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治不孕不育 排期長達半年
( 2012-08-03 )



一對試管嬰兒雙胞胎。香港中通社

在人們正在就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是否合理展開討論之際,網上廣泛轉載的一則新聞,令這場討論複雜化,同時也挑起了另一個近年來爭論不休的課題——人工受孕。據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院長段濤指出:因為輔助生殖技術的發展,以及促排卵藥物的使用,上海雙胞胎或多胞胎的發生率正在逐年增加。

      以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為例,2011年,該院的雙胎和多胎分娩率為2.38%,較前幾年已經有所升高。不僅僅是上海,專家估計,中國其他一線城市,包括北京、深圳等,雙胎或多胎的發生率將逐年提高。
      這種狀況,與中國大城市不孕不育人口的增加有着密切的關係。近年來,由於工作壓力、不良生活習慣、飲食結構改變和氣候與環境惡化等原因,據統計,中國不孕不育的發病率已經佔到育齡夫婦的15%至20%,而且每年以數十萬的速度在增加。
      據原國家計生委副主任吳景春今年2月在一個論壇上提供的資料顯示,中國育齡夫婦中,不孕不育患者已超過5000萬。她警告,中國的生育危機即將到來。
      一對年過三十的夫妻近日剛到上海一所大醫院接受了人工受孕。據丈夫說,他們結婚已經七年,當初還真沒有想到生個小孩這麼難;而且,到了醫院才知道,和他們同病相憐的人,和看傷風感冒的一樣多!在這家醫院,一次人工受孕收費至少兩萬元人民幣,但該醫院平均每天仍有24名不孕婦女接受取卵手術,接受人工受孕。目前上海共有十家醫院提供人工受孕,據他所知,“家家客滿”,有些求診夫婦排期長達半年。
      中國平均每8對夫妻中就有一對遭遇生育困境。世界衛生組織預測,繼心腦血管病和腫瘤之後,不孕不育將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三大疾病。


      不是想要就能要的
      安妮(化名)18歲赴美留學,拿到雙碩士學位時已經27歲。2008年,她在父母的催促下回國,工作一年後,又被家裏人催婚。
      這邊雙方父母在急着籌辦他們的婚事,那邊安妮卻和老公商量,“先結婚可以,但是不能那麼早要小孩,我才剛剛畢業一年,工作還不是很穩定,至少再過兩年,我們再考慮要孩子的事”。老公覺得國外三十多歲生寶寶的女性比比皆是,孩子的事的確不用急——儘管結婚時,他們已經年近三十。
      結婚幾個月後,安妮意外懷孕。當時因為她正處於事業的晉陞階段,和老公商量之後,做了流產手術。結婚三年後,安妮覺得事業穩定了,想要孩子了,卻怎麼也懷不上了。這時全家人才開始着急,四處求醫。
      一位婦科醫生說,現在很多人天真地以為,孩子是自己能夠控制的,不想要就流掉,想要的時候再生就好了。可是,寶寶不是你想要就能要的,現如今患上不孕症的人越來越多了,大齡懷孕也越來越難了!再加上婚後不打算要孩子、生活工作壓力大等因素,導致不孕不育的人群也在大幅增加,並成為了社會問題。
      不孕不育的增多現象,與因為超標生育被強迫墮胎的事件,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同時也反映出在如今的中國,因不同地區間經濟發展水準差異的擴大,生育的觀念及環境差異也在擴大之中。沿海的一線城市居民,因工作和養育成本,不願意多生,或者因生活環境和生活壓力的負面衝擊,不孕不育的群體逐日增加;而在內陸一些地區,情況迥然不同。
      最近,有位中國法官撰文論述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時指出,隨着經濟的巨大發展與社會的深刻變化,當局有必要重新審視相關制度。                            下轉頁58

