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最近中國最火的一部紀錄片,非《舌尖上的中國》莫屬。這部由中央電視台播出的“讓人流口水”的紀錄片,引發了全民紀錄片觀看熱潮,甚至將很多幾乎從來不看電視節目的“文藝青年”重新拉回熒屏前,每天追看。除去視覺的饕餮盛宴,貫穿紀錄片的人文情感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舌尖上的中國》開播之前,很多觀眾並不知道這部紀錄片,一開始網絡上對該片的介紹,也不過是“《故宮》之後中央電視台又一部很好看的紀錄片”。當時,沒有人想到,紀錄片能引起多大的反響。
但是,《舌尖上的中國》突然火了。該片剛剛播出第一集,微博上大家就開始議論,“《舌尖上的中國》看得我垂涎欲滴。”“作為一個要減肥的人,晚上看《舌尖上的中國》,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自虐精神?”隨後,該片很快衝上新浪微博話題榜,在天涯論壇也引起廣泛熱議,受關注度瞬間超越近期所有電視劇。而且,該片的口碑也不遜色,豆瓣網友給它打出了9.6的高分!
與傳統的美食節目不同,《舌尖上的中國》在地域上採取了大範圍的跳動。事實上,該片每集都有主線,比如第一集“自然的饋贈”是選取生活在中國境內截然不同的地理環境,從而讓觀眾瞭解在世代相傳的傳統生活方式中如何獲取食物的故事。
片中,地域與地域之間的不同,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材料與材料之間的不同,擺脫了傳統紀錄片說教科普的套路,通過鏡頭直接引發觀眾對於飲食文化和傳統價值觀的傳承與關注。
無可否認的是,這部紀錄片在“勾人饞蟲”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網友們大呼“受不了”,“不看《舌尖上的中國》不知道全中國竟然有那麼多聞所未聞的美食:炸乳扇、炒麻食、魚頭泡餅、汆烏魚子;還有那些聽着就口水吧嗒的菜:臘汁肉夾饃、醉湖蟹、梅菜燒肉……看完這部片子,大家的口水都止不住了!”著名製片人于正也說:“最近在看《舌尖上的中國》,講的是天南地北的中國美食,不可謂不包羅萬象,此片看後必然讓你垂涎三尺,都說民以食為天,但想要減肥的朋友們看片要三思哦!至於我,不知道自己hold不hold得住?”
《舌尖上的中國》聚焦在烹飪上的時間並不多,更多的畫面是在展現勞動者如何捕獵、採掘、加工、製作自然饋贈的食材,整個過程看上去充滿神秘氣息,夾雜着勞動者為生活、為生存而流下的汗與淚。《廣州日報》報道,有網友總結,《舌尖上的中國》的火爆原因應該歸功於:“不是空洞地宣揚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以美食背後的製作工藝和生產過程入手,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讓觀眾既流口水又長知識,還能在情感上引起共鳴。”
這種心靈上的衝擊首先是勾起大家的思鄉之情。《舌尖上的中國》涵蓋全國美食,讓不少電視機前的觀眾想起了“小時候的味道”,“家鄉的味道”,“看《舌尖上的中國》,講到寧波年糕,聽到裏面傳出的陣陣鄉音,各種想家。”
有觀眾認為,《舌尖上的中國》之所以好看,在於總體風格的質樸和誠意。“《舌尖上的中國》沒有用‘好好吃’、‘太美味了’這種空洞的介紹,僅僅是把食物的原始做法還原出來,已經讓大家體會到‘美味’二字。”“從紀錄片中不難看出,拍攝者走遍大江南北,對飲食文化有着很深的瞭解。”
各地爭寵 “我們這拍少了”
《舌尖上的中國》除了讓吃貨們感到過癮,也讓各地網友爭起寵來,認為自己家鄉的美食還沒介紹夠,更在很多地方出現了美食熱潮,“舌尖上的重慶”、“舌尖上的長沙”等層出不窮。
有四川的網友稱,對四川吃貨來說,《舌尖上的中國》是遺憾。四川線上報道,這部總長350分鐘的7集紀錄片,僅在第6集中有不到10分鐘講到川菜,而且紀錄片對特立獨行的川菜不僅着墨甚少,而且只用了‘辣’、‘麻辣’這樣的形容詞去描述川菜,對川菜美食的精髓,理解相當片面。”還有網友建議“再拍一部《舌尖上的四川》”。對於這些抱怨,該片顧問之一、美食家蔡瀾淡定地表示:“每個地方的人都這麼說。”
該紀錄片導演陳曉卿表示,“我們也有我們的難處,畢竟一集的時間很有限,我們只能在有限的時間,選擇一些附帶更多信息的美食。”
美食一直是影視寵兒
看過BBC紀錄片《流行世界的美食》的觀眾田女士說,其實論講文化來,相比央視的這部紀錄片而言,《流行世界的美食》講得更徹底,更加像從舌尖講到“舌根”。“《流行世界的美食》光是講冰激凌就能從它的起源、發展講一整集。”
