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從 價 位 看 筆 法
( 2012-07-06 )



      近年中國古典書法墨蹟有點鴻運高照,受到國人狂熱追捧,彼時一些換取“大白鵝”、“六角扇”的普通尺牘家書,今天卻是身價過億,而且還不是真跡。書法藝術真是神奇了。
      王羲之的一幅尺牘書法《平安帖》,四行二十七個字,拍到3.08億人民幣,平均一個字值750萬。北宋黃庭堅的《砥柱銘》,更是拍出4.3億的天價,這是到目前為止單品古典書法的最高價位。另外身價過億的有曾鞏的《局事帖》,朱熹等寫的《宋着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15年前,我在東京一家私立美術館靜賞過王羲之的《妹至帖》,當時主辦人說這是迄今為止第一次將私人珍藏的王羲之墨蹟“真品”公開展示,轟動日本書法界,所以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多飽眼福,細察筆法,我在這幅作品前足足“圍觀”了三個多小時。今天這兩行“沒頭沒尾”的十四個字的“殘紙斷片”,出價也在數千萬元以上。書法作品紛紛被炒上市,億萬身價對作品而言也許是個數字遊戲,但畢竟是價值的再現。我以為,作品之所以能夠被重新“認知”,除了它們的歷史文物的自然價值,作品本身的“技術含量”,即嫺熟精緻的筆法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人為因素。
      可以這麼說,凡是能夠享譽中國書法史的名作,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筆法精湛,而且書寫者幾乎個個都是楷書高手,因為楷書裏面筆法最健全。王羲之有《樂毅論》,黃庭堅有《梨花詩》,其他的如鐘繇、智永、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張旭、懷素、顏真卿、柳公權、黃庭堅、米芾、趙孟頫,近世的于右任、沈尹默等,無不具有這個特點,成就之高,令人仰止。
      筆法是個好東西,它是寫好毛筆字的基本方法,以前寫字的人對此非常重視。唐朝人重視法度,那時就有以筆法區分書家和善書者的說法。即使在今天,這種評判方法也存在於書法界,只不過現代人講“多元化”,注重筆法的書法家和追求個性意趣的文人書法家們在筆法表現上各顯神通。
      歷來書法家對於筆法有詳盡的闡述,書風可以迥異,筆法道理大抵相同,但大多以蔡邕的“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的中鋒運筆法為正法。中鋒運筆法,就是讓毛筆的筆鋒儘量在點畫線條的中間運行,這樣寫出來的字有一種“立體”效應,“四億身價”的黃庭堅書法,就有這種效應。黃庭堅形容王羲之的書法有“如錐畫沙”,“如印印泥”,他深諳中鋒運筆原理,線條厚實、圓潤、勁健。他主張“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隨己意左右”,並以唐朝筆法最精、幾乎無可挑剔的張旭、懷素作為超越目標。他還將筆法提升至“意趣”層面加以表現,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創意,極大地豐富了筆法表現的美學範疇。他的作品能有今天的這個“身價”,可以說是物有所值,如果買家有“立升”,再加兩個億也不嫌多。一位對筆法“精耕細作”的日本書法理論家石川九楊在他的《中國書史》即將完稿時曾對我說:“宋四家”是中國書法的“終點站”,而黃庭堅是幾成絕響“感嘆號”!他的這個說法也許有點言過其實,但宋人“尚意”的多姿多彩的筆法,確實是後人難以逾越的一座“技術高峰”。
      一生竭力推廣普及筆法的現代書法大家沈尹默指出,筆法是用筆方法,是經過了無數代人仔細傳習總結出來的、為書法家所公認的規律。沈尹默為了掌握承傳這個規律,畢生為之努力。曾鞏說:“羲之所能,亦精力自致,非天成也!”看來王羲之為精研筆法也沒少下功夫,說他十二歲因偷看家藏“筆論”而得筆法就有點無稽之談了。張芝“池水盡墨”、智永“三十年廢筆五籮筐”,虞世南、懷素、歐陽詢、褚遂良等都是為精通筆法奮鬥終身的大書法家。文革期間,沈尹默先生被迫寫出的所謂“自我批評”,一經貼出就被人揭走,而且“片甲不留”;日本著名書法篆刻家、保持《篆刻技法》一書再版17次紀錄的小木太法先生,曾經在東京學藝大學寫過一張“學生通告”,張貼翌日也是不翼而飛,據說有人要“收藏”。可見筆法精良的毛筆字是人見人愛的。
      “合法”的書法作品,無論用什麼樣的筆來寫,總能給人一種穩定統一、厚圓挺勁的藝術美感。如果你用眼睛來目測,那就是筆觸在紙上有一種逆澀的感覺,收筆後筆鋒不扭曲散亂,線條一般是兩邊同顯潤燥。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偏鋒浮滑、豬頭鼠尾乃筆法之大忌。這幅《時運交移 質文代變》(圖)是沈尹默的入室弟子、中國當代着名書法家胡問遂老師的書法作品,收藏者是隱居在溫哥華的一位着名音樂演奏家。為理解筆法,我把胡問遂老師的這八個字當作“範例”,《都市報》的各位朋友能否從這幅墨寶中探得一點神奇美妙的筆法消息?

      作者: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