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雲湧吉祥 風吹和順”
( 2012-08-03 )



遊客在和順古鎮的石橋上遊覽。新華社資料圖片

雲南和順,這座號稱和諧、順勢的古鎮,暫時還沒有因為拍攝了《北京愛情故事》而遊客湧動,仍然慢悠悠地過着它自己的節奏,該洗衣的洗衣,該思考的思考,雨後的和順,空氣甜美,帶點荷葉的甘香,飄逸着哲學氣息的芳香。和順鄉古名陽溫登村,因有三合河順鄉流過,故名為“和(河)順”。也取古語“雲湧吉祥,風吹 
和順”之意。

      這裏有傳統民居1000多座,其中清代民居有100多棟,堪稱經典之作,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的活化石;這裏可以領略到徽派建築粉牆黛瓦的神韻,可以欣賞到江南古鎮小橋流水的倩影,也可以尋覓到西方建築、南亞建築的元素。
      寸氏宗祠的南亞風格大門、艾思奇故居的歐式窗戶、“彎樓子”民居的英國鐵藝,都與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這樣的雲南古民居珠聯璧合地融為一體。七大寺廟,佛、道、儒共存。這裏所有的道路、牆基院落都用火山石鑲砌而成,古樸典雅。
      600年歷史薈萃了大量詩詞、牌匾、對聯、著作,豐厚的文化積澱,養育了哲學家艾思奇、緬甸四朝國師尹蓉、翡翠大王張寶庭、華僑領袖寸如東等一批又一批名商鴻儒和英才人傑。從古至今和順民風謙恭禮讓,古樸儒雅,地方風味飲食“三滴水”、“頭腦”更是堪稱一絕。
      歷經多少滄桑巨變,和順人以自己超常的智慧使古建築和文物奇跡般地保存了下來。改革開放後,和順以文化為靈魂,以保護為基礎,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豐厚文化底蘊、優美的田園風光開展文化旅遊,一躍成為雲南著名的旅遊聖地,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子,是雲南省最為重要的文化生態村示範點。
      在小巷裏行走,在小巷裏尋覓。風雨迷蒙時,小巷很黑很長,似乎沒有盡頭;太陽下,陽光在小巷灑下斑駁的光點,閃閃爍爍,神秘而奇幻。巷道兩旁的大閭門,灰黑灰黑的;厚厚的牆體,也是灰黑灰黑的。只覺得那門那牆,就像一部厚重的大書在面前打開。一頁歷史,一頁風雨,頁頁都寫得凝重而漫長。和順僑鄉600年,600年的風雨在每一條巷道的每一塊石板、每一片青瓦、每一垛灰牆上,都刻下了深深的印痕。
      石板路上時隱時現馬蹄印,不遠處,又傳來了嗒嗒的馬蹄聲。和順僑商的馬幫從這裏走出,和順人的血雨淚河從這裏流過。“大姐回家淚汪汪,愁眉苦臉訴爹娘,有女莫嫁和順鄉,十年守寡半月雙。”
      和順因生活所迫背井離鄉的人實在太多了。如今和順人口還不足6000人,而海外的和順華僑就達到7000多人,可謂家家有人在海外,人人都是僑屬僑眷。在海外掙了點錢的和順人,難忘故里情,便在湖畔溪旁,修建了一座座可遮風擋雨的洗衣亭,站在任何一條巷口,幾乎都可以望見這些小亭子。睹物思人,亭裏擣衣聲,悠悠親人情。
      過去,和順還有一座座貞節牌坊,然而,“冰清玉潔”透出的清冷之光與那些洗衣亭並不和諧。當年和順的寡婦多,正如在《陽溫敦小引》中唱的:“枕邊上,訴不盡,珠淚常流……”就是她們的人生寫照。
      行走在和順幽深的巷道,尋覓小巷人家的故事。這裏面不僅有淒苦,也有悲壯和輝煌,以及一種境界和魅力。
      自明清以來,在600多年的風雨歷程中,那些走夷方的和順人,以他們的勤勞和血汗,以他們的聰明和才智,以他們誠信的德行,在緬甸、泰國、澳洲、加拿大、美、英等國,樹起了和順人亦商亦儒的形象。
      曾在和順砍柴割馬草為生的尹其順,在14歲時步行7天到緬甸八莫,他節衣縮食,勤勞創業,從做小生意開始,成為一代富商,他富而仁厚,誠信待人,賑濟貧苦民眾,被海內外人士稱之為割馬草出身的仁義富商……和順小巷深,和順小巷的故事多,只要坐在小巷的月台聽老人擺古,便有一種要走進小巷尋覓的渴望。

