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千年古方“三伏貼”
( 2012-06-22 )



“三伏貼”中的幾味主要中藥材。        網上圖片

      費小姐早早就打來電話,預約她和兒子就診今年的“三伏貼”治療。費小姐和她兒子移民加拿大五年,已連續三年參加老中醫診所的“三伏貼”治療。
      據她描述,初來加拿大時,一到冬天,她和兒子就過得非常辛苦,兒子患慢性支氣管炎,極易感冒,反復咳喘,吃了很多藥物都不見好;她本人患有過敏性鼻炎,在冬天的大部分時間裡,咳喘,打噴嚏,頭疼,甚至發燒,幾乎每天都戴口罩,母子倆過得很“可憐”。
      自從前年參加“三伏貼”治療後,她們的病情改善很多,所以今年就早早地預約“三伏貼”的治療。
      “三伏貼”有如此奇妙的效果,是因為它是一個千年的“奇方”。它的治療體現了中醫學“治未病”的思想,“天人相應”,人體的陰陽氣血的盛衰因季節的變化而不同,具體的治療也應隨節氣而有所不同。
      一些冬季容易發作的疾病,多數病人腠理疏鬆,素體陽虛,易受寒邪侵犯。而三伏天是全年溫度最高、人體陽氣最盛的時節,冬病暫時緩解,此時治療,如同“痛打落水狗”,採用溫熱祛寒的藥物,生髮人體的陽氣、祛除體內沉寒痼疾,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由此,明代醫家張璐在《張氏醫通》中記載了白芥子塗法,經過後人又不斷完善,將藥物在特定的時間貼敷在特定的穴位,就形成了今天的冬病夏治三伏貼。藥以白芥子、元胡、甘遂、細辛,配干薑汁,貼敷在“冬病”相應的經絡穴位上。
      三伏貼治療的“冬病”,主要是指哮喘、慢性支氣管炎、久咳、慢性咽喉炎、過敏性鼻炎、體虛反復感冒以及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等這些在秋冬容易反復發作的呼吸系統的疾病和骨關節疾病。穴位主要以肺俞、心俞、膈腧、膏盲、定喘、風門、肝俞、脾俞、腎俞等俞穴。
      我給費小姐母子在貼敷之前,先在一些俞穴上施以針和灸法,刺激和調節氣血,溫經通絡,而後貼敷三伏貼。這樣就加強了溫陽祛寒的功效。現在中醫治療的病種,也從呼吸系統疾病和骨關節疾病,擴展到腸胃、肝膽、泌尿方面的疾病,還可改善陽虛濕寒的體質,達到養生祛病的目的。
      三伏貼療法,每個療程為四次,最好連續三年,都在每年的三伏天進行,比如2012年,頭伏、二伏和末伏的時間,分別是7月18日、7月28日和8月7日,那麼通常是在頭伏前的10天左右即7月8號前後貼第一帖,剩下三貼在三伏的第一天貼。如能堅持醫治,冬天那些頑固的疾病,就會得到很好的治療,虛寒體質也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三伏貼療法,如:皮膚有創傷、過敏體質、急性發熱性疾病以及內火較重的人群,都不宜接受三伏貼的治療。而對於孕婦、支氣管擴張者、腫瘤患者,則要謹慎。

      孫玉珩主任醫師
      電話:604-322-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