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揭開UBC少年班的神秘面紗
( 2012-07-12 )



      老師
      說到少年班,就不得不提到教學的老師們。這四名老師可稱是百裡挑一,人人可以獨當一面,熱愛教學、關心學生,使得整個少年班課程能順利運行。有意思的是這些老師們幾乎都是半路出家,中年以後才正式做了老師,但他們之前豐富的人生閱歷,更為教學增添了獨特的色彩。筆者有機會採訪了這些老師,介紹如下。
      達麗雅(Daria Danylchuk)是少年班的負責人,同時也教公民常識課。事實上,是她在溫哥華教育局工作時瞭解到成績突出的學生的特殊需要,才竭力促成了少年班的成立。這麼多年來,她兢兢業業、殫心竭慮地照顧少年班以及數百名學生,堪稱是這個課程的靈魂人物。
      達麗雅作為課程的負責人,每年不知面試了多少學生,少年班想要挑選怎樣的學生,怎樣的學生容易獲得成功,她無不瞭若指掌。
      筆者問及少年班中華裔比率高的問題(今年畢業的班級裡,19名學生中只有3名不是華裔),她回答說:這無關種族,家庭因素更重要。每次面試時,她都會觀察學生及其家庭,看學生是否目標明確,看家庭是否重視教育。
      她更直接指出,由於在小班級、小環境中,學生間容易相互幫助,建立友情,但異性之間決不能有浪漫情緒發生,因為代價太大,時間耽誤不起。屆時學校會和家長聯絡,儘量阻止,而不是如普通學校那樣放任不理。
      庫普斯(David Coopersmith)是生物、化學和歷史老師。他原來從事林業方面的工作,對植物、野外生活瞭若指掌。他非常重視動手能力,特別是實驗報告。給學生們下馬威的實驗報告就是他事無巨細、認真批改的,學生不知道要耗費多少時間精力,才能得到一個好分數。
      問及這麼做的理由,庫普斯回答說:寫出優秀的實驗報告的本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通過長期不斷的努力,才能牢牢掌握。這樣的習慣,會伴隨你完成學業,從大學甚至到博士學位。這才是少年班的意義所在。
      紮格(Jamie Zagoudakis)是人文、英文老師。他滿頭銀髮,風度翩翩,這得益于他年輕時從事的舞蹈業。他為了追求藝術之路,曾到紐約闖蕩,也擁有過自己的舞蹈公司,擔任過劇團的編舞。他迄今仍寶刀未老,聖誕晚會上與學生一支雙人舞表演,讓人印象深刻。
      在少年班中,紮格的任務最艱巨。因為一般是理科成績優異的學生容易被選中,而英文水準則是參差不齊,有剛過語言關的學生,也有英文水準高到可以去大學旁聽的學生,不一而足。紮格老師卻要在兩年裡對他們灌輸足夠的人文知識,也要讓他們掌握良好的寫作技能,這是一個挑戰。
      但他很喜歡這樣的教學,因為他可以運用他熟悉的音樂藝術,把人文串聯起來,讓學生明白世界是相互關聯的,不論是縱向還是橫向,關鍵因素就是人文。只有熟知人文,寫出的文章才會有深度。
      紮格坦承,一些學生年齡過小,無法理解給高年級學生讀的作品中體現出的成熟的情感,他能做的,是讓他們儘量接觸這些作品,即使現在不能理解,將來總會明白的。他回憶道,一天他在市中心,突然有人從身邊的公共汽車上下來擁抱了他,這是他幾年前的學生,她開心的告訴他:我現在明白什麼是“愛”了。謝謝你。
      謝普(Ludmila Shepelev)是數學、物理老師。她以前是工程師,而現在在教課之余,仍然從事金屬工程師的工作。數學和物理是學生們容易拿高分的課程,不少學生在進入少年班之前甚至已經自學完了中學十二年級的內容。面對這樣的學生,謝普老師的做法是讓他們去幫助其他學生,自己懂和幫助別人懂,兩者的難度相差很大;若學生還是覺得不夠有挑戰性,她就會讓他們去大學旁聽。她指出:少年班課程的一個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掌握自學、自我管理的本領,這是學好這兩門功課的重要條件。                                         (未完待續)

      文:王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