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事業有成招妒 “1%”喊冤
( 2012-01-21 )



      去年下半年興起的“佔領華爾街”運動,引發了美國對“1%超富階層”與“99%普羅大眾”之間巨大財富差距的關注,並已成為本次總統大選季的焦點。但實際上,“1%”群體的組成相當多元,有專科醫生和精算師,也有公司高管和企業家,有含着金鑰匙出生的,但也有獨立打拚白手起家的。
      他們不僅集中在紐約和洛杉磯,也分布在丹佛和達拉斯。事實上,1%群體的財富差別很大,少至家庭年入38萬,多至股神巴菲特和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這樣的億萬富翁。
      1%人士的確吸納了大量財富。統計數字顯示,1%群體在任何一年的稅前收入都略低於全美收入總額的1/5,比30年前大約翻了一番,他們繳納的聯邦稅則略高於總納稅額的1/4。此外,他們22%的收入來自資本所得,相比之下,其他99%普羅大眾只有2%的此類收入。
      但1%並非遊手好閒的富人,事實上他們不少人是“每周工作9天,每天工作26個小時”的“勞模”。不過不得不承認的是,多數1%精英擁有與生俱來的社會經濟優勢,這也是他們為何更容易擁有一份工作,更經常加班,以及更可能自僱的原因。他們每周工作50多個小時的概率比99%群體多了3倍。
      值得一提的是,接受《紐約時報》採訪的1%人士,不論保守派還是自由派,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富人能夠也應當多承擔國家的財政負擔,現行的稅務系統並不公平。
      目前1%富豪主要由兩大族裔——白人(82%)和亞裔(7%)組成。調查發現,1%富人家庭觀念很強,結婚的可能性是99%普羅大眾的一倍,而且會比中產或中高收入階層生育更多子女。“1%”最看重的是教育,他們絕大多數大學畢業,其中27%的家庭,夫妻雙方都持有高級學位。至於政治傾向,蓋洛普全國民調發現,年收入50萬元以上的群體更親共和黨,而且較貧困州的富人也更可能投票支持該黨。
      有些地方因為匯集了太多的“1%”,當地的整體收入被推高。在全國範圍內,年入38萬元即可躋身1%富豪的行列,但在康州Stamford必須年入90萬元,在曼哈頓需要年入79萬,才能入圍當地的“1%”,相比之下在田納西州Clarksville門檻收入只有20萬元。稅務政策中心的統計數字顯示, 1%富人在2011年的平均收入達150萬元,而該群體中收入最高的10%,也就是12萬的納稅人,去年平均收入高達680萬元。不同城市1%的組成也不盡相同。全國有1/5的醫生屬於1%,但在曼哈頓,躋身1%的更可能是金融經理和銀行家。
      雖然已晉身“1%”,但家住紐約長島的腫瘤專家坎多克和她同為醫生的丈夫,卻仍在償還他們的學生貸款。現年36歲的坎多克說,她在接受採訪前甚至不知道“我們是99%”是佔領華爾街運動的口號。育有兩個孩子的她每天要工作11個小時,“根本無暇關注政治”。在了解了口號的含義後,她大搖其頭說:“我花了4年讀本科,4年讀醫科,3年當住院醫師,3年做進修醫生才熬到今天,我不明白他們有什麼好抱怨的。”