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畢業即失業 “教育無用論”又唱響
( 2012-07-20 )



大學學費昂貴廣受社會詬病,然而大學生身負重債換來的學位,不僅不能保證高薪厚職,在經濟不景的當下,許多年輕人走出校門即加入失業大軍。在這種背景下,“教育無用論”的呼聲再起,論者呼籲學生和家長別再繼續上大當,他們鼓勵年輕人應放棄求學,自行創業。


      《華盛頓時報》報道,美國學貸總額現已突破1萬億大關,金額之大、增幅之快在消費貸款類別中名列首位,個人來說,部分學生畢業時,負債可達10萬元。但投入大量金錢和時間得到學位後,年輕人的就業前景並沒有改善,預料應屆畢業生的失業率將達8.5%,反觀只有高中學歷的人士,失業率只有8.1%。失業率驚人之余,大學生的收入也滑落5%,同樣令人懷疑教育的價值。
      在大學生求職困難,收入微薄之下,再次有人提出“教育無用論”,甚至帶頭挑戰傳統智慧。本身年輕時從史丹福大學輟學,後來參與創辦PayPal而致富的商人迪爾(Peter Thiel)就表示,除非有意投身醫學、學術界等少數領域,否則年輕人根本不用讀大學,他甚至成立計劃,以每人每年10萬元的獎勵,鼓勵年輕人離開校園創業。迪爾接受《60分鐘》節目訪問時,把高等教育與房地產泡沫相提並論,說樓市泡沫時人人以為自己需要買屋,因此不惜代價置業,現在也是人人以為自己需要一張高等教育文憑,花再多的錢也要讀大學,學生和家長其實“都上了大當”。迪爾質疑,有才華的年輕人入讀常春藤名校,但最終都投身金融界,只幫富人累積財富,不能造福社會,天資稍遜的入讀牟利大學,偏偏這些大學好像樓市中的“次貸銀行”,學生被推向負債深淵,走出校園後,過半數人失業、就業不足,又或者只能從事低技術工種。


      反對者籲放長眼光
      儘管如此,不少經濟學者和教育界人士仍然強調,高等教育是成功的最可靠途徑。投資行iShare的分析員湯普森直言,迪爾的論調“愚蠢”,像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或微軟創辦人蓋茨般輟學又成功的例子少之又少,普通人始終需要學歷才可找到好工作,迪爾自己的對沖基金也只聘請大學生,就是有力的證明。湯普遜承認,大學生人均負債3.1萬元,包袱的確不輕,但長遠來說卻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