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古玩商收藏十余瓷罐 專家鑑定為“裝飾品” “元青花”頻現市場
( 2012-09-07 )



民眾在“元青花海外歸國藏品展”參觀元青花瓷器。 資料圖片

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瓷罐曾拍出2.3億元高價,這讓不少人熱衷收藏此類瓷罐。武漢古玩商汪先生數年來收藏了十多個,其中一個五彩罐,他認為價值達到3.8億元。不過,多名專家鑑定後,卻直言還是做裝飾品比較好。

      汪先生稱,收藏瓷器多年,沒把握的東西不買。據《楚天金報》報道,看到“鬼谷下山”的利潤空間巨大,他開始有意收藏,十來年間,他從市場上“撿漏”淘來十多件這類瓷罐。他稱,這其中有元青花真品,也有明代、清代的倣品。
他最中意的是一件五彩罐。8年前,汪先生在逛市場時,一眼看上這件“寶”,當時賣家開價8萬元,他覺得貴了,但幾番討價還價仍未成。離開地攤後,汪先生仍念念不忘,折回來請賣家下館子吃飯,最終,花2.8萬元將這件罐子抱回了家。先生認為自己“撿了大漏”,並對這件罐叫價3.8億。他自稱,曾有故宮專家看過該罐後稱,符合元代做法,顏色、畫工精美。今年年初,中央電視台《尋寶》欄目走進東西湖區時,這件瓷罐曾進入了決賽,但多名專家在最後一輪鑑定時,從落款、繪畫等方面對其予以否定,更有專家笑稱,“這個放在家裏做裝飾品還是挺好的”。
      價值連城的“鬼谷下山”元青花罐,一人擁有十多個。對此,武漢收藏家協會古玩雜項專委會主任吳興平聽後哈哈大笑,他稱,在古玩城還能再找出十幾個乃至更多,而且每個商家都會堅稱自己的是真品。他介紹,“鬼谷下山”引來眾多造假者。而事實上,元青花在全世界各大博物館的存量不超過150件,“鬼谷下山”罐更是罕見。他認為,市場上頻現元青花,不排除忽悠、牟利之嫌,據他所知,經常有人花幾百元、幾千元買來一個所謂的元青花,轉手以幾千元、幾萬元翻番賣掉。

      罐子擱閣樓 用來裝CD
      2005年,英國倫敦拍賣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當時的成交價折合人民幣是2.3億,以當天的國際牌價可以買兩噸黃金。為何“鬼谷下山”罐如此貴?收藏家馬未都在一篇文章中分析到,“鬼谷下山”題材是著名的歷史軍事故事,且罐的顏色、畫藝、品質都是登峰造極的水準,永不過時。
      “鬼谷下山”的故事出自《戰國策》,說的是戰國時期,燕國和齊國交戰,為齊國效命的孫臏為敵方所擒,他的師傅鬼谷子前往營救,率領眾人一行下山。“鬼谷下山”畫的便是鬼谷子下山的情景。馬未都說,瓷器題材很少有故事情節,過去中國人畫畫也很少畫帶有情節的畫。畫出情節的畫,都是國寶,比如《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
      馬未都還介紹說,這個罐子具有傳奇色彩。民國時期,一個住在北京東郊民巷的荷蘭軍官,在1913年到1923年間無意中買了鬼谷下山罐。之後帶回國,在他們家閣樓上擱了將近一百年。1970年代,佳士得的專家去看過,當時因為研究不深,大家認為它是明朝的罐子,出價幾千塊錢,這家人沒賣。2005年專家再次來看,發現它是一個元青花,於是把它隆重地請出來拍賣,最後賣了這麼高的一個價格。在賣之前,這罐子一直在他們家裝CD。

      元青花之謎
      藍色紋飾 回教文化
      元青花有很多謎。馬未都稱,第一個謎就是它為什麼是藍色的。蒙古人尚白尚藍,是受波斯文化的影響。
蒙古當時跟西域的關係密切,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崇尚回教文化的突厥人湧入中國,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學家、醫學家等,帶來了西域的文化。元朝建立以後,又有大批回教徒知識份子、商人通過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而藍色是回教文化的主色調。

      突然成熟 無萌芽期
      馬未都說,元青花第二個謎就是它沒有初創期,沒有萌芽期。元青花出現時,不是繈褓中的嬰兒,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這有多種解釋。有的說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現的,而是出現於元代的中晚期,受波斯的影響,原材料和工藝都是從波斯輸入的。另外一種說法是元代以後,大量北方工匠南遷。工匠到了南方景德鎮駐紮下來,在景德鎮這麼漂亮的瓷胎上重新開始作畫。元青花的這種突然成熟,至今從學術角度上講,還有很多問題尚待研究。

      題材眾多 什麼都畫
元青花第三個謎是元青花為什麼題材眾多。馬未都說,元青花的題材尤其多,有花卉、魚藻、翎毛走獸、龍鳳、人物,什麼都畫。
      後期畫人物的第一個原因是元青花受元曲和小說的影響,願意畫情節。第二個原因是在元朝後期,朱元璋沒拿下江山之前,長時間駐紮於景德鎮。他對景德鎮的陶瓷生產應該有過影響,由於他的關注,人物紋的作品開始逐漸增多。

造型碩大 不拘小節
      第四個謎就是元青花大器特別多,大盤、大罐、大瓶。
      元青花大器多有一個原因,就是跟蒙古人的性格有關。蒙古人性格粗獷,不拘小節。比如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當中有一個把杯。所謂“把杯”,就是高足杯,喝酒用的,下面的足可以用手攥着。元人是馬上民族,他騎在馬上,一隻手騰出來就可以攥住這個杯子。把杯上面寫着兩句詩:“人生百年常在醉,算來三萬六千場。”我能活一百年,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喝醉一場,也無非是三萬六千場,人生苦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