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會計師的成長之路
( 2012-08-24 )



安永會計師公司在加拿大辦公樓。

會計、地產經紀、保險經紀被並稱為華人最愛做的三大行業。很多技術移民來加拿大後,讀了會計課程,或是考了CA、CGA、CMA這類專業證書,進入了會計行業。有些人安安分分做公司內的日常會計業務,有些進入專業會計師事務所,還有的成為了公司的合伙人。記者採訪了幾位會計師,請他們講述了自己的入行和成長經歷。
圖文:記者董清霞

      有人說,印度人幾乎壟斷了出租車和建築行業,華人可以說在逐漸壟斷會計行業。一位華裔會計師說,溫哥華現在一些大公司的會計幾乎全是華人,有的是來自中港臺的移民,還有一些是土生的。華人做事踏實、值得信任,又比較安分,很適合這個行業。


      英語是必須學好的
      記者採訪的會計師普遍認為,要想在職業上有進步,英語是必須學好的。如果只想做初級會計工作,對英語的要求不高。但想升職,一定要有好的交流能力。會計師張女士說,她為了提高英語,只看英文電視,開車時也只聽英語新聞,有意識地多與西人同事聊天,慢慢地就說順了。為了把英文說好,Jane還專門去參加了Toast masters講演培訓,進步很大。


      加拿大也講人際關係
      會計師雖然與數字打交道,但數字是為人服務的,做到一定程度,與人打交道的份量就越來越重了。在一家大公司做合伙人的朱女士說,在公司內部與同事的交往很重要。在中國辦事需要講關系,在加拿大也是一樣。在公司裏做很多項目,都需要不同部門同事的合作,如果跟同事不熟,等真有事去找他,事情就做得慢一些。如果平時就有些交往,辦事時溝通就更暢順了。她建議不要因為語言障礙只跟華人同事交往,要有意識地多跟白人同事交流。跟西人同事一對一交談,這樣就可以談你想談的話題。如果跟一幫人出去,也不要擔心自己一句話都插不上嘴,跟他們在一起就是參與。遇到這種場合要自信,不能擔心自己交流不好就躲開。


      同是會計功能不同
      在加拿大做會計,不同行業有不同的特點。比如礦業、高科技行業、製造業都有不同的特點,小公司、中型公司、大公司的業務也很不一樣。
      會計師做的可不只是付支票、記賬。付款、收款、記總帳那都是傳統意義上的工作,另外還有報表會計(Financial Reporting)、財務會計(Treasury)、財務分析預測(Financial Analyst )、成本會計(Cost Accounting)、稅務會計(Tax Accounting)這些更專業的會計。小公司的會計,需要有一腳踢的全面能力,大公司的會計,更要求是某方面的專才。現在但凡有點規模的公司,都是一些控股公司,或子母公司,就要涉及稅務規劃,這樣稅務經理就越來越受重視。財務會計,嚴格意義上是金融領域的,聽來像高級出納,但是把外幣、投資、銀行關係、預算加在一起,就需要動動腦筋了。
      自我升值 從CFO到自己當老闆Jane(岳昭)在中國時就是國內第一批註冊會計師(CGA),曾在中國的大型機構做過CFO(首席財務官)。移民加拿大後,她從會計師、高級會計師、CFO助理,做到CFO。現在,她開了自己的公司成為老闆,為國內公司提供財務顧問服務。現在,國內有些公司想在北美收購企業、擴展業務並順帶辦理企業家移民,但對這邊的情況不瞭解,Jane就利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和資源,幫他們達成目標。目前,她公司的業務側重在傳統行業和新能源方面。


