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住宅投資客轉戰中國寫字樓
( 2012-07-06 )



寫字樓成交中,有一半來自於企業,一半來自於擁有大資金的私人。 網絡圖片

      限購使得投資門路更為狹窄,原本熱衷投資住宅投資客們將金錢投向商業地產。2011年是“商住兩用”大熱,2012年的熱點變成了寫字樓。兩者的資本量級存在本質區別,開發商也在摸索着與大中小資金量級配套的產品,分門別類地吸引買家。


      商業地產是價值窪地
      《經濟觀察報》6月29日刊文稱,沒有人能估計到底有多少民間資本流向商業地產,但據21世紀不動產北京上古新銳執行董事吳疆評估,在他瞭解的寫字樓成交中,有一半來自於企業,一半來自於擁有大資金的私人,此前這些人曾是商品房投資擁躉。
      投資無門和對貨幣貶值的深度擔憂是這些投資客的心理現狀。
      一位在中關村購買了一層寫字樓的公司老闆認為:“公司現在每年都有錢積累,如果不投資,就是看着貶值,但不可能拿這些錢去股市,一是沒時間,二是風險太高。我沒有能力來把握這類風險。而信託產品,鎖定期偏長。”


      整體盤下寫字樓出租
      該老板表示,自己投資的資金算中等,而他的幾個朋友合伙買下了北京東三環的一棟寫字樓。這幾個人偶然間聽到一家企業因為業績不好,要變賣寫字樓,但要求是整售,且資金到位要及時。他們以一個很實惠的價格整體盤下,決定經營這個寫字樓。他的朋友覺得,自己租的寫字樓租金那麼貴,這個生意穩賺不賠。
      業內人士稱,現在市面上只要位置好的,開發商肯散售的寫字樓都賣得不錯。第一是投資門類少,第二就是大家都意識到,現在商業地產是個價值窪地。從2011年開始,寫字樓租金補漲,讓民眾充分覺察了這點。北京豐臺的國投財富廣場,一個月能賣三到四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