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春蘭幽香
( 2012-07-13 )



      每當春天來臨,芬芳馥郁、青翠扶疏,幽嫻高雅的蘭花,就婀娜多姿地開放了,把嫵媚的春天點綴得更加春意盎然。
      蘭花是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據《蘭花譜》記載,中國栽培蘭歷史悠久,約有二千五百余年。在唐代,就開始盆栽養蘭。宋元之際,栽培蘭花的技術有了發展,且對蘭、蕙作了明確的區分:“一干一花,香有余者,蘭也;一干五六花,香不足者蕙也。”明代,大藥物學家李時珍對蘭花的各種品種做了詳細的考證和解釋。
      蘭花,葉似馬蘭,故名,別名有蘭草、山蘭、幽蘭、芝蘭、香草等。宋代寇宗奭著《本草衍義》對蘭花作了生動的描寫:“蘭葉闊且韌,長及一二尺,四時長青,花黃綠色,中間瓣上有細紫點、春芳者為春蘭,色深;秋芳者為秋蘭,色淡。”現在,中國蘭花品種繁多,按其花期分為春蘭,蕙蘭、墨蘭、建蘭、秋蘭、寒蘭等類,花色澤有深咖啡色、綠、白和紫色等,也有素心種。花型有梅花瓣、水仙花瓣、蝴蝶瓣、荷花瓣等,可謂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蘭花,花色俊秀,幽香四溢,素有“香祖”、“國香”、“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花中君子”和“空谷佳人”等稱號。其葉叢剛健推拔,氣宇軒昂,經風霜,仍油綠,顯示出矯健瀟灑的風度和清高堅強的品格。
      蘭花,在我國民間流傳許多神奇動人傳說。


      姓蘭老祖母最早栽種
      相傳堯舜時代,在東南沿海一帶的太姆山上,有姓蘭的老祖母,最早栽種這種花,故名蘭花,這位老祖母則被崇為蘭母。閩東太姥山(當地稱太姆山)中還留有“蘭母升天石”遺址。
      浙江省自古產蘭著名,有一種稱作“綠雲”的春蘭,為蘭花中的絕品。據傳清朝同治年間,杭州一位陳氏農民在山上挖到一株奇香的蘭花,帶回家精心培育。這農民家境貧寒,只有一未出嫁的女兒。杭州邵芝巖是筆莊店主,他酷愛蘭花,經多次周折,將陳女和那株蘭花一起娶回家中,並在店的墻上,雕刻這盆蘭花的商標芳姿,以招攬顧客。
      紹興名蘭產地漓諸也有傳說:很久以前,大山腳下有一個蘭志花的青年,非常愛花,他住的小茅屋四周種着各式各樣的花。有天傍晚,勞動歸來,他驚奇地發現,牡丹花和杜鵑花在攀談。牡丹花說:“在漓諸的大山坳裡生長着一枝非常幽雅的香花,那花不但神韻清幽,仙姿脫俗,而且花味香純、幽馨遠播,比我等名貴多了。”杜鵑花聽着點頭稱是:“我也聽說過這株神奇的花,株兒不大,隱蹤匿跡只有在夜晚,順着她發出的香氣去找,才可找到。”蘭志花聽了牡丹花個杜鵑花的對話。次晚,帶上鐵鏟、背簍上山,爬上十多座山嶺,只聞幽香,不見花影。
      後來,攀上峭壁借着月光,才看到一枝小花,立即小心翼翼地把它連泥挖起放進背簍裡,帶回了家。花香濃郁飄散,村裡一大財主得知,硬要蘭志花送這株小花給他敬神,蘭志花不肯,大財主惱羞成怒,糾集惡棍來槍花,愛花如命的蘭志花帶着這株奇花逃進深山,惡棍們緊追不舍,蘭志花逃到一個懸崖峭壁上眼看無路可走,便縱身跳下山崖。次年春天,山崖下的這片土地上,長出好多這種花。
人們為了紀念這位舍身護花的青年蘭志花,就把這種原本還沒名字的花定名為“蘭花”。
      古往今來,對蘭花的嗜好,癡迷者之多,不勝枚舉,有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名人偉人。


      名人雅士多愛蘭
      康熙皇帝的《詠幽蘭》寫道:“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誰隱各中香,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把蘭的隱逸,謙和,不爭虛華的品格生動地表現出來。
      東漢科學家張衡,因受宦官排擠,由侍中出任何間祖,做《怨賦》,其詞曰:“猗猗秋蘭,植被中阿。有馥其芳,有黃其葩。雖曰幽深,厥美彌嘉……”以蘭花自喻,抒抑郁之情。說自己盡管被擠出朝廷,但和蘭花一樣,不因生於山野而自卑,它堅韌的特性、清冽的幽香,會受到人們的崇敬的。
      朱德一生與蘭花結下不解之緣。在他的家裡,到處都可見到蘭花。他常親自給蘭花培土,澆水,施肥。他按照《蘭花譜》,精心培育出許多名貴的蘭花品種,並把這些蘭花送給許多公園。他常說:看二十分鐘蘭花,比休息兩個鐘頭都好。晚年,從一九五九年(七十三歲)至一九六四年(七十八歲),他寫下近四十首詠蘭詩詞,大都即興而作,情真意切,老幼皆懂。
      董必武對賞蘭寫有頌詞:“蘭有四清:氣清、色清、姿清、韻清。”“氣清”指蘭花的香氣,“色清”指蘭花的顏色,“姿清”指之花與葉的姿態,“韻清”指蘭花的神韻。
      張學良喜愛蘭花,在臺灣養蘭花二十多年,他有一個蘭園,名品多達數百盆。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五日江澤民參觀第三屆中國花卉博覽會時,世界蘭惠協會會長黃秀球先生受張學良之托,將一盆“愛國號”蘭花交給了江澤民。