      有實力才有自信
      在新移民們還為找到專業工作和保住專業工作而奮鬥時,Jane早就超出了這個層次。幾年前做會計師的時候,她就跟自己公司的主管說:“如果沒有升職加薪的機會,我就打算離開了,因為我超出職位要求了(Over Qualified)。”
      她這麼自信,是因為相信自己非常有實力。在中國,她是第一批註冊會計師,她還作為留學生,在UBC攻讀了碩士學位。移民之前,曾在中國的大型機構做過CFO(首席財務官)。來加拿大後,她經過一段時間的周折,找到了一間西人公司的會計師工作。一般新來的人總會遇到下馬威,公司將難做的,別人不願做的工作交給她做。
      Jane告訴《加拿大都市報》記者,剛來加拿大時,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生產企業做會計,負責的是初級的應付賬款。得到這份工作她很開心,因為在國內雖然做了很多年的會計,但一直希望補上成本會計的“課”,所以她沒計較報酬多少,也沒管這個工作是合同工(Contract),就很高興地上班了。
      那時她是新移民,又是新員工,英語說得磕磕巴巴的,一位剛大學畢業不久的年輕西人女同事就小看她,認為她業務不行,把她指使來指使去。Jane對自己的業務能力有自信,就沒有跟她計較。
      她所在部門最有壓力的時候,是關帳後出報告的幾天,過去是一個環節等一個環節,要三天時間才能出報告,Jane在財務報告上花了很多心思,對流程進行了整理分析和改進,自動化一部分,流程化一部分,這樣效率提高了,只需要一天時間報告就可以出來了。不到半年,她就被轉成全職工作了,工資還提高了30%。911後經濟危機,公司裁員,部門裁得只剩下她和上司了。在工作中,“做人要寬容,做事要認真”是她的體會。
      後來Jane升到高級會計師,做了一段時間,覺得工作沒有挑戰性,希望能夠升職加薪。她跟公司的總經理探討這個問題,總經理告訴她,公司正在並購,恐怕沒有這樣的機會。她就開始在網上尋找合適的工作機會。不久,就被另一家更大的公司錄用,做財務總監助理,那家公司是上市公司,她學到了不少新東西。後來,經過朋友介紹,她又跳到一家上市公司做CFO。
      “實力最重要。”在大家強調找工作技巧時,她覺得最關鍵的是提高自己的實力,企業都是很實際的,你能對公司作出什麼貢獻,是公司是否用你的關鍵。
     

      發現弱項要及時彌補
      她專業能力強,也不安於現狀,所以不斷尋找新機會,使自己的才能得到發揮。她有一個特點,發現自己有什麼弱項就如鯁在喉,非提高自己不可。比如,剛在西人公司工作時,她的英語所以在工作上夠用,但交流還不是很順暢。有一次,一位土生的華人同事批評她的工作,明明是她對的,但一時反應不過來怎麼說,只好不吭聲,英語不好在職場上常會吃這種啞巴虧。為了提高英語,她參加了Toast master(一種當地人提高在公眾場合講演能力的活動),提高很大,慢慢地就不怕講英語了。她還參加了商業英語的寫作班,也對她的英語程度有好的影響。
     

      追求平衡健康的生活
      Jane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在事業上不斷進取,她與先生還有兩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她一直努力地平衡工作和事業的關系。
      為了更好地照顧兩個孩子,她曾經嘗試過做全職媽媽。慢慢地,她悟出了一個道理,好媽媽並不一定是全職媽媽,全職在家的媽媽不一定是稱職媽媽。做個好媽媽,關鍵是用心跟孩子相處,不一定要放棄職業和事業。她說:“如果媽媽整天在家,與孩子卻缺乏有質量的交流,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不能充分地支持孩子,也不能算是好媽媽。我認為,只是簡單地為孩子準備衣服和好吃的,並不意味着稱職。孩子做功課,並不需要一直陪着。學會1加1等於2需要多少時間?都是很簡單的東西。”
      她認為帶孩子就像工作一樣,要尋找有效的方法。比如,每天有沒有5分鐘時間聽孩子講話?相信每個媽媽都有這個時間,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今年暑假,她帶孩子回中國,可以兼顧事業和家庭,一是可以多跟中國的企業交流,二是可以使孩子們更加瞭解祖國。
      在職場進取的同時,她還花很多精力投入社會活動。她是加中會計師協會的會長,這個協會旨在提高中加兩國專業會計師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會員的職業發展,幫助會員瞭解中加兩國的會計、審計、稅務和金融體系。
      他們每年都舉辦大型講座活動,為了籌備活動,Jane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方方面面的人士聯系,她樂此不疲,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也讓她學到了東西,有所成長。

