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餌塊烹成大救駕
( 2012-01-27 )



雲南人吃大救駕時,喜歡配上用酸菜和肉煮成的湯同食。

      大救駕是雲南省騰沖縣特色小吃。它由餌塊配上鮮肉、火腿、雞蛋、冬菇、泡椒等烹炒而成,軟糯鮮香,滑嫩不膩。傳說明末永曆帝朱由榔被吳三桂追趕逃到騰沖,又饑又累,村民奉上當地美食炒餌塊,永曆帝吃後讚不絕口,稱“救了朕的大駕”,“大救駕”由此得名。

      餌塊由大米經淘洗、浸泡、蒸熟、舂搗、揉製等工序製成,騰沖地區生產的餌塊細糯、色白、筋道,吃法多樣,可炒、可烤、可煮。大救駕即是先將餌塊切成三角形或棱形小片,配以鮮肉片、火腿片、雞蛋、香菇、胡蘿蔔、西紅柿、豌豆尖等輔料及各種香辣作料爆炒而成。由於不放醬油,只用鹽調製鹹味,其色彩如水粉畫,清新明快,紅、黃、白、綠,甚是清秀雅潔,味道也較清爽,香辣適度,別具一格。
      雲南人吃大救駕時,喜歡配上用酸菜和肉煮成的湯同食。看紅、綠、白、黃各色相映的炒餌塊,再喝上幾口酸菜湯,胃口頓開。哪怕是初來乍到的外地人,也倍感可口。
      據傳明朝滅亡後,李定、劉文秀等大西軍於1656年擁永曆帝朱由榔輾轉來到昆明。兩年後,清軍三路入滇,吳三桂率軍逼近昆明,永曆帝與李、劉二將率軍西走。至騰沖時,曾幾近斷炊,危及性命,騰沖老百姓奉上炒餌塊,才算解圍。永曆帝歎,“這真是救了朕的大駕”,因此,騰沖炒餌塊就被稱“大救駕”。
      餌塊在昆明民俗中是過年必吃的,平時也或炒或煮或燒無不宜。
      餌塊可做成各種形狀,除長絲叫餌絲外,其餘不論餅形、捲形、塊形都叫“塊”。燒餌塊用做成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等食用,還可夾入牛、羊肉冷片或油條。蒸餌塊則是燒餌塊的變種,怕燒烤火氣大,改為厚片蒸抹醬吃。炸餌塊採用瑩白透明的餌塊干製成,以香脆為特色。
      餌絲的吃法主要是如米線、麵條般做成湯,和用豬、牛肉加工成的臊子一起煮,配以各種新鮮蔬菜,成為湯水餌絲,湯味純正,葉鮮肉嫩,清新適口。由於騰沖餌絲用漿米做成,質地既筋道又軟糯,下鍋一燙即可入口。

      異“菌”突起 美味補給
     
除了傳統美食之外,雲南的野生菌也別具特色。菌類具有除了酸甜苦辣鹹之外的第六種味道——鮮味。當它們與別的食物一起混合烹飪時,風味極佳,是很好的“美味補給”。很多菌類都以它們的味道來命名,如雞腿菇、牛肝菌等。


      干炒牛肝菌
      原料:牛肝菌、裏脊肉、青辣椒、雞蛋、鹽、味精、醬油、蒜、蠶豆水粉、豬油。
      製法:
      1.牛肝菌削去根部的泥土,洗淨切為小塊,裏脊肉、青辣椒、蒜瓣切片;
      2.將裏脊肉片放入碗內,磕入雞蛋清,放入蠶豆水粉拌勻上漿;
      3.炒鍋置旺火上,燒熱後放入熟豬油,燒至三成熱時放入裏脊肉,用筷子拔動滑熟,撈起瀝油;
      4.讓油繼續燒至五成熱,放入牛肝菌滑至七成熟,起鍋倒入漏勺內瀝去餘油;
      5.炒鍋內留余油,先將蒜片放入微炸,再放入青辣椒炒熟,然後放入牛肝菌、裏脊肉片、精鹽、醬油煸炒入味,用蠶豆水粉勾芡,放入味精,澆入熟豬油推勻即成。


      素炒雞腿菇 
      原料:雞腿菇、胡蘿蔔、鹽、雞精、色拉油、澱粉、蔥油。 
      製法:
      1.雞腿菇、胡蘿蔔洗淨,切成片,用沸水焯一下; 
      2.鍋內放少許油,下入雞腿菇和胡蘿蔔翻炒,調味後勾芡,起鍋時滴入蔥油即可。

      酸辣生鮮傣家菜
      雲南少數民族眾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美食,其中以傣家菜最為有名。傣家菜的特點是生、鮮、酸、辣,而其別具風味的最主要原因則在於香料獨特。香茅草烤魚、牛粑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香茅草烤魚是傣家招待賓客必備的一道佳肴。香茅草是生長在亞熱帶的一種茅草香料,含檸檬香味,傣家人最愛用它做調味料。用其把腌製入味的鯽魚、羅非魚綑裹好,用木炭小火慢烤至魚熟透,食之味道鮮嫩奇香。
      與香茅草烤魚齊名的還有牛粑,它是用雲南山區黃牛脅條肉,洗淨切成方寸大小,用大砂鍋加大料、草果、香葉、黃秋葵等十幾種香料小火慢燉,牛肉燉成粑後盛入湯碗,撒上緬蕪荽、香樟葉、胡辣椒等佐料,撲鼻的香味讓人饞涎欲滴。
      辣子牛皮則是一道下酒的好菜,製作時將小黃牛皮中間皮層切成條,在食用油中用小火燜煮,至牛皮呈透亮時撈出控油,曬干收存。吃時再將其用油小火慢炸至雪白,看起來像北京人吃的炸蝦片,但是要蘸椒鹽吃,辛香回甜。
      豪甩是雲南德宏傣家的風味小吃,是當地人平日常吃的一道點心,用料為當地產的干豌豆粉和上等餌絲。製作時先把碗豆粉調製成稀豆粉,把餌絲燙好後放入蔥薑末、精鹽等調味,再佐以草果、辣椒醬、八角油、白蘭花油,連稀帶干吃下去,渾身上下感覺很舒服。
      傣族還有食酸筍的習俗,製作時取羅漢筍(又叫甜筍)切絲,放入清水漂浸,之後撈進大缸用力壓緊、封口,放置半個月待變“臭”變酸,就可以做調味品了。
      用酸筍煮雞、魚、田螺、菜等食物,滋味鮮、酸、辣、脆,妙不可言。傣族人隨便哪家都有百多斤酸筍,一天也離不開。而第一次吃酸筍的人,大多數都難於接受它的怪味道,吃過幾次又會被它臭中帶香的奇異口感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