《流行世界的美食》是由BBC製作並曾在CCTV9紀錄片頻道播出的美食系列紀錄片。紀錄片一共6集,分別講述流行於世界的6大美食:意式冰淇淋、壽司、三明治(漢堡包)、意大利面(還有中、日麵食)和比薩。該片利用走街串巷的方式,既着眼當代流行美食,又回顧歷史,許多網友評價該片看完之後,評價看片子之後有一种經歷“世界之旅,歷史大巡遊”的感覺。
除了紀錄片外,電視劇和電影中也不乏許多美食題材作品。最為人熟知的有《食神》、《滿漢全席》等。在電影《食神》中,周星馳式的無厘頭配上 “食神爭霸賽”這樣容易發揮的題材,讓人看了爆笑不斷,其中那道“爆漿癩尿牛丸”也因之成名。李安執導的《飲食男女》則在一道道菜品背後,呈現出家庭的意義。電視劇作品則更多,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韓國電視劇《大長今》,《美味情緣》則既有電視劇也有同味電影。
還有續集 吃貨們放心了
最後一集《舌尖上的中國》——《我們的田野》在22日完成一個回歸:從餐桌回歸大地,將視線投向生產出各種美食原材的廣袤田野,探究美食的來源,如糯米、海膽、河蟹、芋頭、青稞是如何被人類以各種方式培育出來的。在呈現中國美食多樣性、地域差異性和農業多樣性的樣貌同時,也講述了中國人為了食物順應自然、改造自然的故事。
雖然網友每天都在喊“饞死人了”、“深夜看這個就是自虐”,但全片臨近收尾,一周來參與了集體“自虐”的吃貨們,在唇齒留香之余,還是大呼不過癮,“淚水與口水齊流,意猶未盡啊。” 《錢江晚報》報道,讓吃貨們安心的是,總導演陳曉卿已表態,這只是《舌尖上的中國》的第一季,之後還會有第二季、第三季,“我自己也覺得不該就這麼結束了。中國地大物博,美食又何止這短短7集所能涵蓋的,我們一定會拍續集,不過,現在還沒開始拍呢。”陳曉卿說。無論如何,吃貨們可以存個念想了。
“真是要人命 都想去舔屏幕了”
在食品安全如此令人擔憂的今天,央視播出《舌尖上的中國》。《舌尖》之所以好看,皆因編導們選擇了普通人生活中最自然、平實的美食,而不是“某某美食家”帶你去某某星級酒店品嚐的山珍海味。食物沒有貴賤之分,這部片子反而告訴觀眾,最邊遠、最閉塞、最家常的廚房里,能嚐到最好的人間美味。
從網友對《舌尖》溢於言表的讚美之辭可見,片中美食的色彩拍得豐滿、濃郁、誘人,攝影師將那種垂涎欲滴的視覺效果淋漓盡致地展現在畫面上,確實讓各種夜貓子在深夜腹鳴時,忍不住食指大動。《南方都市報》報道,據總導演陳曉卿爆料︰在為《五味調和》配音期間,錄音師突然中止了操作,令配音間里的李立宏以為詞兒出錯了,錄音師解釋說︰“剛才有雜音,是您的肚子在叫。”李老師不好意思地指指屏幕上鮮艷欲滴的泡椒說︰“賴它!賴它!”
怪不得吃貨在網上直呼“片子真是要人命、吃不着想罵娘、通宵失眠……都想去舔屏幕了。”
《舌尖上的中國》
第一集:自然的饋贈
雲南香格里拉松茸、浙江遂昌冬筍、廣西酸筍、雲南大理諾鄧火腿、湖北嘉魚蓮藕、吉林查干湖冬季捕魚、南海遠洋打漁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山西襄汾麵食、陝西綏德“黃饃饃”糜子麵饅頭、貴州黎平米粉、廣東廣州沙河粉、陝西西安肉夾饃以及泡饃、甘肅蘭州拉麵、廣東廣州“竹升麵”雲吞撈麵、陝西岐山臊子麵、浙江嘉興粽子、浙江寧波年糕、年夜飯餃子
第三集:轉化的靈感
雲南建水燒豆腐、雲南石屏豆腐、安徽壽縣嫩豆腐、內蒙古錫林郭勒奶豆腐以及奶茶、安徽休寧毛豆腐以及米酒、浙江紹興黃酒以及醬油、黑龍江依蘭大醬以及酸菜
第四集:時間的味道
黑龍江呼蘭河泡菜、廣東煲仔飯以及南安臘鴨、湖南靖州腌禾花魚以及臘肉、安徽徽州臭鱖魚以及“刀板香”火腿、浙江金華火腿、上海醉蟹、福建霞浦紫菜、台灣雲林烏魚子、香港大澳蝦膏以及蝦醬
第五集:廚房的秘密
雲南香格里拉尼西黑陶煮製食品、雲南昆明蒸制汽鍋雞、廣東順德均安露天村宴以及蒸制粉葛蒸肉、江蘇揚州包子,清燉獅子頭以及鑒真素鴨、湖南長沙油炸臭豆腐、山東蔥燒海參、浙江杭州西湖醋魚、香港家常“媽媽菜”
第六集:五味的調和
廣東汕頭糖蔥薄餅以及蔗渣熏鴨脯、江蘇無錫梁溪脆鱔,加蟹開口小籠包,手推餛飩以及醬排骨、廣東新會陳皮、澳門陳皮鴨、廣東東江鹽焗雞、江蘇鎮江香醋和醋排、四川泡椒、魚香肉絲、豆瓣醬、麻婆豆腐以及藤椒魚、重慶火鍋、廣東汕頭紫菜以及魚丸紫菜煲、廣東廣州清蒸魚以及白切雞
第七集:我們的田野
貴州從江縣新米節、獐子島海產品、浙江湖州河蟹、靖江蟹黃湯包、大閘蟹、江蘇興化芋頭、蟹黃汪豆腐、西藏青稞、都市屋頂種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