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老人用藥 品種要少
( 2012-07-27 )



▲盛夏酷暑,除了藥枕能改善睡眠外,冰枕也是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之一。本報圖片

目前不少老年人吃藥都是一把抓,隨之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會增加。這其中既包括醫生開的部分治療藥物,也包括老人或子女輕信廣告而自購的所謂營養品。一般來說,老人在藥物治療時,同時合用的藥物最好不超過四種。

     醫生們在對現代老年人所具有的強烈自我保健意識感到欣喜的同時,不免又多了幾分憂慮:大部分老年人缺乏對藥物的性能、藥理常識的基本瞭解,對老年人的特點也缺乏足夠的認識,盲目吃藥常常適得其反。
     據《健康時報》報道,老年人因生理功能及代償適應能力降低,對藥物代謝和排泄功能下降,多種藥物聯合使用會產生一定毒副作用。其實,除維他命、微量元素和消化類等藥物可以用成年人劑量外,老年人所用藥物應低於成年人劑量。
     另有統計資料表明,使用一至五種藥物時,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4%,使用六種以上藥物時,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4.7%,可見同時服用大量藥物或長期不規範用藥會給老年人帶來很大的危害,建議嘗試以下幾種方法來減少用藥種類和劑量。
     先食療後藥療:能通過飲食、生活習慣、生活環境調整得以改善的症狀盡量不用藥。例如,老年人的便秘,如果能通過增加纖維素食物或運動改善是不需要藥物治療的;感冒後可用薑片、紅糖水治療風寒感冒,如果無效再考慮藥物治療,因為市場上大多數治療感冒的藥物都含有麻黃鹼。
     先外用後內服:常見的皮膚病、牙齦炎、扭傷等可以先用外敷藥解毒消腫,不要一不舒服就服用消炎藥等。
     盡量少換醫生:對於長期服藥者,盡量選擇同一個醫療單位的指定醫師治療,盡量避免不同的醫師,不同的處方藥品同時應用。需要長期服用的藥品盡量選擇長效製劑,每天服用一次的藥品可減少因多次服用而增加的藥物相互作用的風險。
     用藥後注意監測:對於長期服用藥物的老年人來說,如應用頭孢類和氨基類抗生素以及利尿劑,應定期監測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及酸鹼平衡狀態;對長期服用地戈辛、氨茶鹼的患者應盡可能到有條件的醫院做血藥濃度監測,以便醫生根據血藥濃度及時調整藥物劑量或給藥間隔時間,防止不良反應的發生。
     綜上,老年人在控制疾病穩定的情況下,應盡量減少合用藥物種類,注意選擇藥物相互作用可能性小的藥物或是採用替代藥。專家提醒,千萬不能自行用藥、亂用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