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撼贏歐美 獲贈13億港元中國珍品 李立偉:M+勢成亞洲藝術核心
( 2012-08-06 )



岳敏君(Yue Minjun) 《La Liberte Guidant le Peuple》  1995 岳敏君以哈哈笑的自畫像聞名,是當代著名藝術家。作品以群體的自畫像組成,色彩鮮艷。

預計2017年在香港落成的視覺藝術博物館M+,最近獲贈一批價值13億元(港幣,下同),共計1463件的中國當代藝術珍藏作為永久館藏。這些珍藏是1979年至2009年間的作品,是中國藝術史的里程碑。M+行政總監李立偉(Lars Nittve)希望把M+打造成一個屬於香港獨一無二的博物館,從而成為亞洲藝術核心。

      香港獲贈估價達13億元的藝術珍品,再以1.77億購入47件作品,這一千多件的珍藏大多是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包括曾梵志、艾未未、張培力、岳敏君等,它們見證着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歷程。很多早期的作品已經失傳,只能在這批珍藏中窺探歷史。捐贈者是世界著名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烏利.希克(Uli Sigg),來自瑞士。美國和歐洲的一些大型博物館都曾聯繫過他,希望能爭取獲贈這批珍藏,最後他選擇了香港的M+。


      歐美名館爭破頭
      M+行政總監李立偉十分感謝希克的決定,相信他是經過深思熟慮的。“M+博物館還未落成,我知道不只亞洲,連美國、歐洲一些很有規模的博物館都聯繫過希克,希望得到這批收藏品。最後他選擇了香港,因為他最大的希望就是這批珍品可以回到中國。希克熱愛中國藝術,也認定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而且現在有很多內地人會來香港旅遊,都可以欣賞到這些作品。加上他很信任M+的計劃、香港政府的承諾以及香港這個地方。”李立偉說。


      失傳作品無價寶
      李立偉覺得這批藝術品中最珍貴的是一些早期的畫作,例如一幅王克平1979年的作品和張培力1987年的畫作。“中國當代很多較早期的作品已經失傳。可能藝術家還沒出名,很多作品就被破壞和銷毀了,現在連拍賣市場中都難得一見。”李立偉不是要打造一個中國藝術的歷史博物館,他最先由搜羅香港的作品,推及中國作品,再向亞洲出發,然後便是歐洲的作品。“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歷史,M+不會是一個只為遊客設立的博物館,而是讓香港人看到香港具有創意的地方,是獨一無二的。”
      談到13億這個數字,李立偉一笑置之,他知道近年藝術界炒作盛行。李立偉清楚這批藏品極為罕有,短期內一定會升值,但這些藝術品會永久放在博物館並不會賣。

      張曉剛(Zhang Xiaogang)
      《Bloodline Series》  1998
      張曉剛這幅血緣系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捕捉了文革時代的中國在親情上的創傷。畫中主角的臉上都有傷痛的表情,表面是有關家庭的創傷,背後訴說的卻是一個國家的血與淚。

      劉野(Liu Ye)
      《Silence of the Sea》  1995
      劉野屬近年最紅的中國畫家之一,其作品多次在拍賣會中以天價成交。劉野的作品中,經常見到樣子可愛的主角,跟他本人有點相似。畫中的主角總是快樂的,卻帶點憂鬱感覺。

      曾梵志(Zeng Fanzhi)Rainbow》  1996
      曾梵志以面具系列聞名於國際藝壇,這幅作品中的彩虹帶點玩味性質,配合畫中人物的笑容,充滿嘲諷意味。

      他覺得中國藝術品的炒作,讓香港人對藝術產生興趣。“香港的確是亞洲的藝術市場中心,但很多人都說香港人不懂欣賞藝術。往好處想,藝術品的炒作似乎引發了香港人對藝術的好奇心。2012年,香港國際藝術展舉行的三天內竟有7萬人入場參觀,較有文化氣息的法國和英國都未必有這個入場數字。香港人就是這樣充滿好奇心,看得多、學得多自然也就有興趣了。”

      張培力(Zhang Peili)
      《X?Series:No 4(Gloves)》  1987
      張培力1957年出生於杭州,由最初畫油畫,到現在製作錄像藝術作品,當中的歷程可以從他的舊作品中開始瞭解。

      孫原、彭禹(Sun Yuan & Peng Yu)
《Old People's Home》  2007
兩位中國當代重要的藝術家組合,由2000年開始,以富有爭議性的作品和與觀眾互動的裝置聞名,喜歡探索生命和人類生存的矛盾性。

      方力鈞(Fang Lijun)
      《Untitles》  1995
      方力鈞是中國“後89美術新潮”的重要代表,以1998年以來創造的“光頭”形式為標誌,透視當代人的人文和心理感覺,這幅作品便屬於這個時間的作品。

      耿建翌(Geng Jianyi)
      《Second State》  1987
      他是中國當代重要的藝術家,屬於1980年代的開拓精神藝術家之一,參與過很多國際藝術展。他一直探索着如何表達自己的體驗,有着超出本身的價值和衝擊。

      余友涵(Yu Youhan)
      《Chairman Mao in Discussion with the Peasants of Shaoshan》  1999
      他是中國85美術新潮以及1990年代政治普普藝術的代表人物,喜歡以毛澤東為主題,用鮮艷的色彩和簇擁的花朵表達對中國大半個世紀文化史的看法。

      林天苗(Lin Tianmiao)
      《Braiding》  1998
      他是中國目前最知名的裝置藝術家,以布、線繩等不同材料組合成巨大的裝置作品。'

      著名收藏家
      烏利.希克(Uli Sigg)是國際知名的藝術品收藏家,其中國當代藝術收藏被譽為規模最大、種類最齊全和最重要的收藏。收藏中包括1970年代至21世紀的作品,見證着中國當代藝術史。希克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就已經發現無論在中國還是海外,甚至任何機構,都沒有人有系統化地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品。於是他開始有系統地收藏和記錄中國藝術,建立起了一個私人的檔案,充分反映了中國藝術家的創作歷程,當中結集了不同派系和創作媒介的作品,絕對獨一無二。在過去33年裏,這些藝術品讓希克認識了無數中國藝術家,對他來說是一段難忘的經歷。
      希克現為紐約現代美術館國際委員,也是李立偉創館的倫敦泰特美術館國際咨詢委員會成員,在國際藝壇上舉足輕重。在收藏中國藝術品方面希克更是公認的專家,他認為從藝術品當中可以充分瞭解中國文化。

      名家雲集
      M+獲贈的1463件藝術品來自1990至2000年期間,主要作品來自310位藝術家,包括艾未未、丁乙、方力鈞、耿建翌、劉煒、王廣義、岳敏君、曾梵志和張曉剛等,還有兩位香港藝術家李傑和白雙全的作品。
      當中的收藏不只是畫作,還有裝置藝術。
      M+還以1.77億元購買了希克的47件作品,包括中國最早成立的當代藝術團體無名畫會及知名前衛藝術團體星星畫會的作品。這批藝術品也包括着重展覽歷史的作品,比如耿建翌的《第二狀態》。           



張培力(Zhang Peili)

孫原、彭禹(Sun Yuan & Peng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