中國問題有詳細新的意見,準備將我所知道的向兄傳達。
      林育英 16日9時
      1月24日,張浩致電張國燾,並要張取消偽中共中央,“兄處可即成立西南局,直屬代表團”(指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
      張國燾不敢和共產國際鬧對立。1月27日,張國燾致電張浩,表示“原則同意”,並表示“急謀黨內統一”。他在《我的回憶》中說:“他們既與共產國際聯繫上了,我們也就不必舊事重提,斤斤於誰是誰非,大家團結要緊。”
      實際上,張國燾南下後,碰了釘子,他剩下的四萬紅軍又損失一半,實在混不下去了。在張浩的多次遊說下,張國燾最後終於帶着隊伍回到了陝北。文:沙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