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徽州宅園中的吃喝清夢
( 2012-08-24 )





      周牆是安徽宿州人,幼時習武,長大後寫詩,壯年經商,中年時造夢。他在黟縣宏村造了一處園林,取名“歸園”,自號“歸園主人”,在這裏做着吃喝清夢。2000年,周牆在此發現了賽金花故居。這個民國奇女子命運多舛,周牆花了五年的時間造了一座典型的徽州園林,裏面亭台樓閣,賽金花的故居也收納其中。
      在周牆看來,古典園林分皇家園林、寺廟園林、水口園林和宅園園林,而徽州園林為宅園園林之母,現存蘇州、揚州部分古典宅園大都倣自徽州。
      周牆傾心於徽州文化,在他看來,徽菜直接啟迪了淮揚菜與上海菜。明清時的揚州鹽商大多是徽州人,徽商富可敵國,於是在吃上極盡講究。徽州鹽商喜歡在自家苑圃中宴客,“每客侍以宴童二,一執壺漿,一司供饌。饌則客各一器。常供之雪燕,永參之外,駝峰、鹿臠、熊蹯、象白,珍錯畢陳”(《揚州畫舫錄》)。
      在民國時期的上海,徽菜也是最主流的菜品,數百家徽菜館遍布老上海街頭。如今,許多上海菜都傳承了徽菜的風格,比如一道紅燒劃水,就是最典型的徽菜。王定九所編《上海門徑.吃的門徑》中形容上海是“徽氣籠罩的上海街市”。他分析說:“徽人在上海的典質業中服役最多,富有勢力,上海典當押肆,無論哪條街上終有一二所,徽館為適合同鄉人口味,所以和典當押肆成正比例,也是每一條街上必有一二所。”
      類似的例子還有許多,比如今人提及金華火腿,就會想到這乃是地道的浙江特色,殊不知“金華火腿在東陽,東陽火腿出徽州”。最初,在金華做火腿的,大多是績溪師傅。
      周牆說,要想在短短幾天之內吃遍徽菜是不可能的,每一地都有自己特色的美食,每一個季節也會有最時令的菜品。南京詩人海波也熱衷於徽菜,他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在當地買下了一座徽州古宅:“我以後會在徽州的宅子裏寫作,看下雨,看遠處的雲,吃地道的徽菜;坐在院子裏乘涼,老宅有滄桑感,做着與吃喝相關的清夢,幾乎是最好的人生了”。

      徽菜招牌 “胡適一品鍋”
      胡適是績溪上莊人,一生對徽菜情有獨鐘,而現在徽菜譜系中,一道“胡適一品鍋”也已成為招牌。
      一品鍋是從當地的各種碗菜慢慢形成的,採用火鍋形式,裏面葷菜素菜一層層疊加起來,五花肉和雞塊都是已經燒得酥爛,高湯原汁自然是留在鍋裏面的,葷素搭配,幹鮮並重,菜肴間可以互相提鮮。
      胡適在家宴請賓客的時候,經常以此招待客人。梁實秋品嚐過胡適做的一品鍋後,曾撰文說:“一隻大鐵鍋,口徑差不多二尺,熱騰騰地端上來,裏面還在滾沸,一層雞、一層鴨、一層肉、一層油豆腐,點綴着一些蛋餃,盡底下是蘿蔔、青菜,味道好極。”
      胡適還在口述自傳中提到家鄉人對豬油的偏好:“……我們徽州人一般都靠在城市裏經商的家人,按時接濟。接濟的項目並不限於金錢,有時也兼及食物。例如鹹豬油(臘油),有時也從老遠的地方被送回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