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追看《甄嬛傳》大家來找茬
( 2012-05-18 )





電視劇《甄嬛傳》播出後,神奇的香料秘笈讓網上挑刺聲一片;包括紀連海在內的多位歷史學家紛紛質疑,疾呼“別把電視劇當歷史”、“不要誤導觀眾”;安徽衛視等播出平台,更開闢節目和講壇“理清甄嬛背後的真真假假”。不少觀眾也跟着邊看電視劇邊找茬,不亦樂乎。

      為了符合清史,劇集將原著中的“清河王”改成“果郡王”。名字雖是套上了,但人物故事卻不相符——史書中的十七阿哥允禮雖然也是英俊倜儻、聰明好學,但並不那麼“閑雲野鶴”、不理朝政。《揚子晚報》報道,紀連海稱,雍正讓允禮掌管理藩院,處理民族事務,後封為果親王,掌管戶部。劇中果郡王為了保護甄嬛,喝下雍正的毒酒;實際上,允禮死的時間是乾隆三年(1738年),在雍正死後三年多才死的。
      劇中,雍正除了蔡少芬演的皇后外,之前還有過一位“純元皇后”,此女是雍正的摯愛,可惜死得早。清史專家佟悅說,根據他對史料的研究,雍正在位時僅有一位皇后,即烏喇那拉氏。她在雍正即位之前是嫡福晉,在雍正元年被封為皇后,雍正九年去世,尊號為孝敬憲皇后。雍正對她非常尊敬,經常誇讚她賢德淑惠。劇中,烏喇那拉氏宜修為庶出,她的姐姐純元是嫡出,曾是雍正的皇后。紀連海表示,他沒在滿清史料中查到有“純元皇后”,倒是朝鮮出現過一位“純元皇后”。


      甄嬛原型並非寵妃
      甄嬛和《宮2》中的憐兒一樣,原型都是雍正的妃子、乾隆的生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據史書記載,鈕祜祿氏生下乾隆後地位未獲提升,十余年間並不受寵;直到年妃、皇后離世,地位才日漸提高。雍正八年晉為熹貴妃,為雍正朝後期後宮統治者。
      對於劇中“生母變養母”、跟果郡王玩曖昧等情節,佟悅表示,這純屬虛構,“鈕祜祿氏被史學家稱為‘歷史上最幸福的太後’,乾隆對她非常孝順,鈕祜祿氏八十大壽時,乾隆年已六旬,卻為母親跳了一段舞蹈。乾隆曾4次到瀋陽,其中兩次都帶着鈕祜祿氏”。


      雍正不常住養心殿
      劇中,雍正的“老巢”是紫禁城的養心殿,只有天氣熱時才會帶上妃嬪前往圓明園;不被看好的四阿哥則被“放在圓明園養着”。
      在學者看來,這剛好顛倒了——事實上,雍正及其後的幾位皇帝,在圓明園被燒之前並不住在紫禁城,他們一年中差不多有10個月住在圓明園。佟悅說,清人入關之後,對北京的氣候並不適應,而皇帝也最怕“天花”,北京的熱天氣很容易導致“天花”擴散。所以,一般天一熱皇帝就會搬到圓明園,只有每年的冬至到來年的2月,或是其他一些重大節日,皇帝才回紫禁城。
      《甄嬛傳》中很吸引眼球的戲份是皇上“翻牌子”,劇中雍正身邊的太監常對各路妃子說:“你準備準備,皇上晚上上你這兒來。”雍正試過在華妃處求宿,試過到甄嬛處求宿,也試過被“欲擒故縱”的二女擋在門外。
      這一“倒插門”的行徑,很讓學者鬧心。不少學者指出,清朝皇帝一般不隨便到妃嬪的屋裏睡覺,而是妃嬪去皇帝寢宮。安徽衛視相關節目也指出,從雍正帝開始,妃嬪先被傳到養心殿後寢殿的東圍房和西圍房的侍寢值房,在那裏等待皇帝點名。皇帝晚飯後,太監呈上綠頭牌,上面寫着侍寢妃嬪的名單,由皇帝翻綠頭牌,由被翻到的妃嬪侍寢。

      惡搞“甄嬛體” 全民大聯歡
      《甄嬛傳》流行,網友過癮之余也留下“後遺症”,說話間也學到了“甄嬛體”——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都必須拿腔拿調繞着圈子。
      相親篇:“眼前這位公子自然是好看極了,加上家境殷實更是完美,身後定是不乏紅顏知己。我雖體態豐腴了些,氣質還是不錯,我願為君消得憔悴,衣帶漸寬,倒也不負恩澤。”
      “說人話。”
      “帥哥,我做你女朋友吧!”
      遙控器篇:“方才本宮於案上見半方長盒,輕重適宜,私心若是你來持,一面省我起身之苦,況你身子又弱,這般強筋韌骨,必是極好的……”
      “說人話!”
      “我不想動,幫我拿下遙控器。”
      惆悵篇:“眼看着室外的花兒開了謝,謝了開,本宮覺着這日子每天都是匆匆而去。花兒落了倒也不打緊,明兒個再長,若是面容鬆弛可就不好辦了。”
      “說人話。”
      “慘了,又長了一道皺紋!”