      新技術修改基因  有“造人”之嫌
      英國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學協會今年6月判定,一項旨在規避新生兒先天病風險的試管授精新技術符合倫理規範。不過,一些基因和倫理學專家堅持認為,借助這項技術誕生的新生兒,會繼承來自一名男子和兩名女子的基因,有“造人”之嫌,跨越倫理界線。
      這項試管授精技術的關鍵在於改造線粒體。線粒體在細胞中分布廣泛,一些單個細胞可能包含數千個線粒體。線粒體可能成為導致新生兒患先天疾病的“元兇”,比如肌肉虛弱、失明,或心臟病。線粒體只經過母嬰遺傳。因此,研究人員希望借助全新試管授精技術,去除母親卵子中有缺陷的線粒體,從而在更大程度上確保新生兒健康。
      這項新技術需要除父母之外的另一名女子捐贈攜帶健康線粒體的卵子。技術人員會把父親和母親的核心遺傳信息注入健康的卵子,即使如此,新生兒仍會具有卵子捐贈者0.1%的遺傳資訊。在一些基因和倫理學專家看來,這種試管授精技術沒必要、有危險,“為允許創造基因修飾的新生兒提供了先例”,這些專家認為,這一技術會影響多代人,跨越了“被普遍認可的最重要倫理界線”。
      試管授精技術由英國生理學家愛德華茲研發,他發現,人的卵子可在試管中完成受精過程,分裂成胚胎後植入女性子宮繼續發育。但試管授精技術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

      技術儀器都改進 年齡影響成功率
      截至今年,廣東共有21家醫院獲准開展體外授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術(即俗稱的“試管嬰兒”),比去年增加5家。
      “中國的‘試管嬰兒’技術發展較為迅速,而廣東省可以說位居前列。”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生殖中心主任劉風華說,中國不孕不育的發生率約在10%左右,隨着技術、試劑、儀器等條件的改進,“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也逐漸升高,由以前的20%左右升高到目前的40%~50%。
      劉風華分析說,“試管嬰兒”的成功率受諸多因素的影響,除了技術、藥物等因素外,年齡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年輕患者的成功率明顯高於年齡較大者。
      此外,“‘試管嬰兒’也不是病人想做就能做的,一定要經醫生的嚴格篩查,選擇有適應症的不孕不育夫婦方可施行該技術。”據悉,“試管嬰兒”的適應症包括女方有輸卵管阻塞、子宮內膜異位症、排卵障礙等;男方有嚴重少弱畸精症、梗阻性無精症等。
      完成一個“試管嬰兒”,周期大概需要2至3個月,包括術前常規檢查、建病歷、簽署知情同意書、促排卵、取卵、胚胎移植,等等。整個治療過程不需住院,取卵和移植後只需稍事休息即可離開。
      借助“試管嬰兒”技術出生的孩子是否和自然受孕出生的孩子一樣健康?這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劉風華認為,總的來說,“試管嬰兒”是安全的,“‘試管嬰兒’在全世界的發展已歷時30多年。第一例‘試管嬰兒’路易絲‧布朗2007年已自然妊娠並生下了健康的第二代,廣東省第一例‘試管寶寶’也已經大學畢業。”
      “國內外大量研究資料顯示,經‘試管嬰兒’出生的孩子與自然妊娠出生的孩子相比,智力、體格等方面並沒有多大差別。”劉風華表示,她本人也做過這方面的研究,確實沒發現兩者有多大不同,只是發現前者的社會行為能力較低,她認為,這可能與這些孩子備受寵愛有關,與“試管嬰兒”技術本身並無關係。不過,她強調,由於“試管嬰兒”雙胎妊娠者較多,會導致低出生體重兒增多,“從優生優育的角度講,單胚胎移植值得提倡。”

