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走進個性小館 品嚐咖啡“靈魂”
( 2012-05-11 )



北京一家主題咖啡店,完全複製了美劇《老友記》裏的“中央公園咖啡廳”。

在中國,茶是“國飲”,許多人有喝茶習慣。中國人喝茶,不僅僅是生理需要或傳統文化,也是社交方式的一種。但咖啡和咖啡館,正給這種社會文化帶來顯著的改變。做市場業務的上海上班族陳穎(25歲)說,一般和朋友同事出門都會喝咖啡:“感覺上咖啡館的氛圍更適合年輕人,茶館就顯得沉悶。”

      據《聯合早報》報道,近年來,上海的咖啡館文化越來越有重生跡象,上海食品協會報告顯示,目前上海兼營咖啡的各類門店超過1萬2000家,從業人員近10萬。上海市食品協會發布的《上海食品三十年》報告說,2010年以咖啡為主的餐飲行業在銷售額上僅次於正餐餐館,銷售額佔行業總銷售額的17.2%,但咖啡店利潤高達16.37%,大幅超越整個餐飲業的平均利潤(10.6%)。

      
      街頭巷尾星羅棋布
      “泡咖啡館”正在成為上海、北京等中國大城市的一種文化現象。登陸星巴克(Starbucks)在華東地區的網站,僅上海就顯示有148家店面之多。COSTA、香啡繽、快樂檸檬等咖啡及軟飲料連鎖店也在上海的交通樞紐、商廈、公園等漸成氣候。不過,更為獨特的是那些街頭巷尾星羅棋布的個性化小咖啡館。
      “開一家咖啡館也許是很多人的夢想,但夢想必須面對現實。小咖啡店的經營成本越來越高,競爭又激烈,生存靠的是店舖獨特的個性及行銷。”被顧客稱為“老麥”的咖啡店老闆劉仁和說。
      與星巴克、COSTA等以工業化、標準化生產為特色的連鎖咖啡店不同,劉仁和的咖啡館是一種私人經營的小本買賣,屬於個性化咖啡店。在不到100平方米的三層空間裏,同時兼有“收藏倉庫”的功能,裏面擺着各種中西混搭的老照片和舊物件,有毛澤東的照片,也有美國的電影海報。
      在開店之初,劉仁和就用博客“直播”了自己設計店鋪的全過程,徵集了中外網友的建議。在2009年開張第一天,生意就超出了他的預期;如今,這家咖啡館還擁有自己的微博。劉仁和說:“咖啡館成本高的其實不是咖啡豆等原料,而是店鋪租金及用人成本。而且咖啡館的'翻台率'是很低的,看似利潤高,其實經營起來很難。”他說的“翻台率”,指的是餐桌的使用率。


      開始懂得卡布奇諾
      “現在身邊有不少人開始懂得卡布奇諾、拿鐵、摩卡的區別,一些咖啡愛好者還購買有關咖啡的書籍,通過網絡相互交流。”網友“寶鼠”說:“在各種連鎖咖啡品牌中,我只喝其中一個品牌的產品,或者干脆選擇更貴的個性咖啡館,我覺得那是一種生活品位的象征。”
      “個性化咖啡館的流行,與現代人日益增長的溝通交流需求有很大關係,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的背景下,相對冷漠的社會關係更需要人與人交流對話的平台。'泡咖啡館'是途徑之一。”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章義國分析,在快節奏的中國都市生活中,方興未艾的咖啡文化,折射出中國人對“慢生活”的一種強烈渴望。從某個角度看,咖啡館這種中西相容的公共消費場所,是人們緩解“公共焦慮”的減壓閥。

      “發財致富新路”瘋狂如普洱
      從惜售囤積,到低價拋售,再到雀巢暫停收購,曾經的咖啡種植熱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停收事件而逐漸清醒。
      “對面山上之前都是大樹,現在都種上了咖啡樹。”普洱市南坪鎮南島河的老熊指着自己家房前屋後的咖啡樹說:“還有一些原來種茶的,因為產量不好現在也開始種植咖啡了。”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在去雲南省大開河村的路上,一家農戶也在近兩年間將家中的茶樹改種成咖啡樹,因為“利潤要比茶要高一些”。“普洱之鄉”的村民們改種咖啡樹的熱情,在2011年達到了高潮。因為這一年咖啡價值攀上了歷史高位——2011年5月,紐約期貨交易市場咖啡交易價格一路攀升至35年來的高點——41元/公斤(咖啡的種植成本在12~15元/公斤)。在如此高的利潤率面前,咖啡理所當然地成為當地繼普洱茶之後“瘋狂”的又一代名詞。
      普洱市,原名思茅市。在普洱茶的盛名之下,2007年,當地完成了一次頗有爭議的更名。也是從2007年開始,盛極一時的普洱茶由於市場震盪,加之其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普洱茶價格一路走低,並持續低迷了一段時間。普洱市在盛產茶葉的同時,也被譽為是中國“咖啡種植面積最大,咖啡種植環境最好、咖啡品質最優、咖啡產量最大,咖啡產業最具發展前景”的地區,農民們將咖啡視為發財致富的新路。

