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在華投資 外資先調查
( 2012-02-24 )



      中國企業通常與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各企業之間的關係也錯綜複雜。為避免在狀況不明了的情況下對中國企業盲目投資,一些海外大型收購集團越來越傾向於僱調查公司對目標企業進行調查,然後再做出是否投資的決定。
      美國私人股本集團TPG曾於2011年撤回了收購保險仲介服務商泛華保險(CNinsure)全部股份、將其轉為私有公司的要約。TPG表示,放棄收購是因為泛華保險聲稱的已錄得業務與實際收入不符。人們並不瞭解的是,這些不符之處是TPG僱的調查人員發現的。
      英國《金融時報》16日消息,在尋求投資中國企業的集團、尤其是大型收購集團和對沖基金中,使用調查人員的做法正變得越來越普遍。私人安防公司Kroll在中國的核心業務就是發現可疑的商業關聯。
      Kroll駐北京的商業情報和調查負責人何越(Violet Ho)表示:“許多時候,問題在於目標企業的創辦人同時還在經營其他企業,而且還利用目標企業作為渠道,把現金抽調到其他企業裏。經常會存在秘密的關聯方交易和利益衝突。”
      例如,一家資不抵債的金屬加工企業的投資者曾聘請Kroll進行調查。Kroll就該公司創始人的家庭關係和人際網絡編製了一張圖表,結果那張圖表“有一張餐桌那麼大”。Kroll發現,這位創始人還在從事房地產業務,需要巨額投資,而且他還在把資金從金屬加工業務轉移到房地產開發業務。中國房地產市場轉冷後,他的謀劃也破產了。
      一家對沖基金投資了一家中國公司,該公司董事長個人為這筆投資做了擔保。當該公司出現債務違約、需要以擔保品來抵債時,該對沖基金設法獲得了這位董事長家族名下的資產,而這些資產正是調查人員在中國另一個地區發現的。香港咨詢公司FTI調查部門主管霍洛韋(David Holloway)表示:“在中國,所有的企業家都有第二家企業。”
      調查人員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找到會計師們不是總能發現的“疑點”。咨詢機構Steve Vickersand Associates首席執行官韋啟賢(Steve Vickers)表示,這些疑點包括利潤率與競爭對手相去甚遠,這強烈暗示可能存在不法行為。收入確認政策也受到非常嚴密的調查,因為這些政策的變動可能暗示出現了嚴重的現金流問題。另外,旨在誇大銷售額或製造人為銷量的關聯方交易或“循環”(round robin)交易也頗為常見。
      調查人員稱,把自有資金投入交易的投資者與使用他人資金進行交易的投資者委託他們所做的工作有巨大差異。韋啟賢表示,在後一種情況中,有時客戶委託的工作是一種“例行公事”,即設置各種限制、在事實上促成某種結果的發生。比方說,美國投行的一些交易團隊要求,他只能查閱“公開記錄”,並將調查工作限制在“讓上市得以進行”的範圍內,而不是讓調查工作真正發揮作用。相反,私人股本基金希望得到盡可能多的信息,而且它們明白負面信息不一定會成為交易殺手,反而有利於促成結構更加良好的交易,並有利於在長期內控制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