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鐳射近視矯正術 風險主要在“人為”
( 2012-03-02 )



2010年世界愛眼日時,北京“小眼鏡”戴上近視治療儀。

台灣眼科權威蔡瑞芳近日宣布停做鐳射近視矯正手術(LASIK手術)。消息不僅引起業界震動,也讓消費者心懷不安——這種手術究竟有多大風險,已經做了該手術的人該怎麼辦?有中國大陸的眼科醫生強調,手術本身不存在問題,但是有醫生受龐大利益驅使,將一些不符合手術條件的患者領向了手術台。

      據《新京報》報道,在台灣,台北醫學大學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是最早引進鐳射近視矯正手術的人,最近卻宣布“封刀”。蔡瑞芳表示,長期觀察發現,不少當年接受鐳射近視矯正手術的患者十多年後視力明顯下降,可能和當年動刀後角膜瓣發炎有關;且手術後易出現眩光、夜間視力減退及眼睛干澀症候群等併發症。


      台灣權威要“封刀”
      不過蔡瑞芳在“封刀”消息傳出後又表示,停做鐳射近視矯正手術產生的軒然大波是一場小誤會,不繼續做鐳射近視矯正手術並不是因為認為手術有潛在危險或是有問題,而是有其他的考量。他說,確實發現多例患者在術後一切良好,但手術多年後出現視力惡化的併發症,而且無法借由手術後戴眼鏡來矯正視力;後來他發現,這些患者的特點是都有慢性的眼睛發炎問題,因此他推斷,可能是因為患者本身就有眼睛慢性發炎問題。
      但是,“小誤會”已然掀起“大風波”,“台灣知名眼科醫生宣布停做鐳射近視手術”的微博以超過兩萬次的轉發,居新浪微博熱門轉發第二位。

      
      完全由機器操控
      中國業內人士稱,蔡瑞芳所描述的“利用雷射刀將近視病患角膜環切”、“以雷射刀切去下層角膜”等,指的是二三十年前的準分子鐳射手術。如今,相關技術早已改進,全電腦控制,精確度更高。據悉,該項手術早期需要手動,但現在完全由機器操控,不可能出現偏差。“在這項手術裏面醫生起的作用其實非常少,醫療器械硬件上沒有問題,技術本身已經非常成熟”。
      有中國大陸的眼科醫生強調,手術本身不存在問題,但是龐大的利益,卻驅使醫生將不符合手術條件的患者領向了手術台。
      在北京,鐳射近視矯正手術的手術費用大約在50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經過技術改良後的飛秒鐳射手術要高一倍,單純手術費9880元,個性化(如患者患有散光,或需夜間工作等)手術費為14800元。
      據瞭解,施用鐳射矯正手術前,必須要對患者做術前檢測,一方面,根據先天條件,監測眼部環境和角膜質量,如是否過於干澀等,另一方面,判定年齡條件是否符合,一般18歲以上即可。“一旦在手術前醫生判定不符合要求,需要向患者說明緣由。但由於特殊的利潤空間,某些醫生選擇對患者隱瞞。”
      “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個清清楚楚……”這首《霧裏看花》是那英為1993年“315”晚會演唱的主題曲——每年的3月15日,是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確定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在距2012年的“315”還有一個月的時候,鐳射近視矯正手術讓人有了“霧裏看花”的感覺。

      網友微博說“手術”
      ●我還打算以後做呢,如果這也不行,難道以後我只能靠鏡子了嗎?
      ●一直想做的,但發現很多手術醫生還戴眼鏡,這不很奇怪嗎?
      ●其實這個也因人而異吧,不是還有很多做完後問題不大嗎? 
      ●其實這個也因人 而異吧,不是還有很多完後問題不大嗎,如果在手術前嚴格篩選一下病人,應該沒事吧。
      ●我一個星期之前才做過的,這麼說完以後,現在感覺後怕了……
      ●我就是做的這個手術,我覺得做了挺好的,什麼都看清楚,那樣的心理是很不一樣的,就像重獲光明一樣,很好。
      ●雖然有點近視要戴眼鏡,但還是沒有考慮過要去做矯正手,聽到“手術”兩字就恐怖。
      ●效果並不好,朋友做的,現在有戴眼鏡。所以堅決不做。
      ●愛眼吧……

