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只願天堂裏 “沒有計生委”
( 2012-07-20 )



不是每一位準媽媽,都能夠看到自己的孩子順利出生。

編者按:
暴力引產、天價罰款、學者上書……一系列密集發生的事件,將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推向風口浪尖。本版即日起推出系列報道,從現狀、背景等各種角度,解讀中國的生育及人口狀況,敬請關注。

      生育亂局三之一
      浙江溫州一對夫婦因生育二胎,被罰款130萬元人民幣,據悉,這對夫婦經營或參股多家企業,資產頗豐,主動繳納了這筆鉅款;同樣是在今年6月,在陝西省鎮坪縣,懷孕7月的孕婦馮建梅,因交不起4萬元的罰款,凌晨3時遭計生人員暴力引產——懷二胎的馮建梅有一個5歲的女兒。
      有一則微博稱,在一個婦科論壇上,醫生們討論了大月份引產的技術問題,比如:怎麼避免孩子活着出來:“A:頭在陰道口時向囟門內注射酒精;B:氯化鉀或生理鹽水;C:氯胺酮;D:提前準備一桶水,孩子出來後立即放入水中,雖然也殘忍,比前囟注射要好些;E……不知道醫生們是怎樣的心情,但請放過孩子吧!”


      “最殘忍的謀殺”
      在中國婦產科網的論壇上,確實有一個標題為《求助:大月份引產》的帖子,內容是:“大於28周引產法律上有何規定?促使胎兒娩出前死亡除了用氯丙麼還可以用什麼藥,怎麼用?謝謝各位同仁指教!”本帖發於2009年4月30日,有超過30多人回復該貼,1300多人流覽。另外,早在2003年,也有人在論壇上求助“引產胎兒活着出來怎麼辦?”
      “願天堂裏沒有計生委。”網友“女人犀利眼”寫道:“你們合法地將臨產的胎兒用毒針注射致死,或強制拘禁孕婦去引產,甚至強制按壓其孕婦上手術台,這是人類歷史上從沒有過最殘忍的謀殺……這些遍體鱗傷哭泣的母親,這些還來不及睜開眼看看這個世界就無辜被謀殺的嬰兒,歷史將來會和你們清算,你們這些人,都要永遠成為歷史的罪人!”還有不少網民稱,那些專門做大月份引產的醫生,是“合法的殺手”。


      “叫做‘有生機兒’”
      中國有句話,叫作“七活八不活”,也就是說,懷胎7月,成活機會很大。
      “嬰兒出生前要經歷兩個時期。從受精卵形成到第8周,叫做胚胎,屬於胚期,重要器官的雛形在此階段形成”,湖北婦幼保健院主任熊永芳說:“醫學上把28周,即7個月以後的胎兒叫做‘有生機兒’,是指如果胎兒此時出生,有成活機會。”
      據《科技生活》周刊報道,熊永芳表示:“隨着新生兒醫學的發展,臨床上存活的早產新生兒月份越來越小、體重越來越輕。雖然不能完全保證這些早產兒的生活品質與成熟兒一致,但是他們活下去問題不大。”
      北京朝陽醫院婦產科主任張振宇則提出“圍產期”這一概念,即懷孕28周到產後一周,包括了產前、產時和產後的重要時期——7個月的胎兒已進入圍產期,有可能出生,當然也需要更多保護。
      在醫學上,28周的胎兒身長約35厘米,體重約1000克,皮下脂肪沉積不多,皮膚粉紅,可以有呼吸運動,開始發育視覺,對宮外的聲音會有喜歡或討厭的行為反應。7個月的胎兒早產雖然危險,但尚有生存機會,那麼對7個月的胎兒引產﹐則注定死路一條。馮建梅被強行注射引產針前,胎動正常,注射之後,胎兒就沒了動靜,約36個小時後,她產下死胎。

