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加拿大雁:天上的“托兒所”
( 2012-06-29 )



兩頰白斑是加拿大雁的“Logo”。

在加拿大,每到春秋,新移民經常被一陣陣大雁的鳴叫驚起,抬頭仰望,它們是天上不高的空中成“人”字形飛行的雁群。這是加拿大雁(Branta canadensis,俗稱Canada goose ),跟中國的大雁有所不同。

      最大分別是兩頰白斑
      加拿大雁為體形巨大的雁形目鳥類,其成鳥體長可達100釐米,翅膀展開時的長度為160至175釐米。這鳥類有7個亞種,主要是體型和毛色的分別,但都被認為是加拿大雁。而其雄雌則同形同色。雄性重3.5至6.5公斤,善於保衛其領土。雌性則稍輕,約3至5.5公斤,並與雄性的鳴叫聲不同。
      加拿大雁成鳥頸部甚長,整個頭部頸部均以黑色為基色;兩側頰部具三角形白色斑塊,這塊白色斑塊是辨識本物種的重要特征。上體肩部、背部均為較深的灰褐色。翅上的覆羽與肩羽顏色相同為灰褐色,具有淺褐色的羽緣。飛羽亦為灰褐色,尾上覆羽白色,尾羽黑色,與上體的灰褐色相比胸部的顏色要淺很多,呈略現褐色的白色。自肩部的灰褐色到胸部的白色,其體羽顏色變化非常平緩,並無明顯的邊界存在。腹部顏色與胸部相近,直至尾下覆羽亦為較淺的近白色,在這個部位,尾下覆羽的白色與尾羽的黑色形成鮮明的對比。兩脅密佈與上體顏色接近的灰褐色寬大縱紋,呈虹膜黑色、喙黑色或足黑色。


      素食主義者
      加拿大雁是群居性鳥類,棲息在平原的湖泊、沼澤以及河流平緩的水面。與雁屬鳥類一樣,黑雁屬的鳥類也是素食主義者,加拿大雁也不例外,它們的食譜中不僅有水生植物,還有陸生的各色野草,以及農作物,尤其是在鳥類遷徙時或冬天,更愛吃農作物。
      大約兩歲的時候,加拿大雁會開始找配偶,之後多數會一直生活在一起。當然如果其中一隻死了,另一隻便會找新的配偶。雌性每次產4至8隻蛋。孵蛋期間,雌雄鳥都會保護它們的巢穴,但雌性的時間較長。在這段時間,它們會喪失了它們的飛行羽毛,所以直到孵化完才能飛。這個時期大概維持25至28天。


      大雁帶着幼雁“托兒所”
      成年的加拿大雁多數會領着小雁成直線地飛,并由一隻較成年的帶在隊伍的最前方,其他則在隊伍的後面。在保護幼鳥時,雁爸爸媽媽都會猛烈地趕開附近的生物,由很小的畫眉到其他雁類,再到人類都是一樣。加拿大雁也會由幾隻成年的雁和一群年幼的雁組成一個群組,稱為“托兒所”(creches)。年幼的雁不會離開它們父母,直至春季遷徙後,也就是當他們返回它們的出生地時。
      加拿大雁著名的品種常見於北美洲。它們生長在加拿大和美國北部的不同棲息地。它們的巢穴多數在鄰近水邊的高地,有時在海狸的巢穴上。它們的蛋產在有植物或有草的低窪地。五大湖地區保持着很大數目的加拿大雁。像多數的雁,它們也會遷徙,過冬的地區大多數是美國。當一大群加拿大雁的遷徙飛行的形狀為V型時,代表轉入春天或秋天。在部分地區,遷徙路線可能會因棲息地和食物源頭改變而變遷。在暖和氣候的地區,如太平洋西北面,由於沒有吃它們的動物天敵,因此部分加拿大雁不會遷徙。 當加拿大雁受到其他生物的威脅,它們會發出發出嘶嘶聲來趕走這些生物。


      已擴散至華東西歐
      加拿大雁已自然地擴散至西歐。這些亞種主要為parvipes。加拿大雁也出現於堪察加半島、西伯利亞東部、中國東部和整個日本。較大的加拿大雁也廣泛地擴散至歐洲,并已有野生加拿大雁在英國、荷蘭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半飼養的野生鳥也常見於公園,在某些地方更被視為害鳥。多數的堪察加半島的和部分英國的加拿大雁已建立了一定的遷移形式。這類雁首次發現於17世紀後期的英國,並被加入詹姆斯二世的水鳥聚集地—聖詹姆斯公園。之後,加拿大雁更成了新西蘭着狩獵的鳥類之一。
      在20世紀早期,由於18世紀後期至19世紀早期的過分狩獵和棲息地的減少,導致這品種的數目嚴重下降。巨大的加拿大雁亞種被認為已於上世紀50年代絕種。直到1962年,少數群的這類品種被發現於明尼蘇達州的羅契斯特市過冬。由於狩獵的有關法律,和棲息地保養、保護等計劃的改善,它們的數目在多數地方漸漸回升,雖然有些本地亞種,例如occidentalis的數目仍然在下降。
      此外,加拿大雁也可適應城市環境,尤其是那些修剪良好的草地和寬大的池塘,如高爾夫球場地和市鎮公園。



加拿大雁也可適應城市環境。

大約兩歲的時候,加拿大雁會開始找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