      設備引入者 承認標準不嚴
      鐳射視力矯正手術(LASIK手術)自1990年代開始,從歐美國家向全球推行,已使世界各地很多近視患者重獲清晰明亮的視力。不過,圍繞手術的安全和副作用等問題,爭議一直未斷,亦因此,多國醫療監管機構都明確規定,在實施手術之前,必須確保病人充分瞭解手術可能存在的風險。
      據《廣州日報》報道,1990年代初,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開始對LASIK治療儀展開審查。1995年,FDA批准首個鐳射視力矯正手術系統,LASIK鐳射治療儀獲准批量生產。隨價格逐漸下降(從一開始的每隻眼睛的手術價格數千美元降至一千多美元),大批LASIK手術治療中心開始營業,大批民眾踴躍接受手術。截至2008年,美國有1200萬人接受了LASIK手術,每隻眼睛的價格在1500美元至2000美元左右。如今,美國平均每年有70萬人接受LASIK手術。
      莫里斯.韋克斯勒醫生在1996年至2000年期間,擔任FDA診斷和外科手術設備部負責人,LASIK手術設備正是經他批准投入使用。從去年開始,韋克斯勒開始承認FDA的標準還不夠嚴格,手術可能存在嚴重的安全風險。 
      統計數據顯示,在1998年至2006年之間,FDA收到140宗有關鐳射視力矯正手術的投訴。2008年以來,越來越多病人在接受LASIK手術後對效果不滿,很多人甚至直接找到韋克斯勒投訴,為此,FDA不得不重新著手評估LASIK手術的長期影響。經調查,很多病人在接受LASIK手術後,出現干眼症、眩暈等嚴重的後遺症。韋克斯勒認為,LASIK手術引起的併發症“已經成為一個重大的公共健康問題”。

      三成人“猶猶豫豫”
      蔡瑞芳的“封刀說”,在眼科醫界投下重磅炸彈。中國大陸有眼科專家表示,作為一項醫療手術,評價它的好壞,除了它的臨床價值,還有患者對它的評價,“就目前而言,這項手術應該是得到了大多數患者的認可。”
      據《重慶晨報》報道,網絡上也發起了投票,對於到底要不要手術,“猶猶豫豫”和“絕對不做”的人各佔了約三分之一的比例。在重慶街頭,戴眼鏡的市民中,七成表示對近視鐳射手術有所瞭解,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手術安全。
      羅小姐兩隻眼的近視度數都在八百度以上,左眼還有一百度的散光,屬高度近視。對於鐳射近視矯正手術,羅小姐說,雖然自己一直感興趣,但不敢做,就是擔心手術不成功或有後遺症;現在聽說了蔡瑞芳停做近視手術的消息,更不敢貿然去動手術了。
      學生夏瑋也在咨詢近視手術的事宜,對網上熱烈討論的手術安全問題,他幾乎是直接忽略,“我最愛的娛樂活動就是衝浪,戴眼鏡是極大的不便。”
      張盛泉是從朋友那裏聽說關於近視手術的大討論的。12年前,為了參軍,他做近視手術,術後,雙眼視力恢復正常,順利入伍。張盛泉的父母都是醫生,對於這項在當時還比較新鮮的手術都很接受。現在,張盛泉又戴上了眼鏡,但是,他並不認為這和當時的手術有關,“我必須承認,這幾年上網時間多,又總愛躺看書,這麼折騰下來,眼睛不近視都不太可能。”
      18歲的黃詠是一名高三學生,去年暑假,他到醫院做了近視矯正手術。雖然父母對此都持保留態度,但他的態度很堅決,因為“眼睛正常了,報考大學專業的選擇都多了不少”。
      據專業人士介紹,只有符合條件的近視患者才能在手術中獲益,同時將風險降至最低。首先,接受手術的患者近視情況應已保持穩定兩年以上,600度近視以下矯治效果較高度近視更理想;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症等自身免疫病患者不適宜做手術;懷孕和哺乳期婦女也不能接受這項手術;如果患者存在糖尿病、角膜厚度較薄、乾眼、淺層角膜病變、高度近視伴發眼底疾病等的情況,醫院也不建議患者做鐳射近視手術。