      “寧添十座墳 不添一個人”
      在陝西安康市,計生辦的一名工作人員拒絕討論馮建梅案的詳細情況,他表示,基層官員不傻,但他們不得不這麼做,這是整個體制的問題。
      貫徹一胎制,在中國廣大基層地區確實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於是長期以來,各地多採用嚴刑峻法,並且以聳動的口號施以威嚇:“一胎環,二胎紮,三胎、四胎殺殺殺。”“該紮不紮,房倒屋塌;該流不流,扒房牽牛。”“通不通,三分鐘,再不通,龍捲風。”“寧添十座墳,不添一個人。”“寧可血流成河,不准超生一個。”殺氣騰騰。
      在中國,地方政府一直利用強制墮胎和絕育來滿足中央政府根據獨生子女政策所設定的計劃生育指標。這種做法近年來變得越來越有爭議,導致公眾對計劃生育政策很不滿。批評人士說,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對城市貧困人口的影響尤其明顯,這些人常常因繳不起罰款而不生二胎。
      官方媒體新華社的報道稱,儘管馮建梅和鄧吉元已有一個五歲的女兒,不具備生二胎的資格,但強迫大月份孕婦引產是違法的。
      馮建梅被引產一事同樣助漲了中國公眾針對取消大月份強制引產的呼籲。批評人士說,儘管中國的法律明令禁止這一做法,但大月份強制引產仍然很普遍。歐洲議會7月5日通過一項決議,強烈譴責中國一胎化政策導致的強制墮胎和絕育,“也譴責全球範圍內強制墮胎和絕育的做法,尤其是在一胎化政策的背景下”。歐洲議會認為,“強制墮胎”問題必須在將來與中國展開的人權對話中加以討論。

      馮建梅手術之後健康惡化
      馮建梅的丈夫鄧吉元早前抵達北京,通過律師起訴陝西鎮坪縣的的官員,要求賠償。
      鄧吉元的律師張凱說,已經代表鄧吉元發出文件,要求當地警察和檢察部門刑事調查涉案官員,並予以起訴。張凱計劃與其他律師一道替鄧家打這場官司,但是他承認,讓刑事法庭受理這個案子有難度。
      據悉,馮建梅在引產手術之後健康惡化,目前仍留在鎮坪,由鄧吉元的妹妹鄧吉彩照顧。鄧吉元的舅舅劉德運(音譯)說,馮建梅在引產後身體很差,吃不下飯,她非常傷心,心理受到了創傷。一般說來,7個月是引產的最後時刻,臨床上幾乎沒有8個月引產的情況。對產婦而言,高月份引產的危險雖然不及足月生產,但是高於中期引產,術後可能出現出血、感染、胎遺等併發症。
      引產事件發生後,陝西安康市副市長杜壽平向被強迫墮胎受害者馮建梅和家人道歉,並許諾要對相關責任官員“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絕不姑息。”杜壽平為計劃生育政策做出辯護,但是他說,在執行過程中必須遵守法律,“對已出現的問題,我們決不迴避,誠懇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
      官方媒體說,安康市鎮坪縣有3名官員已經停職接受調查,官方還許諾要第一時間公布調查和處理結果。但是這姿態並沒有消除許多中國網民的憤怒;鄧吉元一家隨後不但受到騷擾、監視、行動也受到了限制。鄧吉元曾試圖帶妻子離開當地的一家醫院,但沒有成功。
      鄧吉元的妹妹鄧吉彩說,鄧家受到的騷擾證明當地官員不願承擔責任。她舉出的例子包括,當地人舉行了遊行,示威者打出了“痛打賣國賊,驅出曾家鎮”的標語。據當地媒體的報道,遊行的組織者是當地官員,遊行的原因是鄧吉元接受了一名德國記者的採訪──安康市政府拒絕對這一指責做出置評。
      鄧吉元說,鎮坪地方官員曾到北京與他會面,希望勸說他返鄉,但是為他所拒絕。中國的媒體報道說,涉案的官員不換,鄧吉元就不打算返回鎮坪。7月5日,鄧吉元出現在北京一個討論計劃生育問題的學術論壇上。
      律師張凱說,網上對馮建梅事件的大量關注,是促使地方政府調查此案的一個主要原因。他說,過去發生過很多類似的案件,但過去這些事很難曝光,“我希望這能迫使相關人員進行反思,國家真的需要思考一下二胎的問題了。”

