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一把油紙傘 一場風花雪月
( 2012-06-22 )



■中國傳統油紙傘博得大家的喜愛。中新社資料圖片

油紙傘、丁香、雨巷,因為著名詩人戴望舒一首優美的詩《雨巷》而定格在人們的記憶裏,成為浪漫與古典的代名詞。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歲月裏,油紙傘伴着江南的杏花煙雨,浪漫了無數的風花雪月,裝點了許多年輕人的夢。關於油紙傘引發的江南印象,有一半,已被江南的細雨浸透;而另一半,則全都給了江南春的明媚。

      許仙追女生的方法很老套,甚至他內心根本還沒有完全弄明白這就是“愛”。那個雨天,他把油紙傘往白素貞的懷裏一塞,自顧自地跑開了,如果不是小青機靈,告訴許仙她們的住址,不知道是否還會有這千年傳說。這個老實木訥的杭州男子,早先撿到了白素貞和小青的東西主動還了她們,三人同坐一艘船,他主動站到船艙外避嫌,忽逢大雨還把自己的油傘給了她們。他非常平凡樸素地只想幫助兩個被雨淋的弱女子。這一塞,勝過了無數甜言蜜語,打動了來自四川峨眉的白素貞。許仙本來家住錢塘清波門,錢塘就是今天的杭州。許仙和白娘子初遇,搭同一條船,在清波門下了船,丫環小青是這樣介紹的:“我們家就在清波門雙茶巷,財神廟對面的大紅門牆,牆外有對石獅子的就是白府。”借傘還傘,許仙和白娘子的故事就此展開。或許,這也牽起了四川和杭州的緣分。原本就是四川瀘州特產的油紙傘,卻因為在杭州的這個神話故事,蒙上了更加浪漫的色彩。
      杭州的春天,總是伴着綿長的杏花雨。漫步其中,不得不說,陰雨綿綿的杭州真是山色空濛雨亦奇,因為雨,這座精緻秀麗的城市更有羅曼蒂克的氣氛,杭州的女子不一定是最美麗的,卻因為雨而變得溫柔親切,一舉手一投足暖了一顆心。
      即使沒有丁香姑娘,老底子的人們在走親訪友的時候,忽逢大雨,主人們總是習慣把一把油紙傘塞到懷裏。雨能傳情,傘就是媒介。兩人共撐一把傘,傘下的天地雖小,充滿了兩個人的情誼。很多人覺得“傘”與“散”同音,但事實上傘是聚合和散開的統一,有聚才有散。
      現在很多外地遊客來到杭州還是忍不住會到斷橋上站立一會,不知道自己的許仙會不會在某處忽然出現。離開杭州的時候,會忍不住買把油紙傘,希望能沾染些許余杭紙傘的古典和優雅。
      悠長的雨巷,隨着城市化的進程,在杭州市區已經難覓蹤影。搜狐網報道,同樣漸行漸遠的還有余杭紙傘。
      1982年,油紙傘被湧入的現代實用傘潮流沖到了無人問津的角落,余杭紙傘製作技藝的傳承人劉有泉老人花了幾百塊買了一百多把油傘骨子藏在家裏。當時,大部分人的薪資才不過幾十元。這一收藏,就是30年。
      直到2006年,文化下鄉的村官員找上門來,這一批油傘骨才重見天日。響應國家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號召,劉師傅牽頭,找了同村幾位做傘的行家,整整忙了一個月,才堪堪趕工出來二十幾把余杭紙傘。
      劉師傅做得紙傘去過上海世博會,去過米蘭時裝周,這些精緻的紙傘讓每一位看到的人都狠狠驚艷了把。可熱鬧都是暫時的。回到家,劉師傅依然是寂寞的。就像逐漸消失不見的雨巷,也不再有丁香姑娘打着油紙傘漫步青石街上。失去了實際用途的油紙傘只能成為裝點居室,懷舊的物件兒。
      和劉師傅一起做傘的老友們,都是六七十的老人了,也沒有年輕後生願意學這門手藝。李師傅珍藏的余杭紙傘,這些年賣了些,送了些個人,存在自己手裏的也不過是寥寥十數件兒。粗糙的手撫摸過精巧的油紙傘,李師傅歎息說,“這門手藝怕是傳不下去了”。雖然嘴裏說着“傳不下去”,劉師傅卻從沒有真正放棄過余杭紙傘的傳承。他註冊了一個余杭紙傘的品牌“仁仙”,商標圖案是他自己畫的許仙和白娘子斷橋相會,“當初許仙借給白娘子的就是余杭紙傘呢!”劉師傅露出些許得意與自豪。

