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拉布尋根趣談
( 2012-06-30 )





香港最近一宗熱門新聞,說“立法會”爆發了一場“拉布”戰。拉布一詞,莫說內地同胞不明所以,就算是香港土生土長的年青一輩,也是一知半解,只隱約知道是“拖延戰術”;為什麼以拉布來形容?原來其中有頗為有趣的典故。

       拉布的原名來自西方議會所說的Filibuster,意思是議員發表冗長的言論,企圖“阻礙議案通過”。
       拉布是由政府制訂,用意是防止政府的政策有錯誤,議員阻礙議案通過,議會就有更多的時間去討論和辯論。真理越辯越明,政府寧願慢一點制訂議案,以免劣政為害社會。所以,“拉布”旨在保民,而非誤國。
       拉布的洋名Filibuster,台灣以音譯作“費力把事拖”,即是費盡氣力去把“可能會誤國的倉促決定拖延”,是譯得頗符信、雅、達的佳作。
       香港稱之為拉布,並非音譯,也非意譯,而是“形態”譯,起源於“製衣工廠”。
       在六、七十年代,香港的製衣業全球首屈一指,製衣工人數十萬計,製衣業是四大工業之一。
       製衣的第一個步驟是“裁”,即是把布剪開,第二步是把大小不同形狀的布塊“縫”合起來成為衣服。製衣業的“個體戶”叫做“裁縫”,其名乃由此而來。
       裁縫是“量身而造”,每次只做一件衣服,製衣廠一做就數以萬千計,因此裁剪布匹之時,一裁就是千百件。
       “裁”的過程,先把整匹布出來,由“裁床”的床頭,拉到去床尾,再由床尾拉回去床頭,一卷布拉完,再拉另一卷,而裁床的長度,約有百呎之長,拉得幾十卷布,布的厚度約有一呎高,這時就用“電刀”切割。
       好了,回看拉布的過程,布匹由床左拉去床右,再由右拉回去左,足球評論員就把拉布靈活運用,去形容球員用拖延戰術,消耗時間去保持領先的優勢,贏得勝利。
       舉個例說,一場球賽,加拿大對巴西,加拿大是必敗無疑,但時來運到,臨完場三分鐘,巴西門將一時大意,胡里胡塗把皮球拋進自己的龍門,加拿大就一比零領先,離完場尚余兩分鐘。
       老兄,假如若你是加拿大球員,你會用什麼戰術去挨多兩分鐘保住勝果?那還用說,當然跟巴西打其拉布戰啦!
       球場上之上,但見加拿大的左翼球員,在最左的邊線勁射交給最邊線的右翼球員。右翼得球回傳給左翼,一來一回,謀殺了三十秒,如是者傳來傳去,這個形態動作,是不是與製衣廠拉布是一模一樣?
       這種足球戰術沉悶無比,導致球票滯銷,後來改例,不准在球場打拉布,否則出紅牌把球員驅逐出場。
       由於香港的製衣業已亡,球場又不准拉布,足球評述員再不說拉布一詞,不知其起源的新一代,充其量只知其意,卻不知何以要用拉布二字去形容拖延。
       高清今日簡述來龍去脈,就當是提點一下這段已消失及被人遺忘的香港歷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