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共產國際”救蔣介石一命
( 2012-04-20 )



      1936年12月12日,蔣介石被親共的國軍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扣押,史稱“西安事變”。當天中午,中共高層得知此事,大為震驚。由於國共兩黨歷史上的恩怨,中共高層多主張殺蔣以謝國人。
      當時毛澤東在草擬給張學良的複電中稱:“誠如來電所云,蔣某確係賣國獨夫,理應付之國法,弟等極力讚成應由人民審訊……”並叮囑張學良一定把蔣介石扣押“在自己的衛隊營裏,且須嚴防其收買屬員,不可將其交其他部隊,緊急時誅之為上”。
      12月13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對西安事變的估計與對策。會議由總書記張聞天(洛甫)主持。
      毛澤東首先作了報告,明確提出“審蔣”、“罷蔣”、“除蔣”。他還指出:事變後形勢發展有兩方面的可能:一方面是南京政府有可能被日本拉過去成為親日傀儡政府;一方面各地方實力派、南京政府各派,包括孔宋、黃埔、CC各系均有某些部分可能轉到西安方面來,在西安形成一個實質性的政府,迫使南京政府直接統治的七省就範。毛澤東還提出要“以西安為中心來領導全國,控制南京”。
      第二個發言的是周恩來。他提出要防止日本變南京政府為傀儡政權。他認為要爭取林森、宋子文、孔祥熙、馮玉祥,孤立何應欽(親日派);聯合閻錫山、劉湘,新桂系,以達成對華東的包圍。他還提出: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不要與南京對立,但在實際上起領導作用。將來,西安以陪都形式出現,更為有利。但他對“除蔣”、“審蔣”沒有公開表示態度。
      朱德發言較短,主張殺了蔣再講其他,博古也說:“基本口號應宣布蔣介石罪惡,要求審訊。”張國燾也力主審蔣、殺蔣。
      張聞天對於殺不殺蔣沒有吭聲。他在最後的發言中,明確表示:“在政權問題上,我們不採取與南京對立方針。”
      他更不主張“審蔣”、“除蔣”,當時持張聞天看法者寥寥無幾。一直到12月18日以前,中共中央始終主張“罷免蔣介石,交付國人裁判”。
      然而,殺蔣介石事關重大,此時還是“共產國際”一個支部的中共需要向莫斯科彙報此事。中共中央便向“共產國際”執委會先後發出三次電報,報告了“西安事變”和扣蔣情況。電報提出:“請你們支持我們的上述行動,特別是:(一)在世界輿論方面援助我們;(二)爭取英、法、美三國贊助中國革命政府與革命的軍隊;(三)蘇聯積極援助中國。”
      毛澤東還含蓄地請莫斯科批准他殺蔣,並“要求南京罷免蔣介石,交人民審判”。
      但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和“共產國際”總書記季米特洛夫對“西安事變”始終持強烈的反對態度。
      1936年前後,蘇聯形勢嚴峻。在歐洲,納粹德國正瘋狂地擴軍備戰;在遠東,日本對華加緊侵略。特別是德國和日本於1936年11月簽訂了《反共協定》,更使蘇聯腹背受敵。斯大林基於免遭德日法西斯侵略的考慮,不讚成殺蔣。
      權衡利弊,斯大林和“共產國際”譴責了張學良和楊虎城。12月16日,“共產國際”給中共中央發來了由季米特洛夫簽發的電報,提出“和平解決事變”的方針。斯大林還親自草擬了電報:“蔣介石是抗日的,打倒蔣介石,必會引起內戰,而內戰只能有利於日本侵略者。”
      斯大林還解釋說,張學良做全國抗日領袖份量不夠,中共也沒有領導抗日的能力。蔣介石雖是一個“可憎的敵人”,但他是中國唯一有權威的抗日領袖。
21日,早已趕到西安的周恩來同張學良、楊虎城進行磋商,對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條件作了修改。12月25日,張學良釋放了蔣介石並陪同蔣氏返回南京,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文:沙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