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讓中文字走出來
( 2012-07-20 )



      在海外,除了中國城和一些華人聚集的地方,我們的學生們很少能看到中文字,這是環境給中文學習設置的障礙。
      曾經和學生的媽媽交流中文指導的經歷,她告訴我她把中國城買的對聯貼在家門口,讓孩子天天都能看到,孩子自然而然也就知道了那些字。她的話除了讓我讚歎在海外的家長千方百計為孩子創造語言小環境之外,更讓我有一種感應,那就是在中文教學中要讓中文字從課本中走出來。
      做家長的常常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在中文學校成績不錯,但是一旦讓他/她念一下報紙或者連環畫,他/她就支支吾吾了;經家長一指點,才恍然大悟:原來不少字都是學過的。
      可是這些字嵌在課文中,孩子即使讀過三五遍,又能記住多少呢?可能不少家長,甚至教師都沿用抄寫生字的方法,認為這樣就會突出生字。
      從我的教學經驗看,孤立地抄寫生字並不能起到記憶生字的作用。在書寫生字前對生字一定要有一個認知過程。
      生字卡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記字的方法,把生字從課文中篩選出來,幾十字或者幾百字的文章就精華到一二十個字上了。將這些生字在黑板上多張貼幾次,對低幼年級的要配上不在同紙張上的拼音和英文,並採用抽讀的方式讓學生認讀。
      張貼的方法可以經常更換,可以按部首,也可以按詞義或詞性。對一些不容易記住的字,可以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記憶法,也可以啟發學生用想像來記憶。反復幾次後,處在記憶力絕佳階段的少兒一般都會記住。
      可是生字卡有它局限的地方,就像人體中的骨骼,它只是支撐文章的框架。
      為了展示生字在句子中的活力,要讓學生看到含有生字的句子。把句子裁剪下來經常排列,從生字和它的左鄰右居組合中體驗文字的奇妙和文化的內涵。當熟悉單句結構還是低年級孩子努力的方向時,中高年級的孩子就要讓他們嘗試把短句拼成長句,句子組成段落或者文章了。
      在連貫句子時,我們做師長的要特別注意句子表達的多樣性。曾經有學生讓我把下列詞語連成句子:了/我們/告訴/糖/吃/多/不要/牙醫
      我連成的句子如下:牙醫告訴我們:不要多吃糖了。學生告訴我,下面的句子被扣了分:不要告訴牙醫:我們多吃了糖。其實不同的排法正是反映了語言的多樣性,前者是傳統說教的,後者是充滿童趣的,活現了作者的個性特點。我們應該鼓勵學生用學過的詞語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這是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
      當學生把句子組成段落或者文章時,會出現不同的組合結果,這時正是向學生分析寫作特點和寫作風格的時機,讓學生領略到表達的千變萬化,對學生拓展思維,尋求自己的寫作風格無疑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引導。
      讓中文字走出來是為了把注意力集中在生字上,而理解分析處置生字在句子中的過程則是學生認知關鍵字並逐漸和它建立感情的階段。只有經過以上步驟,學生才有可能在課文之外認讀學過的詞語。看多了,也會學着用來反映自己的生活。
      所以,讓中文字走出來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生字的印象,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把認領到的生字帶回家,個人的文字王國就這樣日積月累地建立了起來。

      文:Vivian Wu
      (燕園教育中心資深中文講師)
      電話:438-9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