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辭職 旅行 重走青春
( 2012-09-14 )





辭職去旅行,正被年青一代帶着“瀟灑走一回”的憧憬進行正面解讀。中國熱播電視劇《北京青年》中,幾兄弟帶着女朋友走南闖北,又為這種行為貼上了“重走青春”的時髦標籤。一些年輕人也因此放下身上的擔子,輕鬆上陣卻遊走世界。雖然辭職“重走青春”聽起來讓人感覺熱血沸騰,但還是不能憑一時之氣,有計劃才是最好的。

      “10天前過完生日,29歲了。我下了一個決定,不能坐以待斃,要給青春一個名份。已經辭職,想去雲南旅行……”日前,西安人“王大聖”在豆瓣網小組“休閒辭職去旅行”發出了自己的旅行號召帖。
      9個小時後,濟南姑娘“月夜”給他回復:“明天是我的28歲生日,已經辭掉不喜歡的工作。下月初辦完離職手續,然後到雲南做義工,我們結伴同行吧。”兩人互留了聯繫方式,幾封郵件往來,最終敲定9月10日在濟南會合,一同前往雲南。
      這個名為“休學辭職去旅行”的網絡社區創建於2008年4月,目前粉絲已高達13.2萬人。它宣稱工作是“時代誕生的怪物”,推崇日本作家澤木耕太郎在20年前說過的那句“在固定的地方和固定的人生活,讓我覺得無聊”,鼓勵那些處在“溫水煮青蛙”狀態的上班族們辭職去旅行。在這個討論小組裏,每天更新的帖子數量超過100條。
      近期,隨着青春偶像劇《北京青年》熱播,“重走一回青春”成為辭職去旅行的又一時髦借口。“月夜”感歎說:“自己這麼多年沒有真正活過,一直就是上學、上班,為了一份所謂光鮮體面的工作,累死累活,從來沒有真正體驗生活……”作出辭職旅行的決定後,她在組裏高呼:“如果青春還在,靈魂不死,那就讓我們上路吧 ! ”
      辭職,這個曾經稍含貶義的詞語,正在被以80後為主體的年青一代正面解讀,並塗上了“瀟灑走一回”的美好色彩。很多人辭職旅行,是因為對當下工作狀態的不滿。《大眾日報》報道,做了3年化妝品銷售主管的“月夜”抱怨說,工作很辛苦,經常出差,見各種人,喝酒應酬賠笑臉,頭上還壓着業績指標,老闆很苛刻,完不成還扣工資,“一點意思都沒有”。她準備辭職後到雲南住一段時間,“休養生息”。她相信,憑借自己多年來積累的客戶資源和推廣經驗,回來後一定會找到更好的工作。
      對於“月夜”這樣的辭職旅行踐行者,有人表示支持,但自己只能“羡慕嫉妒”,沒有付諸行動的勇氣,還有人旗幟鮮明地提出反對。
      反對者認為,以“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為理由辭職,實際上是在逃避工作中的困難,或者職業發展所遇到的瓶頸。這種追求自我,看起來很勇敢、很浪漫,但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不靠譜兒”。
      “辭職旅行的確有代價,在行動之前,要瞭解可能帶來的後果,並想清楚自己能否承受這些後果。”網友“妖小喵”在小組討論中表示。他說,自己也曾厭倦了一成不變的生活,辭職旅行了一年,回來後卻發現原來從事的軟件工程行業已經今非昔比,自己以前所做的努力基本歸零,一切又要從頭開始。
      “ 月夜”也認為,辭職旅行,必須三思而後行。不單單要想着怎麼走出去,還要想着怎麼走回來,或者怎麼走得更遠。那種不管不顧地衝出去,然後讓別人來收拾爛攤子的行為,無論如何都是失敗的。
      “如果對自己沒有清醒的認識,對職業沒有更好的規劃,只是以一種逃避的姿態辭職去旅行,很有可能會因此失去原本更好的邁步機會。” 一位咨詢師建議,年輕人如果只是想調適身心,可以充分利用法定節假日盡情放鬆,還可以請年假或申請適當延長年假。