      嫁為台灣婦 回到重慶開家店
      發生在重慶女孩崧名(化名)身上的事似乎都很浪漫——22歲那年,通過網絡和長途電話,跟一個素未謀面的台灣人相戀;23歲那年,隻身嫁到台灣,做了全職太太,生養兩個小孩;26歲,回到重慶,開了一家自己的咖啡館。
      “最開始,我們想選擇重慶最繁華的商圈,像解放碑、觀音橋這種地方。但是,解放碑一個七八平米的小門面,一個月的租金就是一萬多,店鋪成本太大。考察了3個多月,主要是擬定一個門面,站在店面前數人數,10分鐘有多少人經過,這些人中,又有多少人可能需要你的產品。最後選擇南坪,這裏租金沒那麼高,商圈也形成了,客流量也還不錯,平均10分鐘有37個人經過。”同時,她也站在台北的街頭,找一家類似的咖啡店,來數人數,做對比。
      “在內地,隨便一個咖啡館,一杯咖啡都得20多元,好像咖啡就得賣這麼貴,其實不是。台灣街頭的咖啡館,一杯咖啡都是10元人民幣左右,我也去過歐洲一些國家,那裏的一杯咖啡也就1歐元。”問她一天能賣出多少杯咖啡,崧名不說了,只說,“7元錢一杯的咖啡,也掙錢。只是,掙得少點,薄利那就多銷吧。”
      崧名說,做了3年的全職太太,再開這家咖啡館,讓她特別快樂,因為“可以認識不同的人”。“有個年輕的媽媽,打扮得很時尚,看起來,應該是全職太太,她每天下午都來買一杯咖啡,有時是她自己,有時帶一個小男孩兒。”
      “還有個帥哥,1.8米的個子,高高瘦瘦的,每天下午兩點差一點他都會來,每次都是'一杯卡布奇諾,3包糖',然後點點頭,就走了,他應該是在附近的寫字樓上班的。”“還有個女孩子,中性打扮,短發,瘦瘦的,很清秀,每次都是'一個摩卡、一個拿鐵',有一天,她突然打來電話,很禮貌,'請問可以送外賣嗎?今天不想出門,一個摩卡、一個拿鐵',我一聽,就知道是她了,咖啡送到了,我也知道了,她在寫字樓裏開了一家寵物店。”
      咖啡館裏的3個店員都是崧名的朋友,“他們都是想開一間屬於自己的咖啡館的人,只是暫時時機不成熟,先來我這裏幫忙。”店員小華說:“我愛喝咖啡,在希臘語中,咖啡叫'Kaweh',就是'力量和熱情'的意思。”