      張學良蘭園名品數百盆
      有說,蘭是文人之花。的確,華夏的文人,十之八九對蘭花都是頂禮膜拜的。這和孔夫子的言論有關。“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茂;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窮而改節。”“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孔夫子將蘭花與君子聯系起來,主張君子立身處理,應與蘭花為伍,在道德修養上堅貞不二,因此歷代文人雅士追效君子的蘭花風范。蘭,高居於“歲寒三友”的松竹梅之上。
      人們說,竹有節而無花,梅有花而少葉,松有葉而無香。唯獨蘭花三者兼而有之。人們便以蘭來比擬高尚的節操,寫出了“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的詩句。國家遭辱時期,蘭被文藝人士寄托情志,表達民族氣節的喻體和象征。宋末元初詩人、畫家鄭所南為示不亡宋室之意,畫蘭常露根無土,曾曰:“士為蕃人奪,忍者耶!”是謂“露根蘭”,以抒發對國思念的耿耿情懷。明清時號苦瓜和尚的僧人石濤,在衣服《露蘭風竹圖》中,把將王國的隱痛化作筆意縱橫,以清風比作大清,畫蘭、竹遭到“清”風的摧殘,卻芳心不改、勁節不折,吐露了自己不可移易的心志。屈原忠憤,在家種蘭、佩蘭,以示對奸妄之怨恨。


      蘭之幽香奪花魁
      蘭花之香,自古以來被認為是眾花之魁。《左傳,宣公三年》中:“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這一推崇之高,為后人所肯定。宋代黃庭堅曾為之作注腳:“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女之色蓋一國,則曰國色;蘭之香蓋一國,則曰國香。”蘇東坡把蘭花比作美女,有詩曰: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
      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
      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
      詩人把春蘭多生於深谷,無人采擷,醜於自薦的美人,只聞其香,不見其姿。蘇東坡要以丹青描繪蘭花的真容,以補屈原《離騷》屢次寫蘭之不足。
      由於蘭花的形象和氣質深入人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人把優秀的好文章、好書法成為“蘭章”。父母總是以蘭命名孩子以表愛心,人們把友誼相處稱為“蘭交”、“蘭誼”,把人的芳潔美慧喻為“蘭質慧心”,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蘭摧玉折” 。至於用“蘭”命名的花卉也有不少,如玉蘭、米蘭、君子蘭等,但都不是蘭科植物,只不過借“蘭”芳名,提高身價罷了。


      愛蘭之人遍布全世界
      世界上許多國家喜愛蘭花,設有蘭花協會。每年舉辦蘭花展覽。以蘭花為國花的有新加坡、緬甸、斯里蘭卡、哥倫比亞、危地馬拉、巴西、哥斯達黎加、巴拿馬、委內瑞拉、肯尼亞、塞舌爾等十一個國家。斯里蘭卡十分珍惜蘭花,他們用蘭花做成花籃或花環,獻給尊貴的客人。國家首腦出國訪問時,帶上蘭花,獻給所訪問的國家領導人。在斯里蘭卡,人們把“唇苞花”的洋蘭,作為婚禮上的珍品。
      蘭花,又是友誼之花,在各國人民之間友好交往中,作為高貴的禮品贈送。魯迅先生當年送日本友人攜蘭歸國,書贈七絕一首:“椒焚桂折佳人老,獨托幽岩展素心。豈惜芳馨遺遠者,故鄉如醉有荊榛。”此詩寫幽蘭的芳潔,表達了對日本人民的深情厚意。
      中共建政以來,法國城市蒙彼利埃市與成都市結為友好城市後,成都人民將四川名蘭送給了法國朋友。一九七五年中共和菲律賓建交時,他們把一百種熱帶蘭相贈。一九七六年毛澤東逝世時,又贈送一百盆金蝶蘭,以表達他們對毛澤東的敬意和哀思。
      蘭花,不僅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而且可制香料、香精,也可窨茶,做糕點、菜肴的配料。鮮蘭花放清茶中(或干蘭花摻入茶葉),泡酒中,清香甘甜。炒菜、煮湯用蘭花做配料,香味可口。
      在醫藥方面,亦有不少用途。蘭葉有清熱、涼血、理氣、利濕之功效,主治咳嗽、肺痛、吐血、咳血、瘡毒、療腫等疾患。蘭根性平味辛無毒,有順氣和血,利濕消腫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咳嗽吐血、血崩淋病、癤腫等,還可治療跌打損傷。蘭花可理氣寬中明目,加水煎服,能治久咳、胸悶、腹瀉等。
      蘭花,文雅幽香,一花在室,滿屋飄香。適宜盆栽,制成盆景,置於屋室、客廳,增添詩情畫意。勸君多植蘭花。
      蘭花的眷管很容易,只要遵照前人的十六字經就可以了,那就是“春花宜曝”,“日烈宜藏”,“喜晴惡日”,“就風避日”。做到“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濕。”即可。

      作者﹕李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