      改變人生 沒什麼不現實
      2008年,一個名為《遲到的間隔年》的帖子網上大熱,兩年後,它出了書,直接推動了“間隔年”概念在網上走紅。有人追隨作者孫東純的足跡,也踏上了異國旅途,而且豪情萬丈。
      間隔年是英語GapYear的意譯,本來是指學生畢業之後先不忙着找固定工作,而是做一次為期一年的長途旅行,途中以打零工、做志願者等方式換取食宿。
      孫東純的間隔年,是在畢業兩年之後。他這時已經在廣州謀了一份不錯的工作,生活安定愜意。但他想去旅行兼做義工。於是他請了3個月的假,帶着一張存有2.1萬元人民幣的行卡出發了。
      因為許多始料未及,3個月的假期變成了13個月的長途旅行,辭職也成為必然。走過了泰國、老撾、緬甸、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爾。他沒多少錢,沒什麼規劃,一點小計劃也總是被突發狀況改變,走一步看一步,邊走邊懷疑這場旅行有何意義。這懷疑與追問幾乎貫穿他的整個間隔年。大部分時間,他樂於孤身上路。
      為了省錢,有時候過得像苦行僧,住便宜的多人間,或者借住在別人家裏。旁人這樣描述他,“他亂髮披肩,鬍鬚垂胸,身着一件骯髒的T恤衫,還扛着一把吉他!”那是因為在印度被小偷光顧過,警察抓到小偷的時候,錢已經被小偷買了吉他,要不回錢來,他也就只好帶着吉他上路。
      旅途中,欣賞自然風光、旅遊名勝,都不是最重要的。在泰國泰姬陵,他甚至因為票價太高根本沒有進去。這會讓大多數旅遊者憤憤吧:浪費資源,都到了門口還不進去。本來就不是旅遊,是旅行。逃離喧囂,尋找意義。
      旅行歸來的孫東純的確多了選擇。他沒有回到廣州謀生,而是去了日本靜岡縣的一個海濱小城,跟新婚妻子沙彌香一起生活。職業是在一家語言機構擔任中文老師,也為國內的一些雜誌撰稿。
      他的旅行本來很容易被常識質疑:辭職旅行13個月,除了徒耗時間和金錢,有什麼明顯用處和收益嗎?辭職去讀MBA充電,就是常識中“很有用”的選項,而辭職去旅行會被指責說“不成熟”、“不現實”、“不負責任”。
      孫東純的美滿結局解決了這個問題,皆大歡喜。讓在路上的人和不想上路的人,都覺得對人生有了一個說得過去的交代。這也許正是出版商看中他的原因。歸來的他是以成功者的姿態出現的:暢銷書作者、尋找到愛情的旅行者……
      這完美結局雖是事實,但卻像個容易誤導旁人的美麗謊言。因為對於大多數旅行者來說,旅行也許一無所獲,沒有人找你出書,也沒有遇到志同道合的愛情。孫東純問那些羨慕他的“成功”而開始間隔年的網友:如果我現在依然單身、混在廣州,和以前一樣為工作、生活、汽車和房子勞累奔波並且前途毫無起色,是否還有人樂意為了“青春無悔”而出行呢?

      想的不如意 做的有勇氣
      辭職旅行,指職場上不如意,與其悶悶不樂地工作,不如卸下工作負擔,開開心心地去旅遊。許多上班族拚命工作、充電,某一天回頭細想,卻發現自己已變成溫水中的青蛙,想掙脫那種慣性的生活竟然已沒了勇氣。所以有達人建議,不如趁趁自己還年輕,多看看這個世界的不同側面,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
      由於職場節奏快、壓力大,不少白領因此感覺疲憊,還有人表示自己因工作失去了時間、健康等很多東西。前程無憂2011年12月的調查顯示,36%的網友願意“辭職去旅遊”,但終究想的人多,敢付諸實施的還是少數。
      但對辭職旅行的踐行者,很多白領非常佩服他們的勇氣,但多數只是隔岸看花。“工作不好找,辭職太奢侈。”不少上班族認為,這種做法未免太衝動,利用休假做個短途旅行一樣可以排解壓力。室內設計師曉敏做完一個項目後想辭職旅行。老闆勸她,太任性的辭職對事業發展不利,如果能在這個行業踏踏實實地發展,今後的路會更寬更光明。靜下心來細思量,她最後聽取了老闆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