      職場進步 95%靠努力
      Grace在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做審計高級經理,她在國內高中畢業就來加拿大留學了,先是在卑詩內陸城市甘碌市學了一年半英語,然後到SFU讀大學,學的是工商管理會計,之後在一家小公司實習了20個月。2001年畢業後學習了CA課程。
      她說,如果考會計師,需要在中型會計師事務所找到工作,取得經驗,才可以考;考CA在CA公司工作30個月,才能夠被CA考試機構接納為學生。要參加六七個小考,一個大考,通過之後,才能拿到CA證書。她在2005年1月拿到CA證書,用了3年多時間。她職場進步速度很快,進入現在工作的這家大公司時,就直接做高級審計師,三年後升為經理,四年後,也就是去年,升為高級經理。
      回顧職場經歷,她覺得努力是最重要的,95%靠努力,5%靠運氣;第二,工作量大時要有好心態,做好自己在做的每一項工作,為自己的工作而自豪;第三,找一個好的導師,經常與他交流。大公司會為員工配導師,員工也可以自己找導師。Grace感到,導師對她幫助很大,可以更好地抓住重點;第四,有時候失敗也是必要的經驗,要有好的態度。有些東西是自己不能掌控的,比如環境。但她認為可以通過努力提高英語,英語一定要好。
      Grace在美國留學時,同學來自各個族裔,她不是紮在中國留學生堆裏說中文,而是跟不同族裔的同學多交往,在聊天的過程中,視野開闊了,對不同的文化瞭解也多了。畢業後,她在中型公司工作過,在那裏她有意識地進一步瞭解西人的文化。她現在工作的這家大公司,同事素質高,透明公正,憑本事吃飯。在這裏工作,專業能力要好,也必須努力工作。工作量大,需要捨得投入時間,犧牲一些個人時間。
      她喜歡這個公司的文化,上下級打交道,也是互相尊重,採用公平的方法。對下級,她也是採取有效的領導方式,讓他們工作有興趣,願意付出,願意為公司做貢獻。
      她覺得領導技巧也很重要,遇事會與下級商量,但也要讓他們知道是誰說了算。
      她工作的公司,客戶大多數是本地西人,與中國人的文化背景不同,如果不能跟他們打好交道,工作就做不下去了。在這樣的環境下,一是自己要做轉變,多與西人打交道,融入本地文化。在交流的過程中,就培養了感覺,知道客戶需要什麼;二是要找與自己文化背景相同的客戶,因為在與華人客戶溝通上,她比西人同事更有優勢。
      文字能力也很重要。Grace曾被卑詩省政府借去工作一年,做審計工作,需要寫很長篇幅的書面報告。留學時培養的嚴謹、邏輯性強的文字能力這時就派上了用場。
      工作量大,很辛苦,但Grace喜歡這份工作,做得很開心。她說,同事、客戶素質好,跟他們合作,可以學到很多新東西。老闆是她的榜樣(Role Model),她覺得跟他合作很幸運。

      流動性高 留下的都是精英
      Jenny是湖北人,在世界四大會計師行之一的大公司做稅務高級經理。她在國內讀的大學,美國讀的碩士,學的是商業稅務。她剛進入這家公司時,是在美國洛杉磯的分公司,從普通會計(Associate)做起,兩年後,也就是1999年,調到溫哥華,然後就長期留在這家公司了。2001年,她被升為高級職員,2004年升為經理,2008年升為高級經理。在他們這種公司,員工需要不斷進步,不升職就可能會出局了。做到較長的資歷後,公司會有人問你對未來發展的選擇,是想做永久的高級經理,還是做公司的合伙人(Partner)?如果做永久的高級經理,需要特別的專業能力;公司的每個部門都有管理的合伙人,這也是在公司做到一定地位後的一條出路。
      他們公司流動性很高,留下來的人都是精英。她所在的稅務部門,留下的80%至90%,算是穩定性高的。稅務會計一般是從學校直接招的。公司要的是全才,包括專業能力、人際關系、靈活性、領導能力等。
      Jenny說,與時俱進也很重要,現在的工作,與5年前不一樣,領導70後、80後,與領導90後不一樣,怎麼激勵他們,是需要動腦筋的事情。在他們公司,稅務也分不同的部門,如技術、高科技、國際稅務等,新員工到公司,先是到不同的部門試一下,看看自己願意到哪個部門,所以人員流動性大。以前對員工是單線領導,現在是多條線交叉領導。一個項目4個人,領導與員工一起討論。新員工也有發言權,現在的年輕人很喜歡發言。
      她覺得很幸運生活在這個國際化的時代,玻璃天花板正在被打破。雖然CEO、CFO多是西人男士,但女士、少數族裔慢慢多起來了,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她說,玻璃天花板這個概念最早是由西方社會的女士提出來的,反對對婦女的歧視。現在,時代不一樣了,婦女已普遍地進入了社會,天花板已被打破。
      作為少數族裔的女士,她覺得學好英語很重要,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她看英文報紙,瞭解社會,也不斷學習英語。
      亞洲人一般比較害羞,內向,不願意惹事,她覺得要主動溝通,顯示自己的自信。
      書面文字能力對工作也很重要,要寫很長的報告,她寫過最長的報告有40到50頁。開始時覺得痛苦,慢慢就比較自如了。
      工作十幾年了,她一直不停地學習新東西,工作辛苦,有時週末都需要把一些工作帶回家,但她喜歡這種忙碌而充實的生活,在這份工作中得到了滿足感和成就感。

