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國際學生:問題與出路(2)
( 2012-05-04 )



      我在上篇文章中提到國際學生在加拿大大學教育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大學當然有責任幫助這些付了高額學費的學生適應本地的語言與學術環境,比如SFU正在討論如何幫助國際學生提高語言和學術技能,聽說UBC也有專為研究生開設的有關學術寫作的課程。
      但我想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要落實在國際學生自身。對此我想提幾點建議。
      首先,作為國際學生或新移民,應該珍惜在加拿大學習的機會,挑戰自己,爭取學到在自己國內學不到的東西,包括英語聽說寫的全面技能。在全球一體化的時代,好的英語技能不管是以後留在這裡還是回到中國都會為自己加分。為什麼不趁着年輕,有時間有條件學習英語,好好鍍一層語言金?
      每每看到年輕的中國學生或韓國學生自己抱成一團,很少與本地學生溝通交流,我都為他們可惜––不只是他們對不起父母為他們繳付的高額學費,就是他們自己,也因此失去認識瞭解其他人,其他文化的機會。無疑,每個人都有一個“舒適地帶”,英語叫Comfort zone, 呆在那裡心理上會沒有壓力,做事也相對容易。但如果一味把自己圈在那裡,那麼來國外做什麼?
      其次,年輕學生應該把視野放寬,分清主次,認定目標,集中精力參加能夠有益學業,提高自己的活動,為自己的未來打一個堅實基礎。要知道,在國外,尤其大學階段,共識是學生一旦成年,是要自己做決定負責任,沒人監督你一定怎樣做。好多國際學生因此 “放羊”,殊不知你放棄了一個為自己選擇的機會。記得看過一位很成功的移民王輝耀的自述,他講他在留學時拒絕在餐館打工的誘惑,而是把全部精力放在學業上,並積極爭取與專業有關的實習機會。
      看得遠一些,才知道現在的路該往哪裡走。
      最後,與上面的觀點相關的,要儘量 “開放”自己,讓自己的生活融入當地社會,多參加各種英語為主的文化活動,多認識有趣又不同的人。溫哥華是以國際化和多元化為驕傲的城市。但這不應該成為“固守”自己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借口。
      我發現很多亞洲學生語言和學業上的進步程度其實與他們對其他事物和文化的興趣有很大關係。那些敏銳好奇的學生,在文化學習和語言提高上明顯要快一些, 他們的國外生活經驗也會為其人生觀,思考方式,甚至為人處事的能力都有很大啟發和幫助。
      要知道語言和文化的學習不是一時半會的“課上”功夫,要從生活入手。給自己找幾個“異族”的好朋友,不妨有意交交“異族”的男/女朋友,也是青春可以支付的冒險,為什麼不呢?
      我的這些建議可能不是具體的怎麼學英語,寫論文的那種建議。那些技術性的問題可以自己找書看,找課上。我說的都是有關態度,有關動力的,因為我認為這些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文﹕孔書玉
      作者是西門菲沙大學人文學系副教授,主講中國文學、電影和亞加研究。
      個人主頁:http://www.sfu.ca/~shuy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