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顯微攝影一沙一世界
( 2012-07-27 )





還記得上次拿着顯微鏡在實驗室裏擺弄是什麼時候嗎?要不是專攻化工領域,這用顯微鏡看世界的體驗早就隨着中學畢業與我們說再見了。然而,這些微小的世界裏,其實也蘊藏着五彩斑斕的大秘密。即使是家中司空見慣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又或是撲熱息痛、阿司匹林、消毒液,當它們出現在顯微鏡下時,都會向你展現出神奇而充滿魅力的另一面,此刻若是用手邊的相機拍上一張,便能將這獨一無二的美麗景象永遠定格。如此好玩的顯微攝影,已經成為一些潮人的新寵。

     張超畢業於北師大天文系,天文學學士、天體物理碩士,曾用不少專業大型望遠鏡死盯天體,略有發現;一度對業余望遠鏡和天文攝影失去興趣。後忍痛離開天文研究,進入博物學領域。業余愛好超微距和顯微攝影,也將其他攝影領域的技術應用在顯微攝影進行各種嘗試,以天文攝影之道,攻顯微題材,在國內外小有斬獲,並以此為樂。


     題材無限
     在戶外遊玩時碰到可愛的花花草草,你也許會蹲下仔細給它們拍拍照,不願錯過任何一個美麗的小細節,有天你卻驚訝地發現,身邊的這名攝影愛好者張超在拿着相機的同時,竟然還從包裏掏出一台可攜式顯微鏡,某一瞬間還以為是碰上了勤懇的科研工作者,但他卻告訴你這是“顯微攝影”,只要你願意,你也可以和他一起分享小世界裏的那些大秘密。
     所謂顯微攝影,在張超看來,它與我們平日裏較常接觸的微距攝影有所不同:微距攝影放大比例通常是在1:1,嚴格來說是2:1到5:1。而比5:1還要大,甚至是10:1、20:1、100:1這個範疇則是顯微攝影。“我們周圍的大千世界好玩的東西多得很,但我們偏偏要關注極其微小的東西。”《廣州日報》報道,在張超的作品中,冬天裏常見的雪花展示出美麗的分形藝術,普通的沙粒像珠寶般璀璨斑斕,隨手打死的蚊子就如同一個怪異的外星生物,就連調味品和食品添加劑的結晶也都造型獨特宛若抽象畫作,而這一切,都是顯微視角帶給人類的禮物。
     “我所宣導的是在現實生活中發現樂趣,我們或許不能去旅行,但我們可以在熟知的生活中發現未知,從視角出發使拍攝題材非常廣泛。”張超介紹道,“有了一個顯微鏡,一年四季都有玩的,春天看花,夏天看蟲,秋天看種子,冬天看雪花,屋裏看廚房,旅遊看沙子。實在沒得看了,看看自己的尿液,也很漂亮。”


     放大再放大 沙粒變“珠寶”
     拍沙子是張超平日裏最為享受的消遣之一。“世界上很多地方的沙子都很有特色,比如火山附近的湖泊或者海灘會有石榴石、橄欖石沙子,也有磁鐵礦沙子。大多數的白色、黃色沙灘,則是石英質地的。沙漠中還會有石英沙子、瑪瑙沙子,把它們收集起來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就像是在參觀一場獨特的‘珠寶展’。”酷愛收集沙子的朋友在得知張超對沙子的熱愛後,特意從全世界收集了120種沙子送給他。
     由於拍攝沙子存在一定的困難,光是挑出漂亮且有特色的沙粒,在顯微鏡下擺好,再進行拍攝,這個過程就需要一兩個小時,所以張超到目前為止也只是拍攝了50多種而已。所謂“一沙一世界”,這裏面,那些來自熱帶海島的沙子最為神奇,肉眼看上去平淡無奇,但在顯微鏡下卻可以看到各種生物的殘體,如各種貝類、珊瑚、海膽碎屑等。張超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從美洲帶回來的沙子樣本,顏色白色偏粉紅,非常細,“實際上那些粉色的部分,就是一種極小的有孔蟲殘體。”

     千里追雪 拍出絕美雪花
     從2007年開始,每年冬天,張超就成了那個最盼望下雪的人,家附近是他最常選擇的拍攝地點。此外,還有京郊山上,他曾因為追一場雪,晚上坐車從北京去延慶縣,在一間小破店裏守了整整一夜,天氣預報說會下雪卻未能兌現,第二天一大早又坐車趕回去,繼續上班。更為“瘋狂”的時候,他還會去吉林、新疆伊犁等地追雪。
     據統計,張超一個冬天能拍攝上百枚左右的雪花,作品中算得上精巧美麗的則在50枚左右。
     照片上精靈剔透的雪花,實地拍攝環境卻非常艱苦。因為只有溫度低,雪花才會不化,通常最佳的工作溫度是零下5攝氏度到零下10攝氏度之間,在這過程中,人也必須長時間待在戶外。由於雪花不能用手直接接觸,所以都是直接用玻璃片接雪花然後趕緊擱在載物台上進行拍攝,因此,只要雪不停,張超從來不會提前收工,一拍就是一個晚上的情況對他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去吉林拍雪花時甚至連續工作超過10個小時。