      執行並不平等  引發極大不滿
      外媒一直都很關注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以及因此衍生的各種問題。
      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刊文稱,在實施30年後,雖然獨生子女政策遏制了人口過快增長,使中國少生了3億人,推動了經濟發展,但也給中國政府帶來了諸多問題,中國政府應當制定更加靈活的計劃生育法規。
      上述文章提到,獨生子女政策執行起來存在很多不平等。經濟發展使中國的中高階層人數不斷增加,這些富人有能力交罰款,往往會生兩個甚至三個孩子。各個地方的罰款標準也各不相同,在北京生二胎要交10倍於平均收入的罰款,而上海只需要交3倍的罰款。這種不平等現象在既沒錢也沒“關係”的群體中引發了極大的不滿。
      其次,舊有的“重男輕女”觀念導致中國新生兒性別比例嚴重失衡。據官方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男性比女性多1800萬,這個數字到2020年還將增加到3000萬。為了生男孩,有的孕婦會做性別選擇式流產。雖然中國政府禁止歧視、虐待和拋棄女嬰,但是此類慘劇經常上演。

      “二孩晚育軟着陸” 逐步放開年齡限制
      陜西鎮坪縣強制孕婦大月份引產事件,再次引發公眾對生育控制政策的反思。6月16日,北京大學舉辦“新時期中國人口與經濟發展戰略論壇”,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曾毅建議,從2012年開始,實行“二孩晚育軟着陸”,逐步降低生育二胎的年齡限制,2015年全部放開二胎。
      按照曾毅的設想,“二孩晚育軟着陸”方案,是一種逐步放開二胎的方案:為避免全面放開二胎可能造成的生育堆積,可允許各地根據其生育狀況,確定不同的放開二胎的起始年齡(比如育齡婦女在33歲至35歲、32歲至35歲等年齡段生二胎);此後,允許各地政府逐步降低生育二胎的年齡限制,比如,各地可每隔一年把生二胎的下限年齡降低1至2歲,目標是,到2015年前後,基本實現城鄉年滿28歲的婦女都允許生二胎。
      曾毅提到,1980年代初以來,甘肅酒泉市、山西翼城縣、河北承德市、湖北恩施州一直實行“間隔生育二胎”的政策,近30年來,上述四個地方的生育率並不高,人口增長也很有限。他認為,隨着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中國養育子女成本大增、家庭的生育觀念也在發生顯著變化,目前推行“二孩晚育軟着陸”是可行的,而且實行“二孩晚育軟着陸”也不會造成人口總量失控。
      根據曾毅的研究,如果實行“二孩晚育軟着陸”,人口總數在2029年會達到14.45億的峰值,此後平穩下降;到2050年和2080年,中國總人口將分別降至14.20億和12.43億。

      低生育率已經 持續二十年
      剛剛公布的中國生育率,震驚了學界。國家統計局的《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顯示,2010年,中國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181,其中城市為0.8821,鄉村為1.4375,鎮為1.153,均大大低於國際公認維持人口正常更替需要的總和生育率2.1水準——總和生育率,是指一位婦女一生生育的小孩數。
      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認為,1.181可能不准,比如低齡組小孩可能漏報,而中高齡的婦女可能重復統計(考慮到流動人口有2億左右),實際的總和生育率可能在1.6上下,即使如此,也太低。過去幾十年,中國總和生育率經歷了一個跳水過程:1971年是5.8,1980年代初期只有2.4,1992年是 2.1左右,此後一直在2以下——據此推斷,中國人口超低生育率已延續了20年之久。
      總和生育率水準過低,帶來的直接問題是,老齡化加快,同時勞動力總量減少。有學者判斷,從2013年開始,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將下降。勞動力減少,工資上漲,將使中國經濟發展所依賴的外國投資流向其他勞動力更加廉價的國家,進而導致就業機會減少,失業率上升。
      另外有資料顯示,中國的老齡化速度是美國的三倍,但養老金積累的規模才是美國的1%。老齡化加快,使得目前養老基金出現了大的資金窟窿。有機構預測養老金缺口為1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也有說是8萬億元。清華大學社保中心教授楊燕綏認為,哪個數字準確尚難定論,但2020年中國即將進入深度老齡化是肯定,必須未雨綢繆。
      對面人口危機,延長退休年齡,或者調整一胎政策,是通行做法。但原新認為,目前單純延長退休年齡意義不大;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顧寶昌指出,解決老齡化等問題,還是要放棄一胎計劃生育政策。
      2007年時,就曾有中國人大代表建議允許生二胎,以解決獨生子女政策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問題。北京大學社會學系郭志剛教授直言,“人口政策屬於國家戰略政策,短期不像SARS等非常緊急,但是長期不調整,等到問題出現,再調整了,則沒有了機會。”



 

 





馮建梅與丈夫鄧吉元(左)在醫院的電視畫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