      等待漲價 咖農不出手
      雲南普洱市大開河村村民石有富的倉庫裏還堆放着7噸左右加工好的咖啡豆;和去年相比,今年石有富的咖啡豆每噸少賣了一萬元。2011年,紐交所的阿拉比卡咖啡期貨一路高漲,今年卻一路下滑,價格幾乎跌了一半。更讓石有富揪心的是多年的合作伙伴,雀巢公司停止收購咖啡豆了。
      雲南目前為中國最大的咖啡豆生產基地,佔中國產咖啡原豆的98%以上;而目前普洱市的咖啡產量2.8萬噸,產量和種植面積均佔全國的一半,佔雲南省的90%以上。
      一個收購商提到,在他看來,這次所謂的停收或是看似滯銷,都可以稱之為“假現象”,“今年的咖啡市場受到國際經濟市場環境不景氣影響,價格高開低走,而咖農們依舊遵循的是去年的低開高走的經驗,把手中的咖啡豆都囤積起來。”直到雀巢宣布停止收購,咖農們才開始緊張起來,湧向雀巢的採購站。
      “我們也不知道價格會怎樣變化,還是按照去年先低後高的收購價格作為指導,所以在年初每公斤31元錢時沒有出手。”談到還囤放在家裏的3噸咖啡豆,作為眾多雀巢咖啡採購站供應商之一的老王滿臉的後悔和焦急,“誰知道這價格越來越低,照這樣下去應該不會再有漲上去的可能了。”
      雀巢是雲南普洱最大的咖啡豆收購商,該公司聲明說,從3月31日起,將停止收購咖啡。公司方面解釋說,目前雀巢已經採購了9000噸咖啡豆,採購計劃已經完成,只有等倉庫有了空間以後,才有可能考慮額外的採購量。
      雲南咖啡豆滯銷事件引起各方關注,雲南省咖啡行業協會4月12日宣布,將發動雲南本土咖啡企業收購咖啡豆,政府部門也將給予一定的貼補;據悉,包括雀巢、星巴克在內的跨國巨頭也表示,將新增收購量。
      目前在雲南收購咖啡豆的企業,其收購價格都是參照最新的紐約咖啡期貨價格,在此基礎上下調7美分左右。近幾年咖啡豆的收購價格猶如坐上過山車,在2011年中攀升至高點後迅速下落。據透露,昆明希望成為繼美國紐約、德國漢堡之後的世界第三大咖啡期貨交易中心,“我們需要有自己的價格話語權……不受紐約咖啡期貨的影響。”

      “沒有和茶發生衝突”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006年4月訪美時,曾在一個午餐會上公開品嚐星巴克咖啡,並稱自己願意“去星巴克的店裏坐一坐”。
      星巴克最近調漲了大陸咖啡飲品的價格,不過,顧客並未因此卻步,星巴克的門店仍然高朋滿座。該公司認為,中國的一線、二線城市仍有非常龐大的潛在成長商機,未來還繼續拓展二線、三線甚至四線城市。
      從開店和消費規模來看,咖啡這種西式飲料已經在中國遍地開花,年輕到中年人群接受咖啡的比例很高——排除酒類消費,應酬與休閒活動的飲料已經從過去單純以茶為主,多了各種名稱充滿想像空間的咖啡選項。
      同濟大學文化學者王曉漁認為,咖啡作為飲料的一種選擇,其實並沒有和茶發生衝突。他在家裏多喝茶,但出門就多去咖啡館,原因之一是,茶館越來越少了。茶館與咖啡館的差別,才是真正的文化課題。他說:“咖啡館提供的隨意、自在,是有利公共交往的空間,如果茶館能開得更具有類似公共空間的氛圍,當然很好。中國茶館過去也是這樣的,現在不是了,其功能反過來由咖啡館承擔了。現在的問題是茶館怎麼恢復這一功能。”
      當然,茶是中國“國飲”這一地位迄今並未動搖,除了傳統習慣的理由,根據一般認識,咖啡也沒有茶葉來得健康;此外,相對於中低收入者來說,咖啡還是有點太貴。研究相關產業歷史的人士認為,咖啡在日本也是不敵茶藝,為保健和養生喝茶的人也逐漸增加,茶類的現代化飲料銷量越來越大,都說明瞭茶本身沒有危機。因此咖啡雖然來勢洶洶,頂多是“西學為用”而已。

      貴族仕紳追逐 號稱“黑色金子”
      在公元15世紀以前,咖啡長期被阿拉伯世界壟斷,僅在回教國家間流傳。到16、17世紀,透過威尼斯商人和海上霸主荷蘭人的買賣,咖啡輾轉傳入歐洲。
      很快,這種充滿東方神秘色彩、口感馥郁香氣迷魅的黑色飲料受到貴族仕紳階級的爭相競逐,咖啡的身價也水漲船高,甚至獲得了“黑色金子”的稱號,並且在接下來風起雲湧的大航海時代,借由海運的傳播,全世界都被納入了咖啡的生產和消費版圖之中。
      1690年,一位荷蘭船長航行到也門,得到幾棵咖啡苗,開始在荷屬印度(現在的印度尼西亞)種植成功。1727年,荷屬圭亞那的一位外交官的妻子,將幾粒咖啡種子送給一位駐巴西的西班牙人。巴西的氣候非常適宜咖啡生長,從此咖啡在南美洲迅速蔓延,因大量生產而價格下降的咖啡,則開始成為歐洲人的重要飲料。



星巴克北京什剎海店門古香古色。

老屋子林立的台南神農街有一家咖啡店,店內擺設均是自歐洲的老傢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