      會計行業 供大于求
      有很多會計師,熱愛自己的職業,也走在上升的通道上,把工作當成了事業,經常加班加點也無怨無悔。Lilian對這份工作雖然不是很喜歡,陰差陽錯入了行,但也一直做下去了。她曾經在會計師事務所干過,不喜歡那種工作量太大,整天加班加點的狀態,就到企業做會計了。
      她說:“我不想下班還要工作。”會計職業對于她來說,只是一個職業,一種謀生手段,沒什么意思。她現在上班時間是朝九晚五,只有在公司最忙碌時需要加班。
      她說,在會計師事務所是可以學到東西,能提高專業知識,但企業會計輕松很多。一般人從事務所轉到企業后,就不會想再回去了。
      她是留學讀MBA來加拿大的,因為轉學生簽證的原因,又去學了一年會計,就按會計找工作了。入行后,按部就班地考了CMA證書,就一直在這個行業干下來了。
      她說,中國人覺得算術不難,有些新移民為了找一份坐辦公室的工作,就去學會計了。會計入門的門檻不高,上手不難,就有大量的華人涌入這個行業。現在,因為學會計的人太多,就連入門會計的職位都不容易找了。前一陣子,他們部門需要一個入門的會計,很多人爭這份工作。她所在的一家西人企業,會計部門一共6人,其中4位是華人。她過去工作過的一家公司,會計部80%的員工也是華人。
      會計行業也沒有人們想象的收入那么高。如果做入賬收賬的入門會計,工作辛苦,收入不高。即使是她有了GMA證書,也有了多年經驗,在企業做會計的年收入是6萬元。

      會計牌沒過去值錢了
      八九年前,當Lilian剛找到第一份會計工作的時候,有證書的都是領導,當時的Controller拿的就是GMA證書,經理也是這個證書。現在她的同事個個都有證書,就連合同工都有證書。
      她根據自己的專業和背景,選擇了GMA,花了兩三年時間考證,那時周末也得學習,或者去圖書館做模擬題。考會計師的過程設計得一般都需要兩三年,沒有快速的方法。也有一些人把時間拖得很長,她就有一位朋友,邊工作邊考,中間還生孩子,停了幾年,從頭到尾,10年才把證書考下來。
      考了證書有什么好處?Lilian說,會計證可以說是入行的通行證,就像中醫要持牌上崗,客戶找你有信任感。其實,有證的人,有新考的,有很多年的,經驗不一樣。
      Lilian并不喜歡這份工作,對收入也不滿意。她說:“沒有前景。”在企業里,升職的機會太少了,有些會計部門設一個管理者,Controller,有些公司有CFO,有些公司不設。財務經理也是有的公司有,有的公司不設。不同的公司機構設置不一樣,管理層的位置很少。如果說升職,在會計師事務所的機會就比較多,但她不想工作得那么累了。

      雇主要看行業經驗
      會計師祝女士說,在加拿大找過工作的人,都知道雇主不光愛加拿大本地經驗,還要行業經驗,所以一旦第一、二份工找到了,後面大體就定了你的行業了。
      市面上招會計的有冶煉、製造業、非營利、高科技、房地產、旅館、銀行等。 都是會計,學過的都說沒有本質的不同,可是雇主都願意招個熟手,來了就用。
      製造業雇主就關心庫存核算(Inventory),牽涉到成本核算、大量資料process、Excel表格的熟練運用不用說,要是有較強的資料庫經驗,雇主會開心很多。冶煉,是比較特殊一些的會計行業,做法和大多數都不同,卡爾加里就專門有培訓的課程,幾個月課程下來工作就很好找了。據說排隊等待工作的時間比較長。還有多數冶煉公司是上市公司,所以寫報告的技能是要求的一部分。當然了,要求高,薪酬也會較高。
      祝女士說,高科技行業其實和其他行業沒太大不同,要說有些特別的就是研發費用和收入什麼時間入賬,什麼時候算成本,什麼時候資本化,合同進入什麼階段該計收入,對應成本多少。其實都是學會計時的一個章節,學CGA那麼久有時也就用上那麼一兩章的內容。就看你怎麼根據過去的經歷,說服雇主你適應起來很容易就行了。對雇主來說,應付日常工作應該是最基本的。

 



           



Jane在會計師行業工作了很多年。

幾位華裔會計師在交談。

畢馬威辦公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