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銅鑼灣人頭攢動。
迄今,大陸居民以個人旅遊方式前往港澳地區的措施已實施九年,“自由行”讓香港與內地變得如此親近,觸手可及,並為香港帶來逾萬億港幣的收益。
正當兩地官方正為這一數字而欣喜之際,矛盾似乎在一夜之間突然爆發。
今年1月初,香港D&G專賣店門前“禁止拍照事件”,惹得少數港人抗議;隨後,一則“內地孩子在香港地鐵吃麵引發口角”的視頻,更加劇不滿情緒。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在網絡時評節目中談及此事時,辱罵“香港人是狗”。於是,在2月份,香港一家報紙刊登出了內地人是“蝗蟲”的整版廣告,指責內地遊客、“雙非”孕婦或者來自內地的“新移民”素質低下,還佔據香港資源。
一位聲稱受氣已久的香港售貨員說:“外國遊客跟內地遊客真的很大差異,外國的遊客會多懂得禮貌和尊重,至少他們不會對售貨員呼呼喝喝……老實說,世界這麼大,一天能花幾十萬買東西的,不只是內地人,香港人都會做到。”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瓊說,內地客確令港人困擾,有港人已不喜歡去銅鑼灣及尖沙咀。
保安說內地人可以拍照
香港本地早有一個調侃的說法,廣東道沒有廣東人了,北京道只有北京人。廣東道其實是一條很長的路,要橫跨三個區域,它與北京道交匯的地方,就是香港名店最集中的地區尖沙咀。
於尖沙咀的意大利品牌店D&G阻止路人在路旁拍照,其後,該店保安又對聞訊採訪的香港媒體表示,內地人要拍照沒有問題,你要拍就到馬路對面去拍。2012年1月8日,香港民眾發起“D&G門口萬人影相活動”,社會活動者葉寶琳以觀察者的身份到了現場,從下午2點開始,待滿兩個小時。大多數口號和聲音只是反對D&G對公共空間的侵佔。葉寶琳說,“這本來只是一個公共空間權利的討論,後來卻上升為一味反對大陸的一種不理性的抗議。”
銅鑼灣老闆賺得盆滿缽盈
銅鑼灣是個奇妙的地方,最貴的東西和最便宜的東西都可以在這彈丸之地找到。內地人愛去,香港本地人也喜歡。
“顧客推門進來,他還沒開口講話,我只要看一眼,就是知道誰是香港人,誰是台灣人,誰又是從北京、上海來的。”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老闆王生在位於銅鑼灣的化妝品店裏親自招呼客人,剛剛過去的春節和即將到來的情人節,讓他的店舖賺得盆滿缽盈。店裏的商品熠熠放光,侍應的微笑永遠燦爛,香港與內地之間突然的情緒對立在這裏了無痕跡。
“我記得2005年的時候,來香港玩的內地人多了起來,內地企業來的也多了,剛聽到人家說普通話,我們都很新鮮,互相打招呼、學習。”那時,王生的第一家店剛開不久,“後來內地遊客越來越多,生意也越來越好。那段歲月很美好,大家總是笑的。”他的店現在已經有三家了,
市民將矛頭指向“新移民”
2003年SARS疫情解除後,為支持香港經濟復蘇,應特區政府的要求,北京當局決定開放部分省市居民的港澳自由行。大批內地民眾赴港旅遊,帶旺了香港零售及旅遊業。
依據香港科大經濟系系主任雷鼎鳴粗略估計,若非“自由行”,失業率會由目前的3.3%推高至5%,損失7萬個職位。
香港學者周保松說:“自由行當然為香港帶來很多利益,但對於一般市民,不一定感覺到這個利益跟他們有什麼關係。他們反而會覺得,一下子來了那麼多遊客,為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尤其,這幾年香港人對政府的不滿一直上升,當市民在生活中實實在在感受到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政府又解決不力時,很自然就將矛頭指向內地遊客、“雙非”孕婦或者來自內地的“新移民”。
《香港不高興》台灣也反思
2012年2月22日,台灣電影《烏龍戲鳳2012》(在台灣原名為《寶島大暴走》)在大陸上映,講述了一名大陸女子到台灣“自由行”發生的歷險記,集合了公路、警匪、喜劇、家庭、愛情、黑色六種形式。
導演羅安得說,其實這部電影劇本他四年前就寫了,當時還沒有開放“自由行”,但這一天已經可以預見。相比港澳自由行的9年發展,大陸客赴台灣自由行還不足一年,說“剛剛起步”並不為過。香港與內地的矛盾,引發台灣人對大陸客台灣自由行的關注。
“The city is dying”(這個城市正在死亡中)。這是去年底落幕的港劇《天與地》中一句在香港社會引起廣大迴響的台詞。而從去年底到現在,一連串的事件,引爆了香港人心中對於回歸後與大陸密切整合後的矛盾情緒。
今年1月,台灣總統大選,網絡上廣為流傳着兩個香港人製作的短片,一部叫做《香港不高興》,畫面上是台灣選舉造勢場合中的一般女性,字幕出現:“台灣擁有18090000個總統選委,香港只有1200特首選委”;在網頁上,影片下方的文字說,“香港,要與台灣並肩進取,作華人民主自由的先驅,還是要認命,當一個價值淪亡的附庸?”
