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讀書人怎能不背書?
( 2012-06-22 )



      中文有時候也很顛倒。比如消防隊去撲滅火災,可以叫做“救火”。既是災患,怎麼還要救呢?其實大家心裏明白,我們要救的是火災威脅下的生命與財產。當然準確地講叫做“滅火”。但“滅火”一詞裏就沒有“救火”時的緊迫感,如此說來顛倒原來有顛倒的道理。
      有一部英文小說裏就講到有這樣一個未來的美國社會,在那裏消防隊的任務不是滅火,或救火,而是縱火。縱火就為一個目的:焚燒書籍。這部小說叫做《Fahrenheit 451》,作者是Ray Bradbury於1953年出版,中文可以翻譯為《華氏451度》。這部小說的主旨是當一個政府過於龐大時,它要控制人們的思想,辦法就是不讓人民讀書。為了維護文明的延續和個人的思想自由,這個社會中的有識之士,組織了“背書會”,每個會員負責背誦並且完整準確地記憶已知歷史上的每一部重要著作。那麼,背書至少有保護思想自由和傳承文明的偉大意義。
      美國文學天才預見的未來反烏托邦的情形,在中國歷史上早已發生,而且人民早已採用與《華氏451度》這部書上的對策。那就是背書。在中國歷史上, 龐大的中央政府通過控制書本或資訊的流通而控制人民思想的先例與現行政策在在都是。古有焚書坑儒和文字獄,文革中有剷除毒草,現在有“河蟹”。 因此,人民見到有真知灼見的思想的有效表達,優美的文字,賞心悅目的詩詞自然要珍惜並力圖保有它。但是強大的政府會蠻橫地為了維持統治而抄家搜書去燒。因而保存書籍,以便保存知識智慧的最佳辦法就是記在心裏,這可能也是中國人熱衷背書的一個原因。
      漫長的中國歷史,戰亂頻仍,人民常常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生命常有不保,財產更是不能留戀。其中書籍更是攜帶沉重,保存費心。放在家裏會燒毀,帶在身上會丟失,埋在地下會腐爛。最佳辦法仍是背在心上,隨時取用。
      古人背書都是從蒙童開始。如《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都要背。這三本書就是中華文化文字的入門,根本文化概念的提綱,還有社會交往的基礎培訓。第一本書《三字經》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開篇,用現代話語,叫做提出了先天遺傳和後天教育的命題。接着,該書概括了宗親孝悌的禮教原則;以數位形式概括了禮教文化的中心概念、包括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穀、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式;講述了朝代變革,概括了一部中國史的基本面貌。再說第二本書。相傳《千字文》的創作是在梁武帝時,為了教其後代識字,梁武帝令人從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手跡中拓下一千個各不相干的字。開始時每紙一字,然後一字一字地教孩子學,但雜亂難記。後來請周興嗣接將這一千字聯串起來,成為四言韻書。把每一字體現的天文、自然、修身養性、人倫道德、地理、歷史、農耕、祭祀、園藝、飲食起居等內容整合起來,合理排序,方便孩子記憶。比起《三字經》和《千字文》,《百家姓》看似專門和簡單了很多。可是,一個讀書人不知別人的姓氏如何書寫,怎麼可以與人有效交往。又怎麼能記錄人際往來中的必要事件,如婚喪嫁娶中的往來禮數。
      這裏我要強調的是,古人背《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其實就是在孩子記憶力極強,但是理解力相對較低的時候,記下他將來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根本準則,實踐大綱和入門須知,這樣的書焉能不背?Susan同學學習十分認真,是個勤奮好學的學生,她的英語很好。有一天她閑着沒事,突然發現自己在背《木蘭辭》,感覺好像記得不是十分準確。因此就拿起筆來,把整個樂府民歌默寫了一遍。有些學生可能會笑她夠書呆子氣。可是,更多的同學都有對念誦古詩的膾炙人口樂趣的感受,對她的行動十分理解。背書原來還有卻煩解悶,愉悅心智的功效,這是很多抱怨背書的小孩子,長大以後才會發現的很個人化的樂趣。
      書還是要背的,但要看是什麼書。聖賢書,經世致用之書,賞心悅目之書當然要背,背是為了修德修身,不是為了考試。 那麼英文要不要背書呢?且聽下回分解。

      圓德英文學院阿木老師供稿
      電話:604-505-8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