     一窺成像原理
     是通過顯微鏡來拍攝的方法。在動植物檢疫工作上是科學研究、經驗交流、仲裁談判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要取得良好的顯微攝影效果,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顯微鏡設備和良好的顯微鏡操作技術。
     顯微攝影是教學和科技影片常採用的攝影方法。即連接顯微鏡與攝影裝置,使通過顯微鏡觀察到的物象記錄於感光膠片上,從而獲得鏡頭畫面的攝影方法。它是揭示肉眼看不見的微觀世界的技術手段。用顯微攝影能記錄如細菌繁殖、成長等活動過程,從而使人們能真切地認識各種微觀現象。
     為求得高解析度的顯微影像,須選用複消色差物鏡與攝影專用目鏡或平周目鏡配合。顯微攝影的照明方法,分為透射照明、落射照明(垂直照明)和明視野與暗視野照明。同時還應注意各種濾色片的選用。
     顯微攝影是把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所組成的光學成像系統作為照相機的鏡頭去拍攝一般用肉眼無法看清的標本。這種對微小物體“放大錄影”,可直接為教學,科研提供方便。根據顯微鏡的結構可知:當被觀察的標本放在物鏡前焦點稍外一點的位置時,將在目鏡前焦點內側且靠近焦點的位置處形成一個放大倒立的實像,這時再通過目鏡(這時的作用象普通放大鏡)就可看到一個放大倒立的虛像。
     如果調節物鏡成像的位置(可使標本適當遠離物鏡或升高目鏡,即增大目鏡與物鏡間的距離,使中間成像介於目鏡的一倍焦距與兩倍焦距之間),使物鏡所成的像位於目鏡前焦點的外側,此像再經過目鏡放大,即可在目鏡的另一側得到一個經二次放大的正立實像,當光源足夠強時,此像可使底片或相紙感光,或者使數碼相機、攝像機的CCD光電元件感光成像,這就是顯微攝影的原理。

     淘汰設備也可拍出好圖
     令張超遺憾的是,現在玩顯微攝影的人還很少,縱觀正在使用顯微鏡的人,多半還是停留在生物科學、醫學或工業等領域,拍的照片一般都用作科研,很少有人專門用於藝術攝影領域。
     張超說:“其實顯微鏡和我們的距離,並不像想像遙遠。如今中學使用的一些實驗室級別的顯微鏡,售價通常在幾百元到千元左右,就可以應付入門級的觀察拍攝,拍死一隻蚊子後,就可以把牠的屍體放在玻璃片上,嘗試創作第一幅顯微攝影作品。”相對來說,張超的器材要多一些,光是顯微設備就有4台顯微鏡,1個高倍率的顯微攝影鏡頭共5套。張超曾粗略計算過,這些器材若按照新品原價統計,加起來將近30萬元,聽着挺嚇人,其實張超把它們買到手總共花費大概只有3萬元左右。二手顯微設備是他的首要選擇,都是些醫院或者實驗室淘汰的產品,價格便宜,鬱悶的是總有小毛病。有時他也會把心一橫花個萬兒八千買一套高級設備,有時他更會在朋友的協助下做些簡單加工,在置辦裝備方面,陸陸續續花了5年時間。
     最近張超開始嘗試拍花粉,“這是電子顯微鏡拍攝的題材,我要用光學顯微鏡拍攝。”所以下一步,張超準備換個相機,將800萬像素的佳能350D升級換代,開啓全新的顯微攝影之旅。

     操作方法

     拍攝條件
     1.製作清晰的標本片,其中組織切片應厚薄適度,染色片不應有多余的染料等。
     2.選擇性能優良干淨的載玻片和蓋玻片。
     3.使用高性能的物鏡(最好用複消色差的平場物鏡)和聚光器。
     4.採用Kohler照明法。
     5.選擇好合適的拍攝膠片。

     步驟
     以日本Olympus PM-10AD全自動顯微攝影裝置為例。
     1.裝配鏡頭及適配器;
     2.開啟顯微鏡和曝光控制器電源後,安裝膠捲前,檢查該裝置工作是否正常;
     3.安裝膠捲;
     4.退片;
     5.開始攝影。



顯微裝置拍攝的沙粒。

顯微裝置拍攝的雪花。

大千世界萬物都可拿來進行顯微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