      視力反彈“是正常的”
      福州一家眼科醫院提供的資料顯示,中國每年約有150萬近視人群接受鐳射手術;三十年來,中國有幾千萬的近視眼人群接受了鐳射手術。北京一業內人士稱,數據顯示,這一手術術後出現副作用或併發症的比率低於1%。
      “按照我所掌握的專業知識,這類手術帶來的副作用或者說後遺症一般是角膜混濁或者角膜變薄,而不是蔡瑞芳教授所提出的角膜發炎。”廣東一名眼科主任表示,如果角膜發炎是由手術引起的話,不該在十多年後才發生,應該在手術後很短的時間內就發生。
      而對於不少患者術後出現的干眼症狀,醫生表示,絕大多數症狀較輕,或是本身就屬於辦公室一族,術前也有輕微干眼表現,最好是用人工淚液,平日有意識多眨眼,避免眼睛疲勞。關於手術導致視力欠矯或過矯,眼科醫生表示,隨醫生臨床經驗不斷積累,這類情況的發生率在不斷縮小,絕大部分患者都能通過手術實現恢復精准視力。夜間“眩光”主要是瞳孔較大者容易出現此類併發症,目前個性化技術已可根據其瞳孔大的特點“量體裁衣”,可有效降低併發症發生。
      醫院方面強調:“手術的併發症即使發生,通常也在手術早期,大多能進行處理,極少會嚴重影響視力。”
      還有業內人士提到,“從三四千元到近兩萬元,做台鐳射矯正手術,不同醫院價格相差非常大,不少患者唯價格論,其實這是不對的,還要綜合考慮科室軟硬件,搜集患者回饋,盡可能自己多做?珖功課?玼。”
      現在有個誤區,認為鐳射手術做了以後視力下降是不正常的,其實並非如此。專業人士解釋:“這項手術矯正的是當下患者的近視度數,所以對於度數不穩定的近視患者,通常醫院事先會說明。比如在檢查時近視患者的度數是300,做手術時他的度數卻升到了400,那麼,治療仍是按照300來矯正。”
      對於近視度數超過800的近視患者,同樣需要根據患者的角膜厚度來制定矯正計劃。一些角膜厚度不是很理想的患者,也許只能降低近視的度數,不能完全讓其摘下眼鏡,“而且一般來說,度數越高的人,術後的反彈可能就越大,因為度數過高勢必造成眼軸長度過長,手術矯正後眼軸還是會有細微的變化。一般來說,眼軸增長1毫米,近視就會加深300度。”
      還有近視患者提出:“是不是所有做手術者第二天就會明顯感覺視力恢復了?”醫生回答“這是這項手術唯一無法預測的事情,因為每個病人對於手術的反應不一樣。一般來說,97%的患者在第二天就可以達到最佳效果。”

      上市醫療機構 股價聞聲下挫
      受“蔡瑞芳宣布停做鐳射近視矯正手術”消息刺激,愛爾眼科(300015)股價遭遇重挫,15日盤中,股價一度跌至21.90元,跌幅6%,收市收於22.74元,下跌2.49%;16日開盤後,股價繼續下挫。
      愛爾眼科是中國眼科市場佔有率最高的連鎖醫療機構。據愛爾眼科官方網站資料顯示,愛爾眼科累計有55萬例近視手術量,是中國治療近視患者最多的眼科醫院,擁有多種治療近視和散光的準分子手術儀器。根據愛爾眼科2011年半年報顯示,公司準分子手術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2.78%,達1.94億元,佔營業收入近半壁江山。半年報稱,公司準分子手術收入大幅上漲的原因除了手術量增加外,還包括飛秒激光手術量增加導致的平均單台準分子手術價格上升。
      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15日強調:“我們認為該手術是安全的,蔡瑞芬的決定僅代表其個人觀點,目前並沒有科學證據的支撐……“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機構停止這個手術,我們也沒有停止這個手術。”他還表示,股價的漲跌是市場行為,目前公司運營一切正常。
      2009年IPO登陸創業板後,愛爾眼科加緊擴張,飛秒鐳射手術在各類鐳射手術中佔比不斷提高,帶動鐳射手術平均價格持續上升。去年半年報顯示,2011年上半年,愛爾眼科鐳射手術平均單價為8068.42元,較2006年每例4204.44元的價格增長了近一倍。

      術後恢復效果“深度近視較差”
      在英國,2004年,獨立醫療監管機構“國家卓越臨床研究所”(NICE)就曾表示,LASIK手術對患中度或輕度近視的人有療效,但目前只有很少證據能證明這種手術適合廣泛應用且長期安全。
      NICE的調查發現,中度或輕度近視的病人,接受LASIK手術後視力恢復正常的比例為63%至79%左右,但深度近視或遠視的病人,這個比例只有26%至36%。NICE教授布魯斯‧坎貝爾稱,近視可以通過戴眼鏡這種無風險的方法治療,任何手術的潛在風險都值得關注。
      不過,英國眼部鐳射手術協會主席克里斯托弗.尼夫反駁道:“從1990年到2004年,英國有大約28萬人接受LASIK手術,估計出現長期後遺症的比例不超過0.1%。”

      醫生須受過培訓 患者要明白風險
      美國和英國對LASIK手術的要求非常嚴格。
      美國法律規定:“只有在醫學管理和角膜外科手術方面有經驗,接受過鐳射矯正手術培訓的醫生才可以進行這樣的手術。”美國視力矯正委員會還建議患者在術前做充分檢查、瞭解手術的益處和危險,明白術後恢復的過程,從生理和心理上都做好準備。英國消費者協會也建議,患者應在手術前問清楚做手術的醫生是不是在綜合醫學委員會註冊的專科醫生,是否經過了正規培訓,並在屈光手術方面富有經驗等。



醫生在模擬“全鐳射飛秒視力矯正”手術狀況。圓圖為台灣著名眼科醫師蔡瑞芳。

國際相關組織一直強調,眼睛護理是天賦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