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康生逮捕王實味
( 2012-07-27 )



     1941年的皖南事變後不久,毛澤東正式決定在全黨範圍內開展一次以整頓學風、黨風和文風為主要內容的思想學習運動,史稱“延安整風運動”。
     康生當時是中共中央社會部的部長,在這次整風中,中央成立總學習委員會,來指導整風運動。康生是總學委的副主任,主任是毛澤東。毛澤東日理萬機,他對康生說:“總學委的實際工作由你做。”
     康生全面負責該運動的操作,使該運動犯了擴大化的錯誤,這主要是指康生假借審查幹部的名義而搞的“搶救失足者運動”。康生之所以要搞“搶救失足者運動”,並犯了嚴重的擴大化錯誤,是因為在他看來,混入延安及各革命根據地的特務、反動分子遍地皆是,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其根據是:整風運動發動時,邊區正處於最困難的時期,國民黨頑固派在加緊對邊區進行軍事進攻準備的同時,也向邊區派了大批特務,伺機進行破壞。  
     在此前後,康生通過大搞逼供信,把僅屬於思想問題的王實味打成“反革命託派分子”。王實味本是延安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員,由於他對某些領導人有意見,並且不能正確看待中共黨內的一些不正之風,又因其長期生活在國民黨統治區,思想比較偏激、自由、散漫,在整風運動中,他於1942年2月17日在《穀雨》雜誌第1卷第4期發表《政治家、藝術家》一文。3月,又在《解放日報》副刊上發表了《野百合花》一文。
     在這些文章中,王實味把某些機關在節假日組織的文娛晚會,說成是延安“‘歌囀玉堂春,舞回金蓮步’的升平氣象”,與當前的現實“不太和諧”;他把幹部待遇上的差別,誇大成“衣分三色,食分五等”,說延安有一個“幹部服小廚房階層”;把在戰爭環境下的經濟困難,說成是“青年學生一天只得到兩餐稀粥”,“害病的同志喝不到一口麵湯”;把個別幹部的官僚主義說成是“天下烏鴉一般黑”,“下對上感覺他們是異類”。
     王實味認為延安生活裏缺少“人對人的同情心”;把政治家與藝術家對立起來,說藝術家的主要任務是“揭露一切骯髒和黑暗”。後來,他又在中央研究院的壁報“矢與的”上發表文章,批評黨內某些不正之風,要求“絕對民主”和“絕對平均主義”,在一些人中引起了不小的共鳴,也產生了一些思想混亂,國民黨將其言論印成小冊子,在國統區對中共大加嘲諷。
     1942年4月2日,中共政治局召開會議,康生提出王實味的文風不正,有極端民主化的傾向,主張對青年要注意引導,提倡積極的批評,但不符合黨的政策的文章最好不要刊登。
     此後不久,在康生主持下,中央研究院召開全院民主集中制座談會,讓大家揭發王實味。人們七嘴八舌地說,王實味曾說過“託派理論有些地方是正確的”,“蘇聯對季諾維也夫叛國案的審判是可懷疑的”,“中國大革命的失敗,共產國際應負責”,“斯大林的人性不可愛”等等。由於這些揭發,王實味的問題就變成了“託派思想”、“敵我問題”,王實味被稱為“反革命託派分子”。
     毛澤東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5月28日,他在中央高級學習組上講到延安文藝界的整風情況時說:“個別比較嚴重的就是王實味這個同志,他的思想是比較成系統的,似乎壞的東西比較更深一些。”
     在這種情況下,康生下令將王實味逮捕。關押期間,又查出王實味1927年在國民黨中央黨部當過3個月秘書。於是,王實味頭上除“反革命託派分子”外,又加戴一頂黑帽子:“暗藏的國民黨特務”。王實味於1947年被中共處決。1991年2月7日,中國公安部在經過長期取證後,終於公開為王實味平反昭雪。                                
     文:陳發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