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社交購物商機或曇花一現
( 2012-03-02 )



網民社交網站的主要目的是交友。

      由於缺乏良好的用戶體驗,近來陸續有商家關閉了其在Facebook的線上商店,就連擁有350萬粉絲的北美最大遊戲零售商Gamestop,也關閉了在Facebook的網店。
      彭博社報道,一年多來受人追捧的社交購物模式,很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對這些零售商而言,現實給他們開了個玩笑。曾經,他們一度對在Facebook上開店滿懷熱情,認為社交網絡能為品牌的粉絲提供一種社交化的購物體驗。
      而Facebook也曾自信滿滿地計劃用8.5億的用戶資源,發展成一個最熱門的購物中心。《21世紀經濟報道》稱,甚至有投資者猜測,Facebook將憑強大的用戶群挑戰亞馬遜和Paypal在電子商務中的地位。
      那麼,這個看似完美的商業模型為何成了雞肋?一個原因或許是,Facebook商店在現行電商格局下是一種不必要的管道。儘管Gamestop希望為用戶提供購物管道,但通過它的官網購物十分便利,用戶沒理由再使用Facebook。這一點與Gap遇到的情況相似,Gap也表示,消費者更願意登錄公司自己的網站購物。
      換言之,如果消費者在社交網站上買到的東西,與其他B2C網站並無價格和品質差異,他們就不會首選社交網站。
      更深的原因在於,社交網站與B2C網站的屬性有根本性的差異,這種屬性轉化成網民的特征就是購物習慣。人們上社交網站最初的動機是“與他人建立緊密聯繫,瞭解聯繫人的動態”,與朋友分享生活中的樂趣是用戶使用社交媒體的初衷。而人們上電商網站的目的是去尋找商品和購物,不是去交朋友。這種根深蒂固的思維最終也影響了人們的選擇,使他們在面對同樣的商品分享時產生了完全不同的認識。
      進一步說,當消費者在社交網站上看到好友的商品分享,他的第一感覺是這其中含有廣告成分;而當他在電商網站上看到廣告,他則會認為這是促銷和精品推薦。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在亞馬遜上流覽和比較商品的時候,人們甚至會把信用卡放在電腦旁,而訪問Facebook時,他們壓根兒不會拿出信用卡。
      在此基礎上,隨着B2C流程的完善,電子商務的運營模式正從簡單的線上交易走向“線上線下結合”的O2O模式,單純地搭建一個平台並不足夠。再者,一個電商平台的成功,除了龐大的人氣外,平台的穩定性、交易雙方的誠信、產品品質和價格的優勢、搜索和交易流程的方便快捷、物流的暢通都是影響其成功與否的因素。
      在這些方面,Facebook顯然還是需要摸索,而流量僅僅是開始。社交網站擁有的龐大用戶群是提供流量的基礎,但如何把聚攏來的人氣穩定並實現轉化,使之成為電子商務中商業關係的目標,還無從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