      第一代試管嬰兒 人到中年
      1978年7月25日,人類首例試管嬰兒路易士.布朗來到人間。迄今,全世界已有500多萬試管授精兒出生,第一代試管嬰兒則已經人到中年,醫生們認為,這些試管嬰兒在今後幾十年裏,患上高血壓、糖尿病和癌症的事實開始顯現,其整體健康狀況與普通人群是否存在差異,十分值得關注。
      據《新民晚報》報道,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王一飛指出,試管嬰兒這種體外受精的胚胎移植技術,沒有經過嚴格的安全試驗和評價,就直接進入臨床了。由於不孕不育人群對新生命的渴求太過迫切,1978年成功誕生了第一個沒有出生缺陷的試管嬰兒後,這一輔助生育技術迅速地大規模地進入臨床;出生時未見健康缺陷的試管嬰兒,在發育過程的生長水準,成長過程中的學習能力,成年後的智力水準和社會能力、老年罹患各種疾病的風險等各種基因表達上,是否也無異於普通人,仍是一個未解的科學問題。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周琪在有關動物實驗中曾觀察到,有的試管小鼠與正常生產的小鼠,在智力水準上存在差異,例如讓實驗小鼠“闖迷宮”,普通小鼠走過幾次,就記得出入路線;而有的試管小鼠則較為遲鈍,顯示出學習和記憶能力的偏差。
      此前,與上述事例類似的報道已經屢見不鮮,美國科學家的一項實驗數據也顯示,在一定樣本數量的試管嬰兒中,有近10%的基因表達出現問題。與正常受孕後來到世上的嬰兒不同,試管嬰兒受精後需要在培養皿中度過他們的前三天,而且接觸到的氧氣要比在子宮中多。一般認為,改變了的含氧量和用來維護胚胎生命的培養液,可能改變試管授精胚胎的基因表達。
      另外,自然受孕過程中,是20億個精子相互競爭,只有2000個進入子宮,而200個跑進輸卵管精子,最強最快的那一個才能勝出,得以受精着床。而胚胎移植技術中的精子遴選,一般只是看一下外部特征,形體較為完整,就被選用了。這兩者在選擇上的巨大差異,在今後的胚胎形成、生長發育中,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有必要進一步研究。

      繞了一圈  原來問題在他
      以前只要一提到不孕不育,大家都會把矛頭指向女人,說女人生不了孩子。現在很多人都知道,生孩子是夫妻雙方的事情,不孕不育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問題是出在男方。在中國傳統的觀念當中,不能生育是一件很對不起先人的事情,雖然現在這種觀念有了的改變,但是不育症對於男性來說仍然是一個沉重的思想負擔。
      目前上海市至少有10萬男性不育患者,無精症或少精症佔其中的半數。“這些病人往往是因為妻子不孕或其他疾病到醫院就診,一番周折才轉到激素異常門診,結果發現,是雄激素異常。 ”由於壓力大、生活方式不當、飲食不合理等,導致男性雄激素異常的人群有所增加,但許多人並未意識到自己疲倦、乏力、禿髮、煩躁等,可能與自己體內雄激素變化有關,反而在就診時繞了個大圈子。
      為調查男性職業是否影響其生育情況,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對640名其配偶無法懷孕或正在接受不育治療的男性展開了調查。結果顯示,從事教師職業、從事金融分析、從事工程技術與電腦管理的男性,不育率較高;而從事服務或文員工作的男性,患不育的機率最低。此外,經常抽煙的男性,不育幾率高出不抽煙者3倍。
      研究者指出,從事IT業的男性,大多數都有這樣的“職業習慣”:早起上班,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天,回家後又在電腦或電視前坐數小時;工作時顧不上喝水,有尿也沒時間上洗手間;常常熬夜,每天接觸電腦至少8個小時以上。這種生活方式讓男性常常處於久坐、憋尿、接觸輻射等狀態中,使睾丸局部溫度增高,易發生前列腺炎及睾丸生精障礙。在低於腹腔2℃-4℃的溫度下,睾丸才能很好地產生精子,久坐會影響陰囊的散熱,導致陰囊的溫度升高,從而影響睾丸的生精能力。而長久待在電磁輻射環境中,可影響睾丸產生精子。

      雞飼料裏含棉酚  避孕藥裏也有它
      據推測,中國約有1346萬男性患有無精症或嚴重生精功能障礙,這與環境污染加劇明顯相關,飲食也是禍因之一。
      中國今年年初出現過一種“橡皮蛋”,這種煮熟後能彈起來的雞蛋,可能會導致男性不育。新華社稱,這種橡皮蛋可能是因為母雞大量食用了富含棉酚化合物的飼料。大劑量的棉酚會抑制精子的活動,棉酚已經被用於生產男性避孕藥。
      另外,在中國省市中,貴州的不孕不育發病率相對較高,特別是男性的不孕不育。有些醫生判斷,問題是出在生活方式上,愛吃燒烤、鐵板燒等食物,攝取了過多的致癌物質。特別是在城市周邊和一些農村地區,很多人保留着用酶燒烤的老習慣,而跟炭和電等能源比起來, 酶的致癌物質含量是最高的。





2005年時,英國科學家宣布成功複製了人類胚泡。

試管嬰兒多胎妊娠會增加母嬰危險,因此臨床上建議推行單胚胎移植,對多胎妊娠實施減胎手術。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