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爬窗擠巴士“盛況”耐人尋味
( 2012-03-09 )



      據新華社報道,一組乘客在北京晚高峰期間爬窗戶擠巴士的照片近期在網上瘋傳。蹬輪胎、扒窗戶、託大腿、拽胳膊勾勒出了乘客“人在囧途”的尷尬與無奈,同時也再一次引起人們對首都公共交通的討論。北京公共交通系統已成了“世界最大地面公交隊”,卻仍然出現如此“盛況”,實在耐人尋味。
      爬窗擠巴士應屬個案,當時正處於晚高峰,由於附近採取多次交通管制,再加上交通事故造成擁堵,途經的49條巴士線路受到嚴重影響,乘客大量滯留,突然來了一輛,出現“瘋狂”擁擠。儘管爬窗屬極端案例,但“上班擠巴士是一件全身心的運動”卻是常態,大多數在北京生活的人都有感觸,早晚高峰期間,乘巴士還是地鐵,是件關係耐力、體力甚至尊嚴的事情。
      如何才能破解“人在囧途”?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做好巴士這篇大文章。
      一是做加法,增加巴士線路,添置公共交通。資料顯示,世界城市當中,中心城區地鐵軌道網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至2公里,紐約曼哈頓地區則達到每平方公里2.5公里,而北京到2015年才達到每平方公里0.51公里。因此,健全公共交通網絡體系,全面打造“公交城市”,是必由之途。
      二是做減法。日前,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經突破500萬輛,雖然限購等措施已讓機動車增速減緩,但機動車數量的激增給公共交通系統的壓力相當大。正如有專家所稱,現在北京的情況是,道路擁堵造成巴士不能準時快捷,人們就不願意主動選擇巴士,自己開車的人就更多,道路就更堵,道路越堵巴士的效率就越低,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因此,在道路資源有限的現實情況下,應充分保障巴士的路權優先,這就需要適當地限制小房車,特別應裁減公車數量、停駛公車。
      除了加減法之外,北京還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一些應對之道。當然,城市公共交通是一個綜合體系,治本之舉並不易得。
      當前巴士擁擠、乘車難,還與城市規劃、人口眾多有關。如果辦事機構過於集中於中心城區,如果商業區過於紮堆,而郊區缺乏吸納就業的場所,就難以改變乘車難的狀況,因此,城市規劃應有前瞻性,應多建新城,實現中心城與新城的均衡發展,構建多中心的城市格局,才是根本之策。
      乘車難,交通擁堵是世界性難題,是城市成長的煩惱。欲解此難題,並無捷徑可走,唯有多管齊下,綜合考量,才能逐漸改變“人在囧途”的尷尬。 
      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