      手工製作 工序精緻
      余杭紙傘有230余年歷史,有漁船傘、文明傘等多品種,由於紙傘經久耐用,從前有不少外地香客途徑余杭甚至會半夜叩門買傘,作為禮物送給親友。
      劉師傅表示,做紙傘的師傅們很辛苦,一把余杭紙傘市價不過兩百多元,師傅們卻要忙活數月。一開春,師傅們就得趕緊和鐵匠掛勾,因為做紙傘的工具都有講究,需要鐵匠單獨打製。和鐵匠說定了,師傅們就該出門尋覓優質的毛竹,鋸成大小合規的竹筒,鋸的時候可不能冒冒失失地一鋸到底,要翻轉着來鋸,否則容易毛邊,做不成傘骨了。毛竹表皮粗糙,因此還得拿定製的刮刀“刮青”,竹筒在師傅們的手裏變得滑溜光淨了,才能劈開做傘骨。老師傅戴上老花鏡,踩着吱呀作響的車床開始在傘骨上鋸槽,這可是“一大難”,一把傘的好壞就全看這一道工序了。待完成了鋸槽的工序,就換了心細的女師傅上手做打眼、穿傘和倒骨,傘骨兒才算功成。
      做好了傘骨,糊傘師傅就開始忙活了。余杭紙傘要用上好的桃花紙,在柿子漆裏浸透,一張一張黏貼在傘骨上。剛黏好的紙傘不能直接在太陽底下曬,而要在室內吊起來陰干。等傘幹透了,就該上桐油漆了,桐油和清油均勻地刷上去,紙傘就再不怕風吹日曬了,雨點落在傘面上就會爆掉,而傘面卻能保持最初的柔軟,堅牢不裂。
      劉師傅是美工出身,因此畫傘這步驟通常都是他自己來做。傲雪的紅梅、翩飛的蝴蝶、紅樓和三國典故故事,雖然紙傘千年一面孔,但是心靈手巧的手藝人們卻都有自己的審美意趣,用畫筆在傘面上勾勒出詩情畫意。

      多子多福
      油紙與“有子”音近;傘架為“人”字形(由幾十個人字形狀組成)。
      傘字:油紙傘是古典愛情的符號繁體是“傘”,從繁體字角度看,是人字頭下面四個“人”字﹐自古寓意為五子登科。   
      美滿團圓
      傘形為圓,寓意美滿、團圓、平安。   
      恩愛百年
      自古油紙傘下演繹了多少經典愛情:《白蛇傳》中,許仙與白蛇在西湖斷橋以紅傘為媒,同傘風雨,結下千古奇緣的佳話,戴望舒《雨巷》,描繪了“古鎮+雨巷+油紙傘+美女”美好浪漫的景象,油紙傘早已成為浪漫古典愛情的符號。
      消災辟邪
      在中國民間,傳說桐油可以消災、辟邪、驅鬼,有桐油紙傘放在家中,當然可以平安吉祥了。
      祭祀先靈
      在很多地方,有用油紙傘祭祀祖輩先靈的習俗。習俗來源於中國古代皇帝打着黃蓋傘,表示至尊無上。
      用油紙傘祭祀祖輩或亡靈,顯示其在是陰間地位顯赫,不受苦受難,可早日投胎轉世。   
      預祝金榜題名
      在中國古代,有一個習俗,就是赴京趕考或做官上任,背上包袱裏除書本外,一定會帶一把紅油紙傘,即“包袱傘”,又稱“保福傘”,預祝路途平安、高中狀元。
      現在很多地方,親朋、家長、同學買一把油紙傘,預祝高考成功。
      喜慶
      紅色油紙傘代表着喜慶,現在中國很多地方,做壽、結婚、生子、喬遷、高陞等依然保持送紅色油紙傘的習俗。     



■油紙傘牆。 網上圖片

■一商店挂着許多的中國油紙傘。新華社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