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妙手生花 歎為觀紙
( 2012-08-31 )





記憶中對紙藝的印象,無非是小時候折出來的各種小動物造型,以及小學手工勞動課時,那些用硬卡紙做出來的模型。在人們的印象中,紙工藝本身是一個很傳統的手藝,無論如何也無法將它們與3D建模聯繫在一起,你更難想像現代折紙技術已經發展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帶來微觀生活感受
      花店、魚鋪等小場景設計是Tuzi最擅長的紙模型,那些平日裏習以為常的生活場景一旦被縮小做成模型後,就會變得精緻,帶來微觀生活的感受。
      Tuzi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場景模型便是《哈爾的移動城堡》,當時為了準備某次“歎為觀紙”的展覽,他連續4天日均工作18個小時才終於完成。這是一個向漫畫大師宮崎駿致敬的作品,它的創作靈感及基本造型也來自於卡通本身,房屋、煙囪、花園、樹木、晾曬的衣服等各種元素雲集,儼然一座微縮的童話城堡,“雖然我們在看卡通時會覺得這個城堡是三維的,但真正做出紙模型後那種可以從每個位置觀察它的感覺更奇妙。”Tuzi得意地說。前前後後做了大約五六十件紙模型的Tuzi,現在正認真地學習3D建模,希望下一步可以自己設計出更有意思的東西來。

      “歎為觀紙”工作室的出現,瞬間打破人們的固有印象,甚至讓觀看者也會有種衝動,加入這群就是和紙過不去的個性團隊中!他們深信,通過雙手發揮創意,能讓平淡無奇的一張紙變成精妙的藝術品。


      源自中國卻發展於國外
      成立於2009年5月的“歎為觀紙”工作室,是由一群喜愛紙藝喜愛DIY活動的年輕人組成,從成立之初的4人發展到現在共有23人,由從事IT、銷售、教育等各個行業的成員構成,也有來自廣東各大院校的在校大學生。據《廣州日報》報道,發起人賴嘉偉介紹,“歎為觀紙”最初成立的目的旨在在中國推廣折紙藝術,“我們覺得折紙發源於中國,卻發展於國外。在日本,折紙甚至列入了國民教育的範疇,當成一種國術去培養。反觀國內,其實每個人小時候都或多或少地接觸過折紙,但是大部分人對折紙的認知只停留在千紙鶴、紙飛機等作品上,殊不知現代折紙的發展已經從形似發展到形神皆似的地步。”


      折紙界“神級人物”
      工作室的成員們致力於將現代折紙展現給大家,也希望能夠傳達出“哪怕只是一張小紙片,加點創意一樣可以成為藝術品”這樣的理念。據瞭解,自創辦起至今的2年間,“歎為觀紙”工作室以辦各類折紙展覽及教學、交流活動為主,同時從單一的折紙到囊括各類紙藝。
      作為“歎為觀紙”工作室的主要負責人,賴嘉偉同時還是一名資深折紙達人,且堪稱折紙界的“神級人物”。賴嘉偉是一個IT界的小白領,其工作性質與折紙的聯繫着實不多。起初,他與大家一樣,對折紙的印象只停留在紙飛機、千紙鶴這類傳統的作品上。
      2008年,當他深入研究到現代折紙時,則完全顛覆了他對折紙的傳統印象。賴嘉偉說:“現代折紙作品不再是以前抽象的作品,它越來越像一件藝術品,而且還包含了數學、物理等多種學問。當你看着一張平面的紙變成一件立體的藝術品,那種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也因此,賴嘉偉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這門藝術。
      宅男賴嘉偉下班後幾乎都宅在家裏,每日對着電腦東看看西看看,一不小心發現了網絡論壇上的折紙教程,抱着試試手的心態他選擇了神谷哲史的陸行鳥,首次嘗試足足耗費了他一整天的時間才勉強成形。熟能生巧,2009年中開始,賴嘉偉便會做一些自己的原創作品,直到2010年5月左右,作品在設計上出現突破,便有了他花費一個多月設計、製作的得意之作《天籟》。此外,來自工作的壓力,也從自己在回家後或回家的路上隨手拿張小紙片做簡單創作的過程中釋放出去。

