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清代 “小四王”的繪畫
( 2012-08-06 )



王愫的山水圖,現由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網上圖片

      在清代繪畫中,山水畫非常興盛,其中以清初山水畫家王時敏、王鑒、王翬、王原祁為代表的“四王”,從理論到創作實踐都對山水畫壇有很大的影響。
      鑒於“四王”取得的巨大成就,跟隨“四王”學畫的人很多,尤其是康熙至乾隆年間,追隨虞山、婁東畫派的門生弟子不下百人,其中王昱、王愫、王玖、王宸四人承“四王”傳統,頗有建樹,為區別於“四王”,後人稱此四人為“小四王”。
      王昱所作《山水屏》十二開畫冊為其成熟期的代表作,其《春山曉秀圖》深得黃公望峰巒渾厚、草木華滋的筆韻,圖中有吳湖帆題跋,董文悟題字。以淺絳色繪崇山積翠,白雲環繞,岩壑林木蔥鬱,山下溪水蜿蜒,山村幽靜的茅舍,掩映在青山林木之間。《秋山蕭寺圖》,畫秋山古寺,楓丹白雲,平溪飛瀑,山莊掩映,小橋人家。
      王玖的繪畫摹古功力深厚。少年時,師從王翬的門生黃鼎,臨摹古人名跡,以“元四家”為基礎,山水多畫重巒峭壁,渴皺淡染。後來全面繼承了王翬的繪畫特色,畫作富有王翬構景的新奇真實感,但又不同於王翬的筆墨神韻。山水構圖平遠,筆墨清潤蒼勁,善用枯筆,所畫修竹、幽蘭、枯木、泉石多呈脫靈之象,險峻奇峭,清逸古雅。
      王玖的《溪山蕭寺圖》題曰:“修竹叢中屋幾間,橋頭流水屋頭山。瑤琴古調憑誰訴,江上扁舟人未還。”王玖喜歡以詩畫會友,每與友人聚會,吟詩賦詞,推杯問盞,開懷酣飲。
      王愫往往用繪畫洗滌心中的孤悶、煩惱,直抒胸臆,大有“王君潑墨如飛泉,三十六峰雲氣湧”的精神境界。這種寄情山林複歸於樸的心態漸成風氣,成為清乾隆時期文人畫家們的修養、學識、養身之道。王愫每作畫必自題詩,或者以書入畫,著有《林屋詩余》。
      王愫構圖學馬遠,取坡石一隅,山巒一角,沙灘一片,表現天際浩渺的遼闊,把太湖兩岸的秀麗風光描寫得惟妙惟肖。看王愫的繪畫可以感受到一種肅穆幽靜,令你仿佛站在洞庭湖岸,仿佛聆聽到風吹蘆葦的沙沙聲響。
      王宸精於書法,書學唐人褚遂良,下筆遒勁秀逸。山水承襲元四家,深得黃公望的畫法,枯毫重墨。同時承家學王時敏、王原祁畫風。王宸作《琵琶行圖並自書詩》是以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行》為題材的作品。深秋傍晚湖岸送客,湖水粼粼,湖邊船內二人對坐,聞聽水上的琵琶聲。
      作者:任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