      自己動手 做個旗頭
      雖然中國電視熒屏上的清宮劇並不少,但是《甄嬛傳》還是創造了一股風潮。除了劇中演員大紅,“甄嬛體”走紅,就連旗頭也成為很多MM們追捧的對象。
      小白是《甄嬛傳》的忠實粉絲,這部電視劇她看了三遍。不僅情節讓她欲罷不能,裏面女演員的頭飾也讓她艷羨不已。於是她自己有空就動手製作了一個。小白說製作起來一點都不難。就拿幾張黑色的硬皮紙捲成旗頭的樣子,再用紙箱厚度的紙和膠帶固定好,最後往上面插上花和一些飾品,這樣就大功告成了。小白說,她做了一個以後,叫朋友們也學着做,還辦了一場清宮主題派對,很歡樂。

      睜大眼睛 可挑的刺不少
      禮儀篇
      讓觀眾最詫異的是,果郡王能隨便出入後宮,在圓明園和宮裏多次與甄嬛偶遇,划船、躲貓貓,直至產生情愫。皇帝的妃子能夠時常見到皇帝的兄弟甚至跟他們發生感情嗎?專家表示,沒可能。清代宮規森嚴,戒律很多。王爺和妃子很難見面,就算參加宴會也是男女分開。不僅這樣,就連皇帝與太后、太妃、太嬪們見面也有嚴格規定,除了皇帝的生身母親外,只有當男女雙方年齡都超過50歲以後才有可能見面。


      藥物篇
      溫宜公主所吃的馬蹄羹被“偷樑換柱”,摻入木薯粉後使其傷胃而吐奶不止;安陵容在冷宮中吞食苦杏仁而身亡;以依蘭香和蛇床子製成暖情香,能引皇帝夜夜寵倖。有某專業中醫網站的專家們將劇中涉及的各種中醫藥知識一一進行鑑定。
      專家介紹說,依蘭香廣泛用於香水、香皂和化妝品等,可以抗壓、鎮靜。但在中醫臨床上,依蘭香用得比較少,蛇床子雖然有溫腎助陽的功能,但是一般用作湯劑,不確定其與依蘭香合用的“催情”效果。
      甄嬛被貓抓傷,安陵容送來舒痕膠,說含有桃花、珍珠粉、魚骨膠、蜂蜜、玉屑、琥珀、白獺髓。甄嬛用後,果然疤痕慢慢痊癒。對於舒痕膠養顏美容的效果,專家給予了肯定,但要做到“疤痕盡消”,還是有所誇張。
      宮鬥劇最狗血的劇情是令對手流產——皇太后為不讓華妃生下龍嗣,御賜加了麝香的室內熏香;端妃被人灌下紅花導致終身不孕。
      專家介紹說,麝香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經的功效,但中醫記載中未曾提及因聞麝香氣味而導致流產的情況。雖說紅花有令子宮興奮收縮而流產等風險,但電視劇中灌一碗紅花就能讓人絕育,不太可能。
      在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上,記載了誤食苦杏仁過量出現中毒症狀。專家表示,藥用的苦杏仁含有大量氰糖酶,這種物質在胃酸作用下能分解出氫氰酸,造成呼吸道鬆弛,如果過量可導致呼吸麻痹直致窒息而亡。

      網友:學會神馬叫勵志
      《甄嬛傳》的流行和火爆,革新了近年來內地古裝劇的制劇概念,細細分析,不難看出《甄嬛傳》的成功原因。從劇情看,“眾女爭一男”這樣原本很容易“狗血”的劇情,在鄭曉龍的金手指下,成了現代人的勵志寶典,有網友說:“如果《步步驚心》告訴我們神馬叫男人,《傾世皇妃》告訴我們神馬叫權利,那麼《甄嬛傳》則告訴我們神馬叫勵志。”
      劇中,甄嬛也好,皇后也罷,甚至皇上和太後,都在用着三十六計裏的各種招數“對付”着身邊的好人、壞人、男人、女人、上級和下屬,一笑一哭都能成為爭寵招禍之因,頗具《厚黑學》的意味,而一票嬪妃爭寵升職更有着清宮版《杜拉拉升職記》的看點,更別說其中“得寵榮耀、失寵受欺”的嬪妃間不斷上演着的古裝版《絕望主婦》劇情了。
      從細節看,《甄嬛傳》做到了近年來古裝劇中難得的“細緻”,官職低的要面向官職高的倒退着再退下、太醫為嬪妃號脈要搭着手帕、嬪妃宮人們有等級官服的講究等等,甚至在大場景的戲中,飾演太監、宮女們的演員們也都表現到位。除此以外,清朝皇家貴族的飲食起居、禮節儀態、節令飲食,甚至細緻到劇中每一件玉器、首飾、字畫、景觀都有着詳盡的解釋,就連經常在甄嬛和皇上的對話間出現的唐詩宋詞和古樂鳴器也都有着妙不可言的恰到好處。一部古裝劇含有如此大的信息量和文化底蘊,也難怪會有網友和觀眾將《甄嬛傳》譽為通古論今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