      “我花屋的花永不凋謝”
      相比男生們對於構建宏大場景,製作紙高達模型的癡迷,女生的關注點則會偏向於花花草草,“紙藤花達人”李森敏就向我們完美地詮釋了這一點。工科女的動手能力一向超強,今年大二的李森敏被伙伴們親切地稱為敏崽。無巧不成書,她與Tuzi還是高中同學。紙藤花,顧名思義就是說用紙做成的花,結合了台灣的紙藤工藝形成現在的紙藤花。
      敏崽上初二時,某日散步經過一間做紙藤花的店,被門口一個用24朵玫瑰做成的火紅花球所吸引,便鬼使神差地殺進店裏,懇請店裏的姐姐教她。“大概是店裏很少出現象我這麼小的顧客,而且還很認真地說要學做花,花店姐姐一口答應了下來。”敏崽的處女作是兩支藍色妖姬,雖然玫瑰不是她最喜歡的花,卻成了她最擅長製作的種類,此後,她還陸續做了百合花、向日葵、牡丹、君子蘭、茶花等許多品種。與紙藤花廝混了近七年之久,作品數量連敏崽自己都記不清。身邊的許多人都開玩笑說她可以開一間花店了,但敏崽卻很謙虛:“我沒有學過專業的插花和包裝花束,而且會的花也有限,技術方面也沒有達到要求。”敏崽的“業餘作品”多數會當做很有誠意的禮物送給朋友們,她一直認為,好東西就是要跟別人一起分享。

      “模型玩家”半路出家
      “歎為觀紙”裏的手工達人們除了折紙,其實還會許多與之相關的手藝,比如非常熱衷於做紙模型的Tuzi。目前正在珠海UIC讀大二的Tuzi業余愛好也很廣泛,足球、音樂、動漫、旅遊等都在他喜歡的範疇之內,當然最迷戀的還是做手工。
      Tuzi並不是一開始就對紙模型頗感興趣,相反他只是半路出家的“模型玩家”,高中時與許多喜歡模型的男孩子一樣,被那些細節豐富,機械感強的高達模型迷得“神魂顛倒”,追求完美又喜歡做手工的他當然不會僅僅停留於按照說明書將那些模型拼出來,“我那時候學了挺多技術活,打磨、消縫、滲線、噴漆之類基本都會,做高達模型是我高中時的一個主要消遣。”可惜時間一長,那些昂貴的高達模型材料費用讓毫無經濟來源的Tuzi漸漸無法支撐,無奈之余,他發現了經濟實惠的紙模型,從此Tuzi的“手工事業”開啟了一扇全新的大門。“同等大小的高達模型,塑膠模型的成本要200元,但紙模型只需10元左右。”節省金錢是最直觀的感受,從一個手工達人的角度來說,紙本身也有比較容易塑形的優點,相對塑膠這種定型材料要靈活很多。

      折紙
      折紙只需要透過折疊的技巧就可以創造出複雜精細的設計。折紙設計,一般而言由正方形的紙張折成,有些折疊者也會用非正方形的紙張。有一說指,日本的傳統折紙早見於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但當時這門傳統手藝並不嚴謹,製作時間中甚至會運用到剪紙。另外,長方形、圓形、三角形以至其他形狀的紙張都能夠用來製作折紙作品。折紙在近代研究下被發現應源自中國,而在現代普遍認為折紙在日本得到更加廣泛的發展。在中國古代,折紙主要是兒童用作消遣時間的一門傳統藝術。後來經日本折紙創作家吉澤章加以改良,使之復興。他提出了濕折法,並與美國人Sam Randlett發明了吉澤章-Randlett系統(圖解折紙記號)。自1960年代起,出現許多不同種類的折紙技巧和相關研究活動,又被稱為現代折紙。從組合式折紙和傳統作品為基礎,衍生出各式各樣的折紙類型和設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