另一部影片,更直接地將片名起做:《不要讓台灣變成第二個香港》,呼籲台灣人要“捍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堅持自己的文化”。
《中國時報》一篇專欄文章說,香港經驗確實是台灣應該省思與面對的,不要為了發陸客自由行財的而讓這個島嶼變得面目可憎,文章提出:“我們整個社會能否一面以台灣的友善與熱情來面對大陸來台客人,但一面能拒絕北京日益強大的政治與經濟力量?”
身份認同 暗流一直湧動
“1997快點兒到吧,我就可以去香港……”當內地歌手艾敬的願望已經變成了洶湧的人潮,當香港回歸將滿15個年頭的時候,自由行不受控制地迅速擴大,兩地本來就不協調的步伐一下子踉蹌了。
“雙非”,是“雙非兒童”的簡稱,即在港出生、但父母均為內地人的兒童。“雙非”問題雖不是香港與內地矛盾升溫的導火索,但已迅速成為此次風波的焦點議題。“雙非”問題在香港延伸的各方效應,及兩地人的誤解情緒,很難在短期內消失。在“雙非”等問題不斷發酵的時候,去年年底,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CEPA第八個補充協議。
CEPA,即《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簡稱CEPA,源自時任香港特首的董建華“類自由貿易區”構想,這是他在2001年11月赴京述職時提出的。是年,中國入世,港商喜中生憂,擔心失去自身優勢,在香港商界、學者、專業人士的呼籲下,特區政府形成了“類自由貿易區”的構想。董建華提出這個構想後,當即獲得中央支持,數輪磋商後,形成CEPA大框架下,接着,自由行開始,直至今日,矛盾爆發。
Elisa是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他認為,那位在地鐵進食的內地遊客應該站出來道歉,“雖然港人的一些行為不一定對,但內地人態度應該謙卑,而不是一味強調大陸對香港發展的貢獻。”在深圳,有網民身穿蝗蟲T恤到深圳羅湖口岸拉橫額,抗議香港社會歧視內地遊客;網民上傳香港貨櫃車司機2008年在皇崗口岸附近小便的照片。
在洶湧的罵戰背後,兩地更多人也在努力地發出冷靜的聲音。一位在港生子的媽媽在網上說:“香港人挺Nice的。”一位自稱“中國公民”的網友則於2月9日在香港媒體刊登了一則“謝謝”廣告,直接打出“香港人,謝謝你”的主題,回應“香港人,忍夠了”的“蝗蟲”廣告。
全國政協大會發言人趙啓正認為,一個廣告不代表全部香港人,一句說話也不代表全部內地人,口水戰有害無益。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主任許子東指出,香港向來有身份認同的暗流,但一直沒有公開化,因為中國一國兩制一直做得很努力,很成功。他呼籲,一個文化隔膜、經濟衝突的問題,切莫演化成政治問題。
推動自由行 旅會聘達人
“捷運上的博愛座,不管廂內多麼擠,只要不是老人、病人、孕婦都不會有人去搶座。在台灣最大的感受是:一個社會如果沒有民主,就不會有健全的法制和人人自覺遵紀守法的意識。”這是上海網友發在微博上的一段遊台感言。
大陸藝人陸毅則在微博上抱怨台灣自由行並沒有想像中便捷。據他描述,遊客在拿到出入境管理局的通行證和半年內一次往返簽註後,還要委託旅行社再辦一個簽證,否則到了台灣的結果就是直接再飛回來。
