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名人驢趣與騎驢詩
( 2012-06-29 )



      驢,頭顱很大,背有褐淺,肩有虎紋,唇部乳白,雙耳直立,尾如短鞭,靈活敏捷,耐性很強,這副神態的家畜,激起人們的喜愛,令人興奮。
      驢,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新疆拜城縣甘孜千佛洞十一窟有幅商旅圖:一頭頭滿載中原絲綢和波斯貨物的驢隊行進在絲綢之路上,有的舉步輕捷,有的相吻而嬉,有的昂首而叫,活潑可愛。
      歷史上,驢曾是主要役畜。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自秦以上,傳說無言驢者。”《後漢書》記載:漢靈帝有四頭白驢,視為珍寶,常駕車在禁苑中馳騁取樂。到唐代,文人學士出遊旅行,不僅喜歡騎驢,而且不少佳作名筆就在驢背上吟成的。
      神話傳說中的“八仙”之一的張果老,長期在山中隱居,騎着驢子往來於汾水一帶,他騎驢時是倒着騎的,日行數萬裡,休息時將驢子折迭藏於箱子裡,這故事是假的,但因神奇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的雅興。一位老先生給他的倒騎驢題詩一首曰:
      舉世多少人,誰似此老漢;
      不是倒騎驢,凡事回頭看。
      張果老既然是“倒騎驢”,必須是在進行中“回頭看”,詩借題發揮,說當今世上不少人不像他那樣“凡事回頭看”,告誡人們,不要一味往前看,即使遇到得意事,也要回頭看前事,才能事半功倍。


      鄭板橋騎驢過孔廟
      山東曲阜的孔廟,是莊嚴的地方,歷代皇帝都要朝拜。孔廟前豎着一塊刻着皇帝禦筆親書“行人到此下馬”六個大字,並派差役看守。堂皇顯赫的碑文,誰敢違抗?
      但是,以“怪”聞名的鄭板橋(一六九三-一七六五年)卻有意戲弄一番。一次,他騎着一頭毛驢,故意從孔廟前經過,到禦碑前卻不下驢,守護的差役把它阻攔,大聲喊問,“你眼瞎了,沒看見禦碑上的字嗎?”“我看得清清楚楚。”“那你為何不下來?”鄭板橋坐着不動說:“碑上的字是‘行人到此下馬 ’,可我騎的不是馬,是驢,你看清楚。”差役無言答對,鄭板橋一聲吆喝,揚長而去。
      碑文上的“下馬”自然包括驢,鄭板橋何嘗不知道,但他蔑視封建禮教,鑽文字的空子,巧妙的迫使差役讓步,悠然自得騎驢而過,表現他的滑稽風趣和玩世不恭的性格。


      李白騎驢闖華陰
      唐代詩人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年)常醉臥驢背,任小驢兒走街串巷。某日,他醉酒醒來,小驢兒正走在華陰縣衙。他以前聽說華陰縣令一向貪贓枉法,於是,便裝成酒醉的樣子,趴在驢背上,趕驢直闖入正堂。恰巧這時,華陰縣令正升堂,兩旁衙役見驢兒沖了進來攔也攔不住,弄得華陰縣令烏紗帽掉下地,頭發也散亂了,見驢背上還趴着一人,便氣勢洶洶地說:“把他給我拉下來!”
      兩個衙役忙上前去拖李白,不料被小驢兒踢了個仰面朝天,兩個衙役拿着木板要打向小驢兒。李白連忙攔住,大聲喊道:“不許打!” 縣令問:“你是什麼人,膽敢沖撞……”縣令未說完,李白邊說:“我招供,拿筆來我書寫。”縣令名人遞上紙筆,李白寫下幾行字:
      曾得龍巾試唾,禦手調羹,力士脫靴,貴妃捧硯。天子門前尚容吾走馬,華陰縣裡卻不許我騎驢。
      縣令見了大驚失色。隨後李白又取出金牌,上寫:“學士到此,文武官員軍民人等不尊敬者,以違詔論處。”縣令明白面前這位是當今皇上器重的翰林學士李白,嚇得毛骨悚然,雙腿發軟,頓時跪在地上連連磕頭。


      魏晉名士學驢鳴
      魏晉時代,一些帝王將相、文人學士模仿驢叫如癡如醉。東漢末年,官宦家庭出身,一直為曹操所重用,後半生春風得意的文豪王燦嗜好驢叫,其仿驢聲惟妙惟肖。
      建安二十一年(即二一六年),王燦隨曹操征討孫吳。第二年,王燦病故,時年四十一歲。他下葬後,曹操的大公子,未來的魏文帝曹丕親臨其葬。為了對王燦寄託眷戀之情,曹丕對同行的人建議說:“王好驢鳴,可各做一聲以送之。”於是同行的人,每人在墓前作了一次驢鳴,驢叫聲彼其此伏,各有千秋。曹丕貴為皇子,不屈身價,而且不顧朋友們的面子,讓生前好友為王燦各作一次驢鳴,將其送往極樂世界,說明瞭王燦在曹丕心目中所占比重,也說明瞭王燦在當時人們心中的地位。
      西晉後期,王濟病逝,眾名士送葬,孫楚後至,臨屍慟哭,眾賓客亦隨之垂淚。孫楚哭畢,對王濟靈前說:“王兄,你喜歡聽我學驢叫,從今以後,生死永別,你再也聽不到我學驢叫了。我現為你驢叫一聲,為你送別。”說完,孫楚揮淚長叫一聲,這一聲驢叫果然不同凡響,達到了孫楚驢叫的最高境界。
      詩人騎驢吟詩,在古代典籍中略有記錄。最為人知的是唐代詩人賈島,他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名句,是在驢背上吟成的。詩鬼李賀每天騎着毛驢出門轉悠,為求好句尋尋覓覓,嘔心瀝血。孟浩然也曾在雪中騎驢尋梅覓得妙句。杜甫多年騎驢,他在一首詩中說自己“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
      南宋詩人陸遊在他的《劍門道中遇微雨》中寫道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詩人來?細雨騎驢入劍門”。“消魂”這裡是令人神往的,這是詩人由眼前遠遊的生活而聯想到古人騎驢覓詩的故事,因而不禁自嘆:“我像個詩人嗎?我現在正是在微雨中騎驢入劍門啊!”

      作者﹕李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