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趙希仲“皖南事變”被俘叛變
( 2012-08-24 )





      1938年冬,趙希仲任皖南新四軍軍部教導總隊訓練部長、副總隊長。
      1940年10月19日,何應欽、白崇禧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名義,命令長江以南的新四軍在一個月內全部撤到江北;中共沒有拒絕的理由,答應將皖南的新四軍調離。
      1941年1月4日,新四軍軍部及所屬的支隊共9000多人由雲嶺出發北移。6日,行至皖南涇縣茂林時,遭到國軍8萬多人的伏擊;新四軍苦戰七晝夜,彈盡糧絕,除約2000人突圍外,大部分被俘或犧牲;葉挺與國軍談判時被扣押,政委項英、政治部主任周子昆被新四軍的叛徒劉厚總殺害。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皖南事變中,新四軍官兵除突圍、戰死、失蹤之外,約4000多人被俘。被俘的將士分別被關押在江西上饒集中營、江西鉛山等地。在      被俘的人員中,有極少數人由於對中共前途失去信心,從而叛變、變節。
趙希仲在新四軍軍部北移時任第一縱隊參謀長。在隨隊突圍中,他被國軍108師俘虜。國軍發現他是新四軍的重要官員,除急電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報功外,同時派出重兵,將他押送到第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第三戰區總參議上官雲相的司令部。
趙希仲很快就叛變了,供出新四軍在皖南的人數、武器裝備、軍事行動及新四軍許多領導人的姓名、籍貫、年齡、學歷和特征等大量情況,因而受到優待,成了第三戰區的座上客。
      1941年春,趙希仲與同時叛變的趙凌波由國軍士兵護送,來到江西上饒縣上饒集中營七峰岩監獄。同年6月,趙希仲與趙凌波一道自動聲明脫離中共,並辦了書面的自新手續。
      趙希仲叛變後,上饒集中營特務首腦張超委任他為集中營中校軍事教官。主要從事對新四軍被俘人員的感化工作。
      1942年4月,上饒集中營的“軍官大隊”、“特別訓練班”奉命撤並,對外公開名稱改為“戰時青年訓導東南分團”。5月,日軍進攻浙贛線,逼向上饒。“東南分團”於6月5日從駐地周田村出發,往閩北轉移。全體被囚人士,在荷槍實彈的憲兵押解下,冒酷暑烈日,艱難地行進。6月7日深夜,在石塘鎮宿營時,趙希仲乘眾人熟睡之機,偷偷地逃出來。
      趙希仲逃離“東南分團”後,開始到處流浪,當流浪到浙江金華時,因言語不同,形跡可疑,又無良民證,引起日本人的注意而被逮捕,交日本通訊隊服苦役,後轉送日軍義烏工作班搞雜務,並幫助記伙食賬和幫辦文書,半年後獲釋。
      1943年2月,趙希仲流落到義烏做小生意。同年6月,別人介紹他到杭州河坊街三友餅干店做搖麵機工人,不久又被日本人抓去,並押在警備部,以“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罪被判處死刑。因證據不足沒有批准執行,一直關押到日本無條件投降後的1946年初,以政治犯被釋放出來,輾轉回到陜西長安縣老家。
      趙希仲回到老家後,國民黨“中統”把他當作中共黨員看待,打算逮捕他。趙聞風後逃到甘岷縣,慘淡耕種土地,做小本買賣過日,直到中共建政,他才返回老家。
      1950年,趙希仲隱瞞叛變歷史,由中共西安市委書記趙伯平介紹,再次“參加革命”,由中共西北分局統戰部送到陝西高陵縣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1951年調到甘肅蘭州西北新華公司任副經理。新華公司改為農具製造廠後,改任秘書科秘書。經過1956年的肅反運動,趙希仲的叛黨、叛變問題初步暴露,他被撤銷職務,監督勞動。
      1968年8月的一天深夜,趙希仲跑到黃河邊上,跳河自殺。

文﹕王炳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