起步階段,嚮往及抱怨都可以理解。目前,台灣觀光局有意放寬大陸觀光客來台自由行的人數限額到每天1000人,不過,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表示,目前連500人都還有很多成長空間,有必要先努力充分利用,因此,陸委會不會把重點放在人量問題,而會從增加“城市數量”及“組團社”這兩方面着手推進。
自“廣州入選台灣自由行第二批試點城市”消息傳出後,就引起了市民對台灣自由行的極大關注。3月1日,2012年廣州國際旅遊展覽會(下簡稱廣州旅展)在琶洲展館C區隆重開幕,許多旅行社開始為台自由行開放預熱,專門辟出展台,為台灣自由行提供諮詢和指引。目前來看,台灣自由行的價格不會比團隊游高出多少,最少3000元人民幣就能成行。
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以下簡稱“台旅會”)北京辦事處近日推出了大陸客自由行獎勵方案,將提供六十個名額,邀請大陸旅遊達人赴台考察,希望透過旅遊達人生動描繪踏上台島的心路歷程,吸引更多大陸客赴台。
“內幕書刊”最賺錢
內地客到港,除觀光購物外,心理上當然會想體驗一國兩制不同面貌與文化。一些打着“中共禁書”旗號、鼓吹爆內幕的揭秘式書刊,就成了不少自由行讀者的“至愛”,香港書報攤經營者因此而鹹魚翻生。
據《香港成報》報道,在香港,本來如日暮西山、處於被淘汰邊緣的政治刊物和黃色刊物,一直在煩惱如何殺出一條血路,結果,受惠自由行開放帶來的繁榮,也可分得一杯羹,那些源源不絕的新讀者群突然湧至,令這類刊物尤其是政治刊物銷量直線上升,市場上頓時風起雲湧,加入不少搵快錢的出版商,爭相出版迎合內地人口味的“內幕書刊”,其真實程度足以令人質疑,但對一些大陸客來說,眼界大開,如獲至寶。
“今時今日,單靠賣報紙雜誌已經難以維生。”銅鑼灣廣場外一家固定報攤的黃先生慨歎:“免費報紙通街都有得派,資訊網絡又發達,報紙上的新聞隨時可以上網一覽無遺,靠本地人買報紙生意已大不如前。”黃先生指着身邊不到60呎的報紙檔說:“老實講,真是要靠自由行班大陸人幫襯呀!”
黃先生這個報紙檔可以算是銅鑼灣區地點最旺的一檔了,除傳統的日報、月刊外,佔了好多位置的是賣香煙、礦泉水、香口膠甚至利是封,那些政治色彩刊物和“爆內幕”書籍,據稱更是報攤最搵錢的收入來源。在這裏擺賣的所謂“中共禁書”,一般來貨只是定價的五折至六折,每本零售價約百多二百元(港幣)不等,“香港是個自由市場,為維持合理利潤,我們會略為調高三幾十元,貼上新標價。”黃先生坦白說,這是“因應市場的需求,你情我願的交易。
“自由鵝”賣淫 網上登廣告攬客
香港招攬陸客自由行同時,也出現大陸男同性戀假借“自由行”名義,行“賣淫”之實。這群被香港媒體戲稱是“自由鵝”的男妓收費價格不等。
據《旺報》報道,香港一網站上有上百個大陸男妓的自我介紹廣告,自稱來自北京、東北、內蒙古和山東等多個內地城市,“初次赴港”或“人在香港”。這個介紹大陸男妓的網站,從老到少,各式男妓都有,分別自稱是退役軍人、大學生、模特兒、健身教練,等等,在網站上公布了自己的身高、體重等基本資料。
一名自稱是“慈祥老爸”的63歲男妓表示,他來自河北,首次透過自由行赴港,是透過熟悉行情的朋友帶路,前往香港賣淫,他表示,願提供全套性服務,收費500港幣,過夜800港幣。“慈祥老爸”否認他是集團經營,“是朋友幫我在網上登廣告,客人來電相約也是朋友幫我接聽,我賺到的會分四成給他”,他並透露,赴港期間沒怎麼遊玩,主要是以賺錢為主。
赴港自由行的內地遊客購物後在商場外休息。新華社
一群香港市民反對“雙非”孕婦到港產子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