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毛澤東百身難贖
( 2012-05-25 )



      我越來越鄙視過去我所學過的歷史了。這真是一种悲哀。不止是我一個人的悲哀,而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悲哀,是中華民眾的悲哀。歷史上公侯將相的一言一行尚有史官一一記錄,偏偏自1949年以后,中國的歷史被當權者剪來裁去,歷史為無產階級革命服務,我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
      中學時有篇課文是毛澤東的《蝶戀花‧答李淑一》,從“我失驕陽君失柳”開始,到“淚飛頓作傾盆雨”止,老師說作者表達了對妻子的深深怀念,也表達了楊開慧烈士為革命不惜拋頭顱、洒熱血的革命精神。在我們的教育里,楊開慧為了革命,為了支持毛澤東走解放全人類的道路,獻出了29歲的年青性命。
      毛還有首著名的詩詞《賀新郎》曾收入中學課本。“揮手從茲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翻書語。過眼滔滔云共霧,算人間知己吾与汝。人有病,天知否?”老師說,這首詩抒發了年青毛澤東在离別時憂國憂民的英雄气慨,“人有病,天知否?”的“人”指國家民族。
      八十年代末,我在香港看到一篇文章,解讀完全不同。1920年毛澤東与他老師的女儿楊開慧結婚,1923年4月,毛澤東因被湖南軍閥軍閥趙恒惕下令通緝只身遠走上海,此時妻子正怀着毛岸青,12月底潛回長沙,與愛妻短暫纏綿,當又要啟程离家時,楊開慧提出夫妻不應分离,要不就是毛澤東留在湖南,要不就是她帶着孩子跟隨丈夫遠走天涯,毛以革命為理由,拒絕楊開慧隨行,兩人在离別當晚爆發矛盾。毛澤東當晚發高燒,但楊開慧鎖上房門睡覺,毛天亮啟程時,以為楊會相送,豈知這湖南烈女就是不依不饒,毛三步一回頭,毛在火車上寫下這首詩。“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寫的是楊開慧當晚与之爆發的吵架,“人有病,天知否?”寫的是毛當時的身体情況。由此可見,毛所抒發的只是儿女情長之事。
      1930年11月,軍閥何鍵槍斃毛澤東妻子楊開慧前,曾勸楊發表聲明退党,但遭楊拒絕。楊犧牲后,遠在井崗山的毛澤東寫下“開慧之死,百身莫贖”八個字,党史稱毛將悲痛化作革命的動力。事實上早在1927年10月,也就是楊逝世前三年,毛澤東已認識了賀子珍,不到一年他与賀同居。毛澤東的“百身莫贖”,應該是他對妻子楊開慧感情背叛之“贖”,是他對中國革命烈士負罪之“贖”。
      在黨史里,中共史學家將楊開慧塑造成為革命甘愿拋頭顱、洒熱血,但根据最近披露的資料顯示:1990年湖南省對楊開慧板倉娘家進行再度修繕時,在臥室外屋檐下霍然發現了楊開慧在犧牲前10個月,也就是1930年1月28日寫下泣血悲切的日記,字里行間充滿妻子對丈夫的擔憂和愛,也有(在被拋棄后的)哀怨:
      “幾天睡不着,我簡直要瘋了,許多天沒有信,天天等。我不要這樣悲痛,孩子也跟着我難過,母親也跟着難過。即使他死了,我的眼淚也要纏住他的尸体。
      “一個月一個月半年一年以至三年。他丟棄我了,一幕一幕地,他一定是丟棄我了。他是很幸運的,能得到我的愛,我真是非常愛他的喲。不至于丟棄我,他不來信一定有他的道理!
       “父愛是一個謎,他難道不思念他的孩子嗎?我搞不懂他。”
      解讀楊的字句,相信她應該感覺到了毛澤東的情變。在她犧牲前的1929年,也就是毛澤東36歲生日那天她在日記里寫道:“他的身体實在不能做事,太肯操心,天保佑我罷,我要努一把力,只要每月能夠賺到六十元,我就可以叫回他,不要他做事了,那樣隨他的勢,他的聰明或許還會給他一個不朽的成功呢!”
      嗚呼,這痴情的女子,死得不值。亡靈在天,欺騙總有被揭穿的一天,因為歷史必然是人民寫的。
      木然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