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北極馴鹿:聖潔的象征
( 2012-08-10 )



人類的祖先把鹿視為聖潔的象征。

在加拿大,每逢聖誕節,人們看到的最多的圖片和電視畫面就是聖誕老人趕着馴鹿拉車,給小朋友們送禮物。馴鹿在歐美是珍貴的動物,是聖潔的象征。

      馴鹿的中文名字有點名不副實,因為馴鹿實際上并不是人工馴養出來的。英文 Caribou是指分佈於北美的野生馴鹿,而把分佈在北歐,經過拉普人管理和馴養的馴鹿叫做Reindeer。馴鹿的個頭比較大,雌鹿的體重可達 150多公斤,雄性稍小,為90公斤左右。雄雌都生有一對樹枝狀的犄角,幅寬可達1.8米,且每年更換一次,舊的剛剛脫落,新的就開始生長。


      馴鹿給聖誕老人拉車
      就歷史而言,鹿類與人類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大約在 200多萬年以前,地質上稱之為更新世後期,分佈在歐亞大陸上的馴鹿曾是人類主要的食物之一。那時的人類主要依靠捕食馴鹿吸取營養,維持了大約有幾千年。所以,人類的祖先總是把鹿視為聖潔的象征,賦予了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傳說。西方也是如此,他們讓鹿給聖誕老人拉車,給孩子們送禮物。
      馴鹿為珍貴動物,茸、肉、皮、乳均可利用。中國黑龍江省的鄂溫克族用它作交通運輸工具。


      每年一次大遷移
      馴鹿最驚人的舉動,就是每年一次長達數百公里的大遷移,也是遇山翻山,逢水涉水,勇往直前,前仆後繼。但與旅鼠不同的是,馴鹿的遷移不是集體去自殺,而是一種充滿理性的長途旅行。春天一到,它們便離開賴以越冬的亞北極森林和草原,沿着幾百年不變的既定路線往北進發。總是由雌鹿打頭,雄鹿緊隨其後,浩浩蕩蕩,長驅直入,日夜兼程,邊走邊吃,沿途脫掉厚厚的冬裝,而生長出新的薄薄的長毛。脫掉的絨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天然的路標。就這樣年復一年,不知已經走了多少個世紀。它們總是勻速前進,只有遇到狼群的驚擾或獵人的追趕,才會來一陣猛跑,發出驚天動地的巨響,揚起滿天的塵土,打破草原的寧靜,在本來沉寂無聲的北極大地上展開一場生命的角逐。


      小鹿生下來一周跑速如父母
      幼小的馴鹿生長速度之快是任何動物也無法比擬的,母鹿在冬季受孕,在春季的遷移途中產仔。幼仔產下兩三天即可跟着母鹿一起趕路,一個星期之後,它們就能像父母一樣跑得飛快,時速可達每小時48公里。
      對世世代代生活在北極的愛斯基摩人來說,馴鹿是他們極其重要的物質來源。肉是上好的食品,跟牛肉的味道差不多。皮是縫製衣服、製作帳篷和皮船的重要材料。骨頭則可做成刀子、掛鉤、標槍尖和雪橇架等,還可以雕刻成工藝品。



馴鹿每年一次大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