      最大鄉村圖書館 “人生第二課堂”
      和順圖書館是中國最大的鄉村圖書館(圖),也是當地人的“人生第二課堂”,幾乎每一位和順人都在此圖書館裏享受過圖書的智慧和樂趣。
      80多年前,和順僑商寸以莊、賈鑄生為了把當時傳播新思想的“讀書報社”發展成為向更多人傳播科學文化新知識的圖書館,便自費到緬甸向僑商募捐,得到了寸海亭、張寶廷、尹玉山、李玉山等大批僑商的支持,很快籌集了大量經費和圖書,終於在1928年建成了邊地僑鄉的和順圖書館,先後由讀書報社社長李仁傑、艾思奇兄李莊生、著名教育家寸樹聲任社長。
      此後,圖書館辦得生機勃勃,不僅藏書、借閱書報,而且還通過收音機播發新聞,創辦了《三日新聞》油印報,成為騰沖最早的報紙。抗日戰爭時期,為把重大新聞傳播到民眾之中,改三日刊為日刊,為宣傳抗日救國作出貢獻。
      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和順圖書館至今仍有藏書7萬多冊,並珍藏有許多孤本、善本和地方文獻,如《二十四史》、《武英殿聚珍叢書》、《雲南通志》、《續藏經》、《四庫全書》、《萬有文庫》、《永昌府文征》、《華僑寶鑒》等,成為中國鄉村圖書館的一大奇觀。
      為此,許多專家、學者、政治家都為和順圖書館題詞贈匾。其中有胡適先生題寫的橫匾“和順圖書館”,有中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廖承志題寫的館名“和順圖書館”,有著名數學家熊慶來題贈的“民智泉源”等。
      和順圖書館的知識之光,照亮了和順幽深的小巷,也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和順人的心靈。它締造了和順怡然自得的謙謙君子風範,它在優化鄉風和哺育人才方面貢獻卓著,名揚四海。淙淙淌過的溪水,流不盡邊地古鎮的儒雅傳奇。

      陷河
      是以生物多樣性為特征的濕地。因其人行其中極易陷入,被和順人形象地稱為陷河。和順陷河水草豐茂,野鴨水鳥嬉戲其間。泛舟其中,田園野趣,令人沉醉。和順遊子有詞雲“家鄉好,最好陷河頭,綠柳叢中穿紫燕,紅蓮塘畔臥青牛,結伴泛孤舟。”

      龍潭
      和順龍潭為地下湧泉形成,潭方數十畝,碧波盪漾,水體澄澈,遊魚可數,潭周邊以精美石欄飾之,潭中石亭翼然,潭畔古木蒼天。元龍古閣臨潭而建,閣身倒映潭中,如詩如畫,為和順僑鄉一勝景。傳說古時和順有龍為患。和順先民修潭敬龍,因此風調雨順。

      雙虹橋
      和順村頭小河繞村而過,兩座石拱橋跨河而建,形似雙虹臥波,故名雙虹橋,據傳建于清道光年間。兩橋造型精美,橋畔綠柳成蔭、紅蓮映日,村婦擣衣之聲不絕;橋下群鴨戲水,魚翔淺底,一派高原水鄉的恬美風光。

      洗衣亭
      繼續沿着小河和荷塘走,每隔一段會有一個古樸典雅的小亭子,在水邊矗立,村婦在小亭子裏洗衣,這是中國獨有的洗衣亭(下圖),在和順有六座。洗衣亭可以洗衣,納涼,也可以遙望遠方,寄託相思。和順男人亦儒亦商亦農亦走四方,為了讓家中的女人在洗衣時不被風吹日曬,就建了這樣的亭子(建于清道光年間)。這是遠走他鄉的和順男人對自己女人最平易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