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安寧護理 極需細密心思
( 2012-06-22 )



      大部分人希望活到需要離開人世時,都無需放棄為自己作決定的能力。我們一生努力,在經濟、法律及身體健康方面,為維護自己而作出不同打算,又相信自己在有需要情況下,會把一切的管控權割讓;更希望接管人所作的決定,能與自己的想法吻合。
      溫哥華天祐醫療機構安寧舒緩護理(Palliative Care)總監Romayne Gallagher醫生表示:“在患老年癡呆症或其他類似症狀的病人來說,很多時在需要他們作一些重要決定時,他們已再沒有能力為自己作主了。我們經常思索:究竟病患者本人,會否覺得自己每天接受的療護,遠遠超出他們自己的意願呢?”Gallagher醫生勸導病人,要經常與在非常時期代自己作決定的人,討論有關自己將來的護理方向。
      Gallagher醫生說:“老年癡呆症,就是需要病患者盡早為自己將來的護理方向作出決定的一種病症。大家在同意代病患者作出決斷之前,先要瞭解他們的權利及意願,這是非常重要的。”


      往往不易取得確實答復
      一般比較公式化的詢問,例如:“如果萬一……,你會有些什麼特別意願嗎?”都不一定獲得確實答復。Gallagher醫生說:“大部分人在提及死亡及離開人世等論點時,都感到有點彆扭不安,又可能由於心情驚惶或意識抗拒的影響,所以答案都會比較保守。”她慎重提醒大家在討論這個問題時,不要好像手持餐館的菜單一樣提供項目給病人作選擇。
      她說:“病人要作的決定,並不是好像挑選透析治療而非使用進食管療法這樣簡單,因為每位病患者都需要考慮到他們自己的個別處境,才能作出一些不易的抉擇。”


      須長時間觀察瞭解病人意願
      Gallagher醫生認為,提供一份指示書也不會有很大的幫助。她說:“每位病人的情況都不停在變,而我們也沒可能預料到所有病人的不同狀況。”她覺得唯一能夠真正瞭解每位病人對自己將來的意願,就是經常與病患者交談,並長時間觀察他們對周圍發生事故的反應。
      她表示:“很多時候,在與病人的閒談中,我們可以領會到他們對自己日後的護理,會作出些什麼選擇;要明白,這些交談內容,是基於大家的關係已非一朝一夕所致的。”
      部分有傳統文化的長者,會主動把決定權轉到年輕的一代。Gallagher醫生說:“我曾經征詢過一些年長病人的意見,問及他們期望的療護要如何循序漸進;他們會叫我與他們的兒子或女兒商討。如果他們的兒女清楚父母的意願,這就完全不成問題。”
      但有時大家會因感到壓力太大以致太情緒化,所以不一定能夠挑選最適當的決策。 Gallagher醫生說:“有些代病患者作主的人,雖然知道病人已無可能復元,但仍然堅持病人要不停接受治療,這樣反令到病人蒙受很多不必要的苦楚。”
      當面對着需要為別人決定護理方向這個挑戰時,很多人是根據自己在相同情況下,會作些什麼要求來作定斷。Gallagher醫生說:“這些想法並不一定與病人的意願認同; 所以大家一定要慎重行事。”有些代病患者作決定的人,會以為他們需要為當事人裁定醫療事宜;其實所有的醫療決定,全歸醫護團隊。
      Gallagher醫生說:“這些誤會可能是因為醫護人員在提出問題時措辭不太適當。醫護員在發問時,不要用類似‘你認為我們需要為你的母親提供怎麼樣的療護服務呢?’,而改用:‘你認為你的母親會比較喜歡什麼形式的療護服務呢?’或者‘你認為我們應該如何一齊作出最尊重你母親意願的決定呢?’”
      代表病患者作決定人士應該先熟悉當事人的價值觀,及瞭解他們以往人生路程上的重要決定。他們也要明白,他們並非要為所作決定的最終後果負上責任。Gallagher醫生指出:“有些人會因為簽署了‘無需復蘇’(Do Not Resuscitate–DNR) 同意書而深感內疚,其實他們只是認同醫護團隊的建議。”大家要明白,為一位病情沉重的病患者簽署無需復蘇同意書,完全不會影響他們每天接受悉心護理;唯一分別是在他們與世長辭之時,他們旁邊圍住的是家人、親人, 而非只有醫護器材作伴, 他們也會平靜安祥地離開人世。
      Gallagher醫生明白每位病人的獨特情況,再加上大家的主觀,要作出一個最適當的決定,實在是充滿挑戰;她鼓勵大家要把問題多提出來互相討論。她說:“憑空想像並不如從長計議去安排對策;我們都知道,要令他人瞭解,自己在年紀老邁時需要怎麼樣的護理,實在非三言兩語可以交代清楚的。”

      文章由溫哥華錦繡人生醫護基金會提供
